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师承教学工作的体会与认识

2012-01-28覃洁梅邓鑫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师承临床经验老中医

覃洁梅 邓鑫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南宁530011)

中医师承教学工作的体会与认识

覃洁梅 邓鑫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南宁530011)

传承教育;中医教学;师徒传授

中医药学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极强的学科,中医的发展过程是传承与创新相伴随而生的,师徒传授是中医传承的主要方式之一。我国先秦诸子中的荀子早已指出“学莫便近乎其人,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教者言传身教,传道、授业、解惑,学者侍诊于师,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古以来,师承教育模式在中医学的学习中有着重要作用。《礼记•曲礼》中有“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之说。笔者作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蓝青强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体会感想颇多,结合以往的学习经历,现就中医师承教学工作浅谈几点认识。

1 注重学术实践经验的掌握

医德医风、治学方法、学术经验、诊疗艺术的传授与学习是中医师承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中学术实践经验掌握是中医师承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名老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学术经验,其中有自己对中医经典的理解与临床实际工作需要的技巧,这些经验经历了实践的检验,是中医药学的宝贵财富。青年中医工作者要把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学到手,继承下来,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如导师蓝青强教授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往往加入一些调节情志的药物,蓝教授认为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心理负担大,情志抑郁,影响脏腑气机,通过调节情志的药物,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而如何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择药物?药量加多少?治疗疗程如何把握?都需要弟子注重学习与掌握,这些在师承教学工作中,通过师傅的精心“点拨”,徒弟容易理解并尽快掌握其精髓。

2 注重临证思路与方法的学习

开展中医师承教学工作,学习名老中医经验的方法有跟师学习、参加名老中医经验学习班讲座、阅读名老中医经验系列书籍、观看名老中医诊疗录像以及开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实验研究等。在中医师承教学工作中,笔者认为跟师学习是最重要的方法,而在跟师学习中尤其要注重临证思路与方法的学习。众所周知,在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典型病历较少,而不典型者较多,或症状纷杂,让人无从下手;或仅一主症突出而次症全无。面对各种各样的患者时,如何做到准确的“辨证论治”?如何做到“对症下药”?老师有着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感悟。在跟师临证时,一病一症,弟子务求探明老师遵循什么法则立方,如何结合病症加减化裁,用量用法有何要求;要领悟到如何抓住病机,如何在用方时但求惟其主症出现,不必悉具或病机大体相合,无寒热虚实之径庭,便可据症用方;如何“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在何种情境下可专方治病;如何不必拘泥书本,辨证用药从实际情况出发。这正是我国近代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的“教学做三合一”的教学方法。通过老师对疾病的讲述分析,注重掌握其诊疗思维方法、辨证纲要以及遣方用药规律。通过老师边诊察,边讲解,抽丝剥茧,会使弟子们思路逐步清晰,遣方用药针对性得以加强,临床疗效得以提高,中医继承工作得以完善,创新工作得以开展。

3 注重临床经验与理论的结合

中医师承教学工作,是以临证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将理论学习与临证实践融为一体,具有重经验、重实践的优势。中医的理论来自于实践,在进行临床经验传承的同时,要注重临床经验与理论的结合,只有注重理论的研究,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医理论的发展,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临床经验的推广。名老中医师承教学采用“手把手”的形式进行,传统的中医师承带徒方式往往轻视理论研究,弟子的知识体系也不健全,为避免其弊端,目前的中医师承教学工作,选拔的弟子为中医基础理论功底较深厚、知识体系较健全,具有一定中医实践能力的中医师。在师承教学工作中,弟子要注重学术实践经验的掌握,同时还需要加强理论学习,要重温《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中医经典,有计划、有重点、有目的地精读,做好经典著作学习笔记;对在师承教学过程中围绕实际病例的具体诊疗,做好完整的医案记载并加注点睛式的学术理论溯源按语,不断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找临床经验闪光点,找中医理论创新点。如导师蓝青强教授临床用药,主张在传统药性理论的指导下,要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果,进行药物的配伍、组方,以增强药物的准确性与针对性。如其针对肝火炽盛的高血压患者,可选用既对证(清肝火之药)又有降压作用的龙胆草、山栀子、黄芩、黄连、夏枯草等;针对气阴两虚的糖尿病患者,可选用既能益气养阴对证的药物,又考虑到降低血糖,纠正代谢紊乱对病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黄芪、人参、黄精、玉竹、白术、山药,而不选用党参、石斛,因党参、石斛虽能益气养阴,但能升高血糖。实践证明,抛开经典做不好临床,但也不能厚古薄今,言必经典,论必“岐黄”,要“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要师古而不泥古,敢于实践,才能推陈出新。

“经典是基础,师承是关键”,国医大师朱春良老先生道出了中医学习的大法。中医的发展过程是传承与创新相伴随而生的,中医师承教学较好地实现了中医的传承与创新。

[1]邓鑫,覃洁梅.名老中医学术传承教学策略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13(1):101-102.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2.038

:1672-2779(2012)-12-0054-01

:韩世辉

2012-04-04)

猜你喜欢

师承临床经验老中医
“顾氏外科”师承教育融于中医外科学住培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师承授受经验谈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师承与独创之美
闵晓俊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害临床经验
名老中医举办座谈会共话振兴中医药事业发展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方邦江教授治疗不明原因发热临床经验
老中医教你睡眠养生
蒙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