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钨集团引领稀有金属产业大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2012-01-26钟晓云

中国矿业 2012年11期
关键词:稀有金属战略企业

钟晓云

(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46)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指导思想[1-3]。江钨控股集团公司作为矿业行业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勇担历史重任,带头践行科学发展观,致力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调整产品结构,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在深化改革、持续创新实践中,正在引领江西稀有金属产业的做强、做优。本文对公司提出的 “通过改革促进企业内生增长,通过创新来驱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产品结构调整”的实践与思路进行了总结。

1 引领大稀有金属产业发展战略的提出

1.1 构建大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

在理论上,大发展战略是我们在设计和制定战略方法时两种不同的设计思路之一,是相对于分析型战略而言的“构建型”战略。该战略的实施,是企业取得行业竞争后发优势的重要措施,是企业对确定自身发展目标、明确发展路径、选择发展方式进行整体规划、顶层设计的结果;是企业立足于打破现有产业平衡、打破现有资源配置、打破之前竞争格局,为使自身取得最佳竞争优势,占领产业结构高端,提升整个行业结构,以及顺应区域经济、国家发展的时代需要来创造性地构建企业整体发展的战略思路。在该战略的引领下,企业将获得跨越式发展[2]。

江钨控股集团公司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及经济安全需要,立足于实践科学发展,走政策导向、国家发展导向与技术导向并重产业升级模式的创新发展之路。站在中国大稀有金属产业的高度,提出并制定了建设“构建型”战略,将企业定位于引领江西大稀有金属产业大发展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加大新材料、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争当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走资源节约、绿色发展的领头羊。并通过该战略的实施,取得了跨越式的大发展。

1.2 构建大发展战略的两大重要支点

深化改革和持续创新是实施“构建型”大发展战略的两个最重要的支点,是实现构建型战略目标的核心战略措施。

深化企业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需要,也是企业市场化、股权多元化、资产资本化的需要,更是国有企业公有制与市场结合的有效途径。同样,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内生增长的不竭动力,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源泉。

持续创新是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结构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之所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主要重要方面,是国民经济由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创新探索出节能高效、低碳环保、绿色发展之路。同样,要提升产业结构、延伸高端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扩大创新服务业,也都必须依赖持续创新。创新既有发明、创造,也有制度的创新,价值观和思维模式的创新,体制、机制、商业营运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等。产品的升级有赖于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撑,而产业的升级则更要求有技术的创新和管理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全面升级。

1.3 构建大发展战略的实践过程

江钨集团通过三步走的思路来构建大发展战略。首先,通过企业的内部改革,转型转制以求得企业的高速增长,此阶段发展的目标是把企业培育成高速成长型企业;其次,通过与相应领域具有世界领先技术优势的企业合资或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在相应产业板块分别形成技术领先和产业高端的若干制高点,此阶段发展的目标是通过提升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的能力,夯实企业发展基础,使企业具备若干技术、管理优势和强处的岛屿,迅速把企业做强;第三是通过持续改革和前沿创造、自主创新,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均取得突破,占领产业链的高端,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此阶段的发展目标是优化创新环境,培育创新文化,完成从引进消化到吸收再创新,再到弯道超车重点跨越的转化,实现前沿突破,把江钨集团打造成引领江西大稀有金属产业乃至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大发展的行业领军企业。

其目标之一,是要制订出一个围绕企业不断深化内部改革、走前沿创造、自主创新的自主化持续发展道路的一个非常清晰的发展战略。目标之二,是营造企业倡导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氛围,构建一个鼓励前沿创造、有利创新推动企业持续改革的制度保障体系,并将之上升为企业经营模式、企业价值观乃至企业家精神等企业文化体系的构建。

2 引领稀有金属产业的发展之路

2.1 改造与引进结合,消化与吸收并行,致力技术的升级换代,奠定高速成长和转型发展的坚实基础

1)立足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选准投资方向,改善产业结构。一是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改造传统企业,透过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是选择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式,引进关键技术和设备,奠定大建设、大发展的基础。江钨集团先后与日本东芝、日本住友、欧洲镍业、意大利普洛佩兹公司以及北京钢铁研究总院等国内外一流企业建立合资合作关系。一方面引进世界一流工艺技术和装备,加快了集团公司由传统产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根本转变。另一方面,联手在海外开辟资源基地,加快了集团公司对传统企业的改造,加速企业的国际化、现代化。2010年,万元产值能耗环比下降4.15%,“四率一综”等技术经济指标得到大幅改善。近年来,江钨集团公司连续获江西工业“四率”标兵企业称号。

为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江钨集团严格选择投资方向。选择自己具有传统优势的产业,对之进行改造升级,大投入促进大研发与自主创新,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体现未来新材料、新能源发展方向及节能环保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国民经济从投资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阶段转型的产业高端,提升服务附加值;选择我们熟悉的产业后端、高端产品,培育企业核心增长极。

