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论坛的研发与应用

2012-01-25徐晨怡陈莉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2年2期
关键词:版块心理学心理健康

徐晨怡,陈莉

温州医学院:1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2应用心理学系,浙江温州325035

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论坛—“心语心苑·让梦想起航”是温州医学院心理学专业论坛,也是一种吸引心理学爱好者和心理学专业学生一起交流的即时电子公告板服务系统。它将心理学知识与扩充内容进行相应的分类整合和搜集,成为信息的寻求者、传递者和决策者。用户可以进入该交流平台,享用它的种种服务,依据目的和任务去寻求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网络教育中的课程论坛是由课程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需要主动规划和组织的虚拟学习社区,是教师提供指导帮助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远程教育学生知识建构最常用的工具和环境[1]。该项目依据此课程论坛理念构建而成,应用于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教学互动、讨论交流与信息反馈。学生可以借此获取相应课程的最新教学教案,参加课程的网上教学活动;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专业问题或者心理健康问题向课程教师或学生寻求解答与帮助,并与其他学生交流学习经验。据此构建的以学生为主导的心理交流互助网络论坛结构模型,提供了讨论、自学、协作、沟通的环境,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信息化手段。

1 研发心理互助网络论坛的意义

1.1 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大学生入学后,面临着环境适应、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处理、恋爱情感以及择业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他们在遇到困难和遭受挫折时,都倾向于先求诸己,后求诸人,都有寻求外界帮助的强烈愿望[2]。大学生受各种自身因素或者环境因素的影响,当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时,心理互助网络论坛将为这种心理求助行为提供及时有效的平台。该项目研究小组在温州医学院随机进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包括对大学生心理承受力,学习、生活、就业压力,人际关系以及情感危机处理等方面进行了相关调查,其调查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表1可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应对应激源的能力日益衰退、心理不平衡现象不断增加。因此,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1.2 网络课程教学论坛的实用性

网络教学平台就是指通过网络技术,建立一个基于Web的支持和管理教学过程、提供共享学习资源和各种学习工具的虚拟学习环境,为网络教学的实施提供基础性通信与学习管理服务[3]。同时,网络平台的建设还基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首先应做好课程的教学设计,力争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背景和学习状况,针对其学习过程的特殊性,科学组织教学内容、学科知识结构和教学媒体的表现形式,以便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4]。在以上所涉及网络课程教学论坛建设的理论性指导下完成了该项目的研究。

因此,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论坛提供了让大学生自主学习、心理互帮互助的平台和途径。例如:相关课程信息,达标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相关课外阅读资料、视频、心理学活动与测试、学习心得体会,其他各类学习交流沟通资源。该项目网络教学论坛信息技术鼓励大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5]。根据对比,构建出的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论坛—“心语心苑·让梦想起航”具备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基本功能和基本要素,大学生可以利用此论坛,将学习激情、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扩展,从而引发更多、更深入的参与和交流。

1.3 现实社会中的应用性

当代现实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各种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并呈上升趋势。当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发生后,事件的受害者及其家属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因此心理辅导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不容忽视。例如:最近发生的“7·23”甬台温线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典型事故后心理反应—“应激反应”,故应对受害者、伤员家属等进行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和自我心理保健康复。温州医学院心理学系教师及学生等志愿者,可以通过心理互助网络论坛交流: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治疗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分享此次救助活动的收获和个人的想法。

2 心理互助网络论坛的研发与设计

该研究项目借助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SQL Server 2005等软件开发工具,以Windows为项目运行环境,按照心理健康教育新机制,遵循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特点,为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心理学爱好者的业余心理学认知提供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学、信息网络技术三者的有机结合,为心理学爱好者和心理学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网络互助互动的平台[6],极大地调动了心理学爱好者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以及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该项目还通过网络技术,将文本、图片、声音和视频等信息大量呈现于网络平台之上,有助于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视听觉效果;通过发小消息、发帖、回帖等信息化协作工具,有助于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

