APP下载

高校学报网络出版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2012-01-29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网络化学报编辑部

林 晓



高校学报网络出版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林 晓

(福州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福建 福州 350108)

针对目前高校网络出版的现状,分析了目前高校学报网络化出版所遇到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高校学报;网络出版;困境;对策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载体,已向出版领域全面渗透。它的出现不仅仅只是使出版物发行又增加了一种新的出版方式, 更重要的是它使出版内涵发生了深刻的改变。网络出版从产品形态、流通方式到经营方式的整个过程均实现了电子化, 既有电子出版物的基本功能, 又突破了实物或制品的出版模式, 进入了无制品的“虚拟世界”[1]。这就导致传统的纸质媒体向数字化、网络化的深刻变革。正是凭借这些纸质媒体所不具有的优势,网络技术迅速成为科研交流、传播科研成果的强大工具。因此期刊网络化出版的建设对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必将愈来愈不可忽视。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学报要想在激烈的期刊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网络化这种传播媒体,调整好发展方向。

一、高校学报发展网络出版是必然趋势

1.网络出版有助于缩短出版时滞

网络出版以信息传播的快速、交互、出版周期短、成本低等优势区别于传统的纸质出版,大大提高了出版速度和出版质量[2]。因此,高校学报发展网络出版刻不容缓。

2.高校学报的“窗口”作用

高校学报由于具有综合性,发行量少, 传播范围小的特点,既制约了学报的整体发展, 也使学报的窗口作用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学报若实行网络出版, 不仅可缩短编辑出版时间, 而且无论是学报的编辑、作者, 还是学报的读者、审稿人都可随时随地从网上得到学报的相关信息, 学报信息的时效性, 交互性大大增强, 信息覆盖面广, 信息利用率高, 交流速度显著提高, 能更快地反映本校整体的教学科研动态, 更好地发挥了学报的窗口作用。因此,让学报这类学术期刊普遍上网已是大势所趋。

3.高校学报的作者和读者具备较高的素质

学报的作者和读者,大多是科研人员和教师,他们的网络计算机应用水平一般较高,这也是高校学报发行网络版的有利条件之一。高校学报完全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这些有利资源来解决网络出版过程中各种问题。因此,高校学报发展网络出版,其优势不言而喻.

4.高校学报的办刊特点因素

高校学报的基本特点是:(1)以报道本校的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兼收校外稿件;(2)学科覆盖面宽,有“大综合”的特点;(3)刊登的论文偏重于学术研究,属于“学术类期刊”范酬;(4)高校学报不以盈利为目标,多是由所在高校全额或差额拨款来出版的[3]。

从特点(1)可以看出学报的稿件来源很大程度就是依赖于本校的师生来稿,读者的数量也是及其有限的,从而导致学报呈现出“散”、“小”、“弱”的现象。

从特点(2)和(3)不难发现学报所刊登的内容比较“杂”,而这些被刊载的文章基本都是属于学术研究类的文章。现在的科学研究学科细化程度比较高,不具备相关的学科知识很难读懂其文章,所以学报的发行量也不可能和大众通俗读物相提并论。由于学报的订阅者基本上只能是高校和各图书馆,这就注定了学报的传播范围不可能太广。

目前,许多图书馆面临经费不足,需要压缩采购计划的时候学报就首当其冲的被压缩掉了。但是,高校学报发展网络出版却可以轻松的解决以上困难。通过对网络信息的共享,可以便捷、高速的收索到网络内的任何一条信息,而且这种信息的获取方式是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的。网络化必然大大提高高校学报的影响力和拓宽读者面。

二、高校学报网络化出版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学报的网络化出版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加入大型期刊网站集中上网,第二种是学报自主上网。前者是绝大多数学报选择的网络化途径,而且已经具有相当规模,这类期刊网站包括“中国知网”,“中国科技期刊网”,“万方数据网”,加入这类网站不失为一种省时、省力、省钱的途径[4]。其优势在于打破了传统纸质期刊的信息传播方式,对其内容重新分类整合,读者可以根据自己需求轻松快捷的收索到相关信息,但是第一种网络化途径有其不可回避的困境:

1.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期刊网络化

期刊网络化应是编辑出版全过程的网络化,这个过程包括约稿组稿、作者投稿、编委审稿、编辑加工、出版传播、用户使用、读者反馈等全过程。而万方的数字期刊群、CNKI的CJK以及维普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只实现了制作、传播等部分过程的网络化这就导致了这些网站的内容更新速度会受制于纸质期刊,那么期刊刊载内容上网时间滞后也就在所难免,期刊上网内容滞后会导致科研成果展示的滞后,这将使读者无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其所需要的最新科研动态,最后必然的结果是整体的科研水平不高。

