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黄帝内经》看“通法”

2012-01-28张继烈鞠鲤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6期
关键词:大论任脉通法

张继烈 鞠鲤亦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龙尾社康中心,深圳518049)

从《黄帝内经》看“通法”

张继烈 鞠鲤亦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龙尾社康中心,深圳518049)

《黄帝内经》;通法;中医治则治法

传统中医的治法,重在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可是却轻视了另外一个极其重要的治法——“通法”(姑且命名)。纵观《黄帝内经》全文,在许多篇章都强调了“通”的重要性。详细论述了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阴阳气道不通”“脉道不通”“荣卫不行,五脏不通”。防病治病的大法便是要“气脉常通”。

一般的通法,如引涎、漉涎、嚏气、追涙、洗、熨、熏、蒸、涌吐、发汗、通下……都可算作广义的通法。但真正关键的通法却是疏通督脉、任脉。

1 人体的生理功能依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

1.1 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素问·六微旨大论》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素问·生气通天论》曰:“皆通乎天气……通神明。”

1.2 饮食物的消化依赖于升清降浊 《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

1.3 水液代谢依赖于升清降浊 《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1.4 脏腑的所有生理功能都要依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灵枢·阴阳清浊》篇:“气之大别,清者上注于肺,浊者下走于胃。”脾主升,胃主降,肝主升,肺主降,肾主升,心主降……五脏六腑皆有升降。《素问·六微旨大论》云:“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气机的升降出入又依赖于经络,《灵枢·痈疽》说:“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合纪”。《灵枢·海论》云:“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灵枢·脉度》:“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肺气通于鼻……心气通于舌……肝气通于目……脾气通于口……肾气通于耳。”“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气脉常通”。《素问·六节藏象论》云:“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心者……通于夏气。肺者……通于秋气。肾者……通于冬气。肝者……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通于土气。”《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故《灵枢·本藏》说:“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也;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只有“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矣,此人之常平矣。”

2 气机的升降失常将使机体容易受邪

《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玉机真藏论》说:如果“脉道不通”则“气不往来”。《素问·五脏生成》篇曰:“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之所客也。”《素问·六微旨大论》:“化有大小,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这便容易出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素问·太阴阳明论》)

3 经络瘀滞不通是致病的直接因素

气机升降失常将引起经络瘀滞,造成气血运行不畅,疾病就将发生。《灵枢·五癃津液别》认为“阴阳气道不通”则“四海闭塞,三焦不泻,津液不化。”“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素问·调经论》云:“血凝泣,凝则脉不通”“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热论》云:“五脏已伤,六腑不通,荣卫不行。”《灵枢·口问》云:“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则……脉道不通……乃失其常。”《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寒气客则脉不通……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灵枢·痈疽》云:“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

4 脏腑瘀滞不通导致疾病顽固难疗

《素问·皮部论》曰:“百病之始生也,必先客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经络,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素问·缪刺论》曰:“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而生奇病。”《灵枢·经脉》云:“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因此。《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应:“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决之,虚者决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宜“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素问·气穴论》说:“以溢奇邪,以通荣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会通六合……血实宜决之,气虚掣引之。”《素问·三部九候论》曰:“索其结络脉,刺出其血,以见通之。”《素问·热论》曰:“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治之各通其脏脉”。所以《灵枢·本脏》说:“血和则经脉流行……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灵枢·平人绝谷》说:“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5 通畅任督是治病的重要大法

5.1 督脉、任脉有许多交会穴与全身经络交会贯通 神庭穴为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水沟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会,百会、脑户为督脉,足太阳之会,风府、哑门为督脉阳维之会,大椎为督脉,手、足三阳之会,陶道为督脉、足太阳之会,长强为督脉别络,足少阳、足少阴之会,龈交为任、督两脉之会,会阴为督脉与任、冲之会,会阳为督脉、足太阳之会,风门为督脉、足太阳之会,后溪为督脉、手太阳之会;承浆为任脉、足阳明之会,天突、廉泉为任脉、阴维之会,上脘、中脘为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中极、关元为任脉、足三阴之会,曲骨为任脉、足厥阴之会,阴交为任脉、冲脉、足少阴之会,会阴为任脉、督脉、冲脉之会。

5.2 督脉统督全身阳经 督脉循行于背部正中线,能统督全身阳经。《素问·骨空论》云:“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难经·第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灵枢·营气》云:“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李濒湖曰:“督乃阳脉之海”。

5.3 任脉统任全身阴经 任脉循行于胸腹前面正中线,能统任诸阴经。《难经·第二十八难》曰:“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喉咽。”《素问·骨空论》曰:“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灵枢·五音五味》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李濒湖曰:“任为阴脉之海。”

5.4 任督二脉互结为环乃气之大经隧 十二经脉内属脏腑外络肢节,乃气血循行的通路。任总诸阴经,督主诸阳经;任走胸腹,督行背脊,任督二脉互结为环。

《灵枢·脉度》云:“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如环之无端,莫如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督脉、任脉各四尺五寸,……此气之大经隧也。”

综上所述,可知督主诸阳经、任总诸阴经,任督二脉互结为环乃气之大经隧。经络瘀滞、气血不和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邪之所凑,其气必乱(进而为气滞),其血必郁(进而为血瘀)。久病必瘀,久劳亦必瘀;脏腑之瘀,因于经络先瘀;慢性病、危重症毒瘀痰凝聚胶结时,瘀之病根均在督脉与任脉(这在伏邪与伏毒更为明显)。督、任欠通,胶结之瘀滞难去,脏腑痼疾难除。治疗脏腑痼疾,消除瘀滞的关键是疏通督脉、任脉,所以我们认为“万法通为宗”。○W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6.003

1672-2779(2012)-16-0006-03

2012-06-24)

猜你喜欢

大论任脉通法
任脉释名浅析*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中医小知识
揭示思维过程 寻找通法通则
从特殊化、极限化到一般通法的思考
《阴阳大论》今何在
论述运气“七篇大论”与《素问》的关系
针刺任脉加巨刺对脑卒中恢复期正中神经F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