该项目技术部成员负责构建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论坛,对其心理互助网络论坛的后台和前台进行构建与完善;并将其与“温州医学院数字化学习中心—精品课程”中相对应的达标课程相链接,以达到心理学知识学习与信息网络技术更好的融合。该项目心理学专业成员负责对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论坛框架的设计,为各版块内容进行专业性分区,同时提供相关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指导,将心理互助网络论坛内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及扩充内容进行进一步填充与修改,与此同时对论坛进行相关的管理与维护,其构建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①未在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论坛网站上注册的游客,可以简单浏览心理学会组织的各项心理素质拓展等活动的相关内容和照片,浏览讨论区各版块内的帖子内容和回复,以及温州医学院精品课程内心理学专业相关课程的介绍和课堂教学活动等。

平台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与传统企业相对封闭的管理与服务相比,互联网平台通过商务交易、扩散营销方式、沟通合作、个人偏好等分析,营造出满足消费者个人需求的服务环境。平台上的参与者可以通过沟通与反馈意见提升自我的参与意识,在消费竞争中,推动行业的有序发展。同时治理有效的平台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我们将学习、生活和消费更好地融合的同时,平台间的协作融合了云计算、物流、支付及相关服务,降低了参与者的交易成本,提升了商业效率;平台经济有开放的产权结构与互动关系,企业向社会开放,决策向员工开放,数据向公众开放,平台向伙伴开放[6]。

②已在论坛网站注册的用户可以依据等级的划分,由高级管理员授予不同的权限,分为普通用户、小版块管理用户、大版块管理用户等。

图1 心理互助网络论坛构建基本思路

●普通用户拥有游客所有的浏览查阅功能外,还可通过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论坛各个版块讨论区发帖、回帖;编辑已发布的帖子并将其修改为问题已解决项目;修改个人信息;下载获得各种心理学学习资料;向不同的使用用户发送小消息,便于学生间或者师生间的互动,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学专业知识学习情况等;通过链接快速浏览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在校内开设的各种心理学课程,快速进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进行心理咨询治疗等,使其得到更好的心理学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具有站内快速搜索,各个版块都具有“伸展与收起”等功能,易于版块中各个内容更方便的寻找,使用户及时、准确地获得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及解答;实现了本校学生更好地了解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学会在校内组织的各项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和心理讲座等活动。

●小版块管理用户除拥有上述普通用户所具有的功能外,还可以在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论坛中由高级管理员授予的对应小版块的相关管理功能,包括对所管理小版块中发布的帖子进行删除、修改、置顶、转为精华、转帖、恢复原始状态等。

●大板块管理用户拥有上述普通用户所具有的功能外,还可以在论坛中管理由高级管理员授予的对应大版块的相关管理工作,包括增加、扩充、编辑、修改对应大版块下的小版块内容;修改、删除、置顶、转为精华、转帖、恢复原始状态对应大版块下所发布的帖子内容;协调小版块管理用户共同管理小版块内相关帖子内容等。

③由论坛开发者授予的高级管理员具有上述普通用户所具有的功能外,还可对该论坛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包括协助各个大小版块版主对普通用户发布的帖子进行修改、删除、置顶等;增加、编辑各大版块、小版块内容;更改、编辑相关活动照片和公告栏内容;授予各大小版块版主、注册用户权限;设置增加或者删除论坛内的黑名单等。

3 心理互助网络论坛的应用效果

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论坛是一个集文字平台及展示、图片、视频、讨论聊天、沟通交流于一体的社会化的网络教学平台。所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论坛的“畅所欲言性”、“网络信息化”、“综合性”、“社会性”、“教学性”和“互助互动性”等特性,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应用范围,设计出形式多样的以教育教学活动为主的网络教学平台。

根据上述功能特点构建完成的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论坛—“心语心苑·让梦想起航”分为用户功能区(用户登录、个人信息、短消息、系统管理),心理爱好者讨论区(谈天说地、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咨询与治疗、会员意见反馈),心理专业讨论区(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双语教程、实验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教育与统计学、管理心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西方心理学史、其他),心理学资料库(大学考试资料、咨询师考试资料、综合复习资料、心理学软件下载),推荐区(心理访谈、心理电影、心理书籍、心理测试),达标课程(精品课程内的相对应心理学专业课程),友情链接(温州医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栏目。