2.入网期刊信息更新不及时缺乏完整性

入网期刊编辑部的主页的信息内容很多都已经过时,甚至是缺失,这些期刊网站也很少对其进行维护与更新,所以很多入网期刊编辑部的主页形同虚设。曾对随机抽查的100份学报的主页进行调查发现有67份学报编辑部主页内容为空,剩下的33份学报中只有24%的学报有最新动态,没有动态报告的占27%,剩下49%的动态消息的最近时间停留在几年前。[4]以笔者所在的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版)为例,在知网上的主页最新动态消息只到更新到2009年,有的学报主页甚至是从加入期刊网后就再也没有更新过。

3.期刊个性的削弱

虽然相对于传统的出版模式,这些期刊网站为学报上网构建了一个便捷的网络出版平台。但是期刊网站为了规范化和统一管理这些入网期刊,能为这些学报提供的主页版式也是有限的,致使许多期刊的发展个性受到影响。有相当一部分编辑部因国内期刊网提供的网页缺乏个性放弃了现成的、免费的主页不用, 而自己重新花费人力、物力自办主页[5]。期刊贵在有个性、有特色,卓尔不群才能卓尔不凡。个性是期刊的生命力,也是期刊品牌塑造的现实需求,高校学报自然也不能例外。

4. 和读者交互性不强

网络在表现出信息传递的高速性的同时也具有优良的互动性,这是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虽然这些期刊网站应该为各入网编辑部提供了编读互动的平台,但是笔者调查发现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在内的大型期刊网站却没有为各入网编辑部提供编读互动的平台,而只在编辑部的主页上体现该编辑部的邮箱作为联系方式。网络实时互动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发挥,这使这些高校学报无法与读者形成动态交流,达到拉近读者和编辑的距离,吸引读者,发现新的作者和新的选题的目的。

以上几点不利因素的形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入网学报没有树立真正的网络出版的概念,认为只要进了期刊网就算实现了网络出版了,对于这些期刊提供的主页没有及时更新和维护。(2)目前期刊的评比基本都是以纸质期刊作为评比对象,所以入网学报主要的精力还是投入到了纸质期刊上面,对期刊网络化关注程度不足。(3)这些大型期刊网和高校学报之间合作关系是建立在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获取上网的内容上的。所以,这种关系下这些这些期刊网注重的是期刊内容的上网,对编辑部主页的建设和维护并不作为主要任务。

第二种网络出版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扩大知名度,打造自己的品牌,而且还能带来经济效益。笔者认为这种模式是目前高校学报网络化发展的最好方向。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集在线投稿、审稿、编辑加工、出版、以及建立良好的读者、作者、审稿专家互动关系,这就使得期刊内容信息的更新速度可以大大提高。同时,期刊的特色和个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这是前者很难比拟的。相对于目前大多数编辑部还是延续传统的出版方式,这种网络出版方式所带来的出版高效率、高互动性、高覆盖性更是传统出版方式难以企及的。但是,目前学报自主建立网站和主页的发展的也存在相应问题。

1.经费不足

资金问题仍是困扰高校学报网络出版的首要难题,由于高校学报的主办单位对学报的不重视导致学报被“边缘化”,学校对学报的经费支出自然不可能像其他科研经费那样大量支出,个别学报甚至连出版纸质期刊的经费都捉襟见肘,自然也无力配置网络出版必需的软硬件设备。据笔者了解福建省省属高校的学报大多没有能力通过自主建立网站和主页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出版,究其主要原因还是经费不足。

2. 精通网络出版技术的人才缺乏

对于那些已经自主建立网站和主页的学报,很多并不是正真意义上网络出版。这些学报当中能实现集在线投稿、审稿、编辑加工、出版的寥寥无几。有些学报虽然有了自己的网站和主页,但是却只是静态或者半静态的,对审稿、编辑加工等步骤依然延续传统的方法。导致高校学报缺乏熟悉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人才的因素可分为以下几点。

(1)网络出版涉及到需要精通网络出版技术和具有丰富出版知识复合型人才,从事编辑行业的人员专业背景以传统学科专业为主,而新兴专业特别是交叉、复合型专业人才, 如电子出版、多媒体出版、电子商务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极少。

(2)虽然教育部2002年文件明确规定学报工作人员是高校科研队伍的一部分,应该列入科研编制,应享受和科研人员一样的待遇,但是现实是和本校教学科研教师相比待遇相差甚多。所以,高校学报很难吸引到专业网络出版的编辑人才。

(3)高校学报编辑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很多高校学报的编辑年龄普遍偏大,由于受年龄限制这些,缺乏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热情。加之,网络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需要编辑要具备较高的网络学习能力和精力。以上原因都使那些进入“人口老龄”的学报编辑部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较好发展网络出版。