2)立足吸收再创新,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在实施技术引进时,始终坚持以我为主,不但要考虑该技术在国际技术的位置和产业竞争的地位,也要考虑该技术在本企业的实用性和在我国产业发展中的前景。引进技术,不仅仅是为了能够解决当前产品的市场问题,突破现有企业的技术瓶颈,也要着眼于市场前景好的高端产品。既注重消化和吸收,也更加注重企业技术的积累和新产品开发能力的集聚以及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立足于吸收,并在消化的基础上致力于再创新,乃至于自主创新,完成重点跨越。推进企业走向世界技术前沿,将产业链延伸到竞争的前沿。仅2011年,集团所属企业承担国家项目、省部级项目23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专项资金1878万元;制定行业、地方标准2项;是第四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

2.2 由追赶式创新逐步向前沿式创新转变,奠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稀有金属产业的坚实基础

1)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瞄准世界先进和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围绕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目标,发挥主体企业自身优势,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关联度大,具引领和辐射作用的产业高端项目。近年来,江钨控股集团公司在钨、镍、钴及铜的加工再利用等方面,均布有产业高端项目。如:钨产业链中,在强化资源保障能力的同时,快速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延伸。有与世界难熔金属、粉末金属冶炼技术顶尖的德国世泰科公司联合开发的3万t高端综合钨冶炼加工项目、高端合金数控涂层刀片和合金硬面等新材料项目,这些项目在中国钨工业的地位十分突出;也有具有世界领先技术的铜再生熔炼加工项目及再生金属熔炼加工成套装备国产化项目;更有国内领先的稀土应用纳米合金晶片项目;也有技术领先、大型的镍钴冶炼加工项目。

2)立足上述技术优势、核心项目,力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跳,加大前沿研究投入,实现自主创新和前沿创造。不走先上规模再做研发的老路,力求在成熟技术上高起点规模与研发同步推进,或先研发后规模,以取得前沿创新成果,实现跨越式发展,推进江西稀有金属产业站在全国的前列,具备与国际巨头、世界强者过招的实力基础。目前,集团公司在硬面材料、高端钨丝等产品和再生金属一次熔炼、连铸连轧技术等领域,已开始占据技术的制高点。而且,拥有国内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钨产业结构,及完整的稀土采矿、分离、冶炼、材料加工产业链结构,辅以装备制造等非矿产业,打造出显著的产业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

逐步实现吸收追赶式创新向前沿创新的转变。如:铜再生加工项目,不但取得了不少前沿创造的成果,把再生金属一次熔炼、连铸连轧技术推进了一大步,还逐步实现了再生金属熔炼加工成套装备的国产化。2011年,分别被评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工作先进单位”和江西省国资委系统“科技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被评为江西省“优秀创新型企业”。

2.3 继续开拓前沿创造、自主创新之路,致力于提升产业结构

1)构建开放的自主创新体系。坚持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联合产、学、研机构,有效整合先进科技资源,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打造一流水平技术创新平台,共同推动前沿创造。江钨控股集团在加入4个国家级有色行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基础上,2010年牵头组建了江西省钨与稀土两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同年,还分别联合中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参与申报了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充分利用上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平台,与中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昌大学、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广州有色研究院等数十家高效和科研院所开展交流、合作和研发;与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北京安泰科技及赣州虔东稀土集团公司开展合作,共同投资研发。江钨集团作为江西省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依托单位,组建了属于公司性质的江钨稀土工程技术研究院。由此保障了研发的有效性及技术创新的前沿性,有力地推进了产品的换代和产业的升级。

2)深化企业改革,进行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创新。透过内部的改革,进行制度的创新和构建,使企业体制和内部政策制度能够适应并鼓励前沿创新的特性;变革股权结构,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革,对在研发、创造、创新和企业改革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期权奖励,也鼓励创新团队投资入股;实施智创价值工程,提供创新平台,吸引研发团队、创新专利加盟创业;进行治理机构的变革和构建,实施内控、风险机制的改革,健全监督机制,完善决策负责制,构建企业低成本研发、低成本制造,拉伸市场纵深、提升企业层次的商业竞争模式,取得产业竞争的前沿优势。