3.1 教学论坛

3.2 学习论坛

处于现代化信息社会中,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通过社会性软件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将学生从单纯的资源获取者转变成为信息发布者和资源提供者[7]。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论坛就是具有一定意义社会性的软件教育教学平台,心理学爱好者或者心理学专业学生成为注册用户后既是资源的获取者,同时又是信息的发布者和资源的提供者。所以,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论坛又是一种能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记录学习过程、展示学习成果、解答专业性问题,并能互相交流互动的网络教学平台。

3.3 资源共享论坛

注册成为论坛的用户后,教师可以利用其附件上传的功能上传课堂PPT课件、教学教案等,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同时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重难点知识突出标注等到相对应的心理学专业网络课程讨论区中,使之成为学习交流资源汇总的网络平台。同时教师可以以发表帖子的形式发布各种心理学相关热点内容,供心理学爱好者或者专业学生查阅学习时浏览参考。学生可以在教师上传、发表的各种板块帖子中寻求想要的解答。学生之间还可以在不同讨论区中进行互动,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沟通,获得不一样的收获与体会。

综上所述,论坛是一个涉及生活、心理学专业学习、教学交流、互动互助、心理健康咨询与治疗等各方面的资源库,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3.4 综合性活动论坛

把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论坛引入课堂教学,目的是为了创新教学环境,促进教育创新,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5]。所以,根据上述综合性网络论坛的特点构建了以大学生为主体,以温州医学院达标课程为依托,以心理学爱好者或者心理学专业学生为使用对象,通过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共享、讨论交流平台以及灵活多样的网络学习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有利于大学生主动参与、共同学习、讨论交流、互助互动、及时反馈、共同提高。也有利于人性化、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地开展心理学教育教学工作,对及时、有力、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巩固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8]。

该论坛访问地址为http://172.16.216.31/BBS/default2.aspx,部分浏览结果成果展示如图2所示。

该论坛的成功构建,将网络教学、课堂教学、虚拟世界结合起来,为心理学爱好者和心理学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互动互助、交流讨论的网络平台,也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了信息化心理学教学平台。此网络论坛在构建的过程中也对大学生教学改革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来源和学习动机是多元化的,学习方法是倾向于直观和面对面交流的。因此有必要根据这些现代高等教育的特征,采取更适合大学生需求的方式进行教学[9]。

图2 “心语心苑”心理学专业论坛首页

该论坛在试运行期间,对其使用者(包括温州医学院在校大学生和温州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一线专业教师)进行了访谈和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论坛达到了预期效果。有效地培养了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解决了心理困惑、丰富了心理学专业知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模式,也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提供借鉴。

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论坛提高了心理学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扩大了覆盖面,增强了影响力,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延伸了其功能,丰富了其载体,拓展了其渠道和空间[10],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应用与使用推广价值。

[1]杨素娟.网络教育课程论坛的社会性存在个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286):57-61

[2]张敏生.心理互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8,(8):82-83

[3]谢幼如,柯清超.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00-201

[4]刘志选.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4):377-380

[5]王军,散国伟.“好看簿”网络平台的教学功能与教学应用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1,3(290):92-95

[6]朱路,谌微微,钟志生,等.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平台试运行调查报告[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79-81

[7]祁玉娟.大学生使用社会性软件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4):347-352

[8]廖桂芳.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模式建构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教育研究,2008,(11):161-162

[9]刘羽帆.网络教学平台辅助的自主协作学习在经济类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1):45-51

[10]廖桂芳,郑廷友.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平台的可行性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6(4):44-47

猜你喜欢

版块心理学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科学与社会》“STS研究”版块2021年征稿启事
加大对“无抗”、“替抗”的产品的研发,润盈明年要在中草药版块再度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