3.版权问题

版权问题一直都是网络出版的头疼问题,网络共享性与开放性使得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由于没有完善的网络管理机制,以及网络信息易于被复制等原因,使得这些学报难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些学报由于经费的不足和网络技术不过关,使得勉强建立起来的网站的安全性能不是那么完善,一旦这些网站遭到攻击,就有可能使网站上的信息泄露,导致其版权随时可能被侵犯。而且因为网络世界不同于现实生活,其虚拟性极强,且传播速度广泛,可能一秒钟的时间内很多信息已被广泛复制了这使得侵权主体责任也难以界定。版权问题的解决不但需要国家要加紧对网络出版版权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而且要培养和增强民众的网络道德意识。

三、高校学报网络化出版的发展对策

要推动高校学报的网络化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协调,但是学报编辑部、期刊网站和其主管部门的努力更为关键。

首先,学报编辑要转变办刊理念。学报网络化虽然在相当程度上会对纸质期刊的出版发行产生负面的冲击,但是总体上是促进学报的发展的。网络化不但增加了学报发行的渠道, 而且较大程度缩短学报信息传播时间, 尤其拓宽了读者群, 将读者面从国内延展到国外, 从而增加文章被引用的可能性, 提高学报的影响因子等各项指标, 扩大了学报的影响力。目前,学报网络化为学报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有目共睹的。因此,高校学报编辑要树立网络意识,努力成为网络出版者,而不只是扮演纸质期刊资源提供者的角色,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电子期刊。

其次,各高校学报编辑部要建立自己的网站,努力构建真正意义上网络出版平台。要杜绝网络版就是单纯的纸质版翻版的思想,要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来改变现有编辑模式。对于资金相对充足的某些学报可以委托专业公司为其专门制作的网络出版平台,而对于资金相对不足的编辑部充分利用高校优秀的计算机网络资源来实现网络出版也是切实可行的。

第三,学报编辑要提高网络出版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期刊网络化备受业界和学界的关注,它代表了未来期刊出版过程中的发展方向。因此,高校学报编辑在提高传统编辑业务能力的同时也必须努力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水平和能力,增强维护和更新网站的能力。学报编辑部可以利用高校雄厚的计算机师资力量来解决编辑的网络技术培训问题。

从大型期刊网络层面上讲。一方面,这些期刊网要加大对入网期刊的扶植力度,为其提供网络。同时,可以适当的提高这些对入网期刊的报酬。另一方面,为各入网编辑部在主页设置版式方面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给各入网编辑部更多的自主设计,使它们形成有自身特点的期刊风格;同时尽快完善入网学报和读者动态交流的功能,以达到吸引读者和发现作者的目的。

从主管部门层面上讲,在网络出版技术发高速发展的今天,学报的相关主管主办部门应尽快转变对学报,充分认识到网络出版必将逐步代替旧有的出版模式。意识到网络出版是学报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加大对学报多种资源的投入,积极完善网络出版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并为其培养合格的网络出版编辑人才,这样才能使高校学报的网络出版事业得到健康有秩的发展。

总之,相对于传统的出版方式,网络出版的优势不管在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都是比较明显的。目前,网络出版在各高校学报中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发展过程当中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而且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所以网络出版还需要更多的学报同仁给予关注和支持,以便能尽快解决网络出版所遇到的问题,加快学报网络化进程。

[1] 聂震宁. 从挑战到联姻:审视中国网络与出版之关系[J].出版广角,2000(9):39.

[2] 吴志猛. 高校学报,离网络出版还有多远?[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85.

[3] 董丽波,马爱芳.我国高校学报网络化及开放存取出版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1):89-91.

[4] 刘玉成. 期刊网络出版初探[J].学术交流,2000(5):152-154.

[5] 刘 云. 试论高校学报网络化发展的瓶颈[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8,24(6):106-108.

[6] 赵军平, 王强.我国期刊网页渴望个性与互动[J].编辑学报,2005,17(6):431-433.

(责任编辑:马圳炜)

Plight and strategy of web publish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ournals

LIN Xiao

(Editorial Department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of 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China)

web publishing distinguishes itself from the traditional printing in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p recessing superiorities such as rapidity, mutuality, short cycle, low cost etc. which bring vitality to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journal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of web publishing 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y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journals.

journal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web publishing; plight; strategy

2011-12-22

林晓(1981—),男,福建福州人,助理编辑,硕士,研究方向:编辑学。

G237.5

A

1673-1417(2012)01-0038-05

猜你喜欢

网络化学报编辑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致敬学报40年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基于最优树的网络化作战装备体系结构优化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疯狂编辑部之快递也疯狂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