2.4 优化创新环境,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1)以社会责任为基石,创建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企业文化。江钨集团在历史上是以矿山企业为主的具有百年历史的原中央企业。由于老国有矿山企业的生存现状,也就造就了该区域独立于当地农村社区的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和相对封闭的孤岛型小社会。于是,江钨集团公司自2005年始,便敞开胸襟,努力学习,吸收一切创新技术和先进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广纳社会资金和民营资本,走出一条“改革兴企、开放活企、创新强企”的路子。作为企业软实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建设开放性、包容性的企业文化就尤为显得重要。企业文化更是引领企业走前沿创造、自主创新之路,致力于提升产业结构的核心价值观。江钨集团把具有包容、开放性的“争创一流、产业报国” 作为企业的宗旨和责任,把 “坚定信念、不畏艰难、务实创新、和谐发展”作为新时期的江钨精神。近年来,江钨人正是在“争创一流、产业报国”高度社会责任的鞭策和鼓励下,广大干部员工发扬积极进取的江钨精神,克服种种困难,赢得了跨越式发展。百年国企焕发青春,销售收入由2004年1.23亿元到2011年的136.23亿元,总资产141.4亿元。共拥有国家授权专利159项。实现了历史的突破,为振兴国家有色金属工业、为地方经济发展、为矿区周边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2)以振兴稀有金属产业为己任,培育创业、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强化企业市场主体、企业家为市场核心的意识,江钨控股集团公司始终注重从三个方面来打造企业家精神:一是培育发现、创新市场,引领、创造消费的精神;二是培育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精神;三是勇于担当时代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让集团内众多全资、控股、参股子公司、孙公司的经营者,树立一个通过技术、管理及制度的创新,更加注重内涵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来提高发展质量的信念,贯彻“引领我国稀有金属产业的大发展”的战略规划。

江钨集团决策层始终坚信这样的一个理念,企业没有国际领先技术也好、没有世界一流设备也好,都不是一件可怕的事,而真正可怕的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代表中国力量与形象的大型国有企业缺乏鼓励创造的企业文化和追求创新的企业家精神,缺乏保障科学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

2.5 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个资源,创新资源保障模式

在充分、合理、有效开发国内资源的同时,切实利用好国外资源,积极拓展国外资源市场。把抢占资源保障制高点,作为集团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大力发展海外资源基地,创新稀有金属资源保障模式。以联合开发的模式,投资建设喀麦隆、巴布亚新几内亚及菲律宾等海外稀有金属资源基地;以与民营企业联合经营的模式,在江西、福建及广西等省布局开发稀土资源;以自主开发的模式,在江西、青海、云南、河北等省份拥有和控制稀有金属矿产资源超过300万t。

2.6 变革集团管控模式,实现运营效率与风险防控双突破

在不断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下,进一步变革企业内部体制和机制。而其内部机制的改革,又分为集团内部管理机制和集团公司对分子公司管控模式的变革。

1)集团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以突出和强化集团总部职能和风险管控功能为中心,构建明晰合理的组织结构。集团公司总部在职能支持方面,则突出研发和资本的运营,着重强化集团战略管理、运营协调、企业文化和风险的控制,确保集团公司战略意图的贯彻、创新成果的落实和企业文化的落地。

2)依市场导向,创新集团管控模式。为实现“管控”和“效率”的平衡和突破,既要确保集团对各业务板块的控制力,使集团的战略意图和战略规划得到有效贯彻,让集团的研发成果能得到及时转化,并防范重大风险;又能确保各项目、各分子公司的高效运行,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充分发挥各分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创新思想得到落实。鉴于集团公司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以及众多法人股、自然人股存在的参股、控股子公司、孙公司的实际状况。为此,按照权变动态模式来调整集团的管控方式,区分不同的产业板块和发展阶段以及各自不同体制的企业,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下,分别实施财务管控、战略管控和运营管控等三种管控方式,或其之间的管控方式,并根据需要对集团战略性组织及时做出变革和调整。

2.7 坚持市场化目标,按照“四化”要求继续推进企业改革

继续按照机制公司化、运营市场化、股权多元化、资产资本化的“四化”要求,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这既是贯彻“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继续国企改革的要求,也是深化国企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方面,江钨集团已经先行先试了, “十二五”期间,将按照既定目标继续领跑国企改革事业。

1)坚持国企改革的目标和衡量标准。坚持科学发展的目标和市场化的前提,始终贯彻“改革兴企”的理念,按照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能过促进国强民富、能否有利于民族工业的振兴和民族的复兴、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转型和经济结构升级,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的标准,来推进和实施国企的改革。

2)服从国家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国企改革是整个社会主义改革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在这个改革事业中,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交错并行推进,同时又互为条件、互为保障,三条战线的改革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所以,江钨集团在深化企业改革事业中,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精神,切实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扎扎实实抓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战略任务的贯彻落实,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增强长期发

展后劲”的指导思想、任务与要求[1,3],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把国企改革不断推向纵深,以获取突破性进展。严格执行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潘阳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的国家战略,服从国家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

为把江西建成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促进国家新材料、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江钨集团决心抢抓历史机遇,勇担时代责任,以改革、创新为支撑,当好稀有金属产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领头羊,引领大稀有金属产业在新时期的大发展;为推动南昌、武汉、长株潭为战略支点的中三角区域崛起做出应有贡献,在扩大内需和创新转型上迈出更大步伐。

[1]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R].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

[2] 白万纲.两种战略思路的对决:分析型战略VS构建型战略[J].企业管理,2012(3):24-2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猜你喜欢

稀有金属战略企业
企业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企业
企业
冀东麻地岩体铷等稀有金属元素赋存特征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稀有金属钼资源回收现状及进展
河北省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稀有金属矿预普获突破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