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插图的情感化特征与风格创新表达

2012-01-29王晓庆

中州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文字受众情感

王晓庆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艺术系,郑州450002)

当代插图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为文作画的单一概念了,它在题材、内容等方面得到不断的丰富,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如广告、环境、包装、动画、影视、游戏等领域。它涉及到文化活动、社会公共事业、商业活动、影视文化等各个方面,成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视觉传达形式,也成为现代人诠释生活的重要情感语言。就像威廉·瑞恩等人在他们的《Graphic Communications Today》论著中所提到的:“当代插图是一种极有效的、令人感动的传播媒体,它可以创造出你所能想象到的任何事物。它具有难以置信的灵活性,它能够用明亮的色彩反映自然的情感,也能通过优雅的版面线条跟我们‘窃窃私语’。”[1]可以说当代插图正带着丰富的情感力量走入我们的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演化背景下,当代插图正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

1.当代插图的特征

1.1 对文字的依附性减弱

受20世纪中后期日本“新表现意识”的影响,插图从只是文字的说明图或是类似文学故事里的一个像电影镜头一样的场面,变为更加具有物质性的东西,成为了通过视觉来传达思想的一种独特方法。很多插图画家用于发现自我,自编自导自画,插画师们创造出了包括各种形式的连环漫画、叙事诗画本、儿童读物、见闻记录以及科幻绘画书籍,统称“绘本”书。[2]这种绘本书使插图从文字中独立出来,成为叙述和表达的主体,有时文字的出现只是辅助插图更完整和全面地表达主题。插图师们不再步尘于他人的文学作品,而独创于自我表达。插图设计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那种来自作者对世界的平凡而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深深地打动着人们的心。就如近几年流行的台湾几米绘本插图,诗意般的叙事风格触及到了都市人群的敏感脆弱的心灵,深受年轻人的追捧,引领着“轻阅读时代”的潮流。(如图1)

图1 几米漫画绘本《向左走向右走》

插图越来越自由的独立表现,又从书籍扩展到了更为广泛的领域。例如影视、游戏中的原画设计,单纯借助图画的力量来说明情节与内容(如图2);产品、包装、环境、服装上的插图设计,被用来装饰与宣传。例如在三宅一生的服装作品中,人物插图在褶皱的布料与身体曲线的作用下显现出超现实主义风格,完全区别于纯平面插图的视觉效果,诗一般的意念抒发带给人们立体多变的情感体验(如图3);另外,还有随处可见的网络插图,为表达自我和当下心情等等,其题材风格丰富而多元。今天,插图已不仅仅是对文字的补充说明了,当它被插入媒体形式中时,和文字具备同等的功能,甚至那些直接用视觉形象传达思想含义的插图,已经具有如同语言一样的功能,它们超越文字,代替文字,真正成为了人们对生活诠释的情感语言。

图2 游戏原画设计

图3 三宅一生的服装作品

1.2 明显的商业化倾向

繁荣的商品经济将当代插图带入到了商业化进程中来,其越来越强的商业化倾向表现在被广泛用于传达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信息,用于强化、展示广告的创意与理念,以达到宣传促销的目的。与早期插图不同的是,插图从为少数人服务的艺术逐渐成为了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大众艺术。早期插图被用于宗教政治,多以宣传政令、教义、歌功颂德的道德教化作为目的,是上层建筑的产物,一般下层的平民大众是很难接触到的。插图绘制要求严格,艺术家必须按照一定的原理,根据宗教法则、法规去进行插图设计。这种代表着少数人意志的艺术,其创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代插图已经从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走了下来,本着商业化的目的,在设计时以契合时下人们的情感需求,注重与受众的情感交流,以更好地发挥插图的吸引消费的功能价值,达到快速有效地传递企业与产品的信息为目标。例如雀巢咖啡系列广告中,以描写休闲、友情、爱情等有关日常生活为切入点的广告插图,强调出雀巢伴随我们每一刻的主题,引发情感共鸣。由此可见,插图的情感表达已成为了当代插图商业化设计的重要元素。(如图4)

图4 雀巢咖啡系列广告插图

当代插图特征的情感化进程正推动着它向独立、多元与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其产生的根源与现代人的情感多变与审美需求息息相关。一方面物质的极大丰富,使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生活的质量与品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人们不再有耐心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某一点上,现代人需要的是省时省力的美感享受。当代插图在传达信息方面能够以直观的形象语言,融合情感表达的方式,快速而生动地满足这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印刷技术的进步与数字技术的出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人们对事物的关注不再是单一化了,对情感的需求范围扩大,延伸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生活消费品、空间环境、虚拟世界等。人们情感需求的多元化,注重个性、肯定自我价值等情感的变化,为插图的多元化的情感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2.当代插图风格的创新表达

如何紧紧围绕着当下人们的情感需求进行插图的具体表达,是许多插图师面临的迫切问题。由于艺术风格和设计风格通常被看作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的一种精神状况的表征,它来源于人们的审美理想。[3]因此符合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理想的插图风格表达为当代插图情感语言的探寻提供了借鉴,从过往插图风格中寻求灵感加以创新表达,也成为了插图情感设计的有效途径。

插图风格的演变是在不断的更替中完成的。一种插图风格的流行往往符合了当时人们对某些特定情感缺失的补偿需要。然而流行的东西必然有其时效性,一旦受众的集体审美需求发生改变,流行的风格也将成为历史,因此插图风格的变化建立在受众的情感需求之上,这就要求设计者们具有敏锐的时代嗅觉,走在观念的前沿。由于人们长时间面对某种东西会厌倦,新的风格样式会唤起人们新的欲望和对新时尚的追求,插图从写实到抽象风格的更替都遵循着受众情感需求的艺术发展规律。这其中也伴随着有趣的现象,即风格的循环轮回。

图5 比亚玆莱插画作品

在插图设计中,装饰风格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如19世纪末英国插图画家比亚玆莱的插图作品,创作于新艺术运动时期,瑞典画家Linda Bergkist的插图乃当代作品(如图5、图6),虽然时隔百年,可它们都拥有强烈的装饰意味,具有象征含义、诡异怪诞的形象、流畅优美的线条、二维空间的平面化造型等风格。然而,对于旧风格的重温,绝对不是描绘真实的过去,而是营造出一种过去的氛围,唤起人们的某种记忆,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种对旧风格的借鉴,也是遵循了受众的心理情感需求的规律,是风格创新的重要手段。

图6 Linda Bergkist插图作品

[1]W·瑞恩,T·柯诺瓦.美国视觉传达完全教程[M].忻雁,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尤劲东.当代插图如是说[J].美术研究,2004(2).

[3]张旭.浅议新媒体和艺术设计[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7).

猜你喜欢

文字受众情感
文字的前世今生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情感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