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味子栽培技术及作用功效

2012-01-25陈仲军

中国林副特产 2012年1期
关键词:五味子定苗行距

陈仲军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20)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Schisandra chinensis Baill.)。因果实具有甘、酸、辛、苦、咸五味而得名。果实既可入药也可用于酿酒、制汁生产饮料,具有滋肺、涩精、止汗、止泻、生津、益智、安神之功效。五味子天然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混交林及灌木丛中,为落叶木质藤本野生果树。五味子是一种抗寒性很强的植物,芽眼萌动比一般树木早,能耐受住早春寒冷的气候而正常生长。

1 栽培技术

1.1 育苗田的选地整地: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土或砂壤土,每亩施腐熟厩肥2500~3000kg,深翻20~30cm,耙细整平,做成宽120cm的畦。

1.2 繁殖方法

1.2.1 种子处理。每年9~10月浆果成熟时,选择无病害、色红、肉厚、粒大果实,将选好的果实用温水浸种3~5天,搓去果肉,洗去种子,漂去秕粒与2~3倍于种子的湿沙混匀,放入深50cm的坑内,覆盖10~15cm厚的细土,再盖草席。次年5~6月种子裂口时,即可播种。

1.2.2 播种。条播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10~15cm开横沟,沟深2~3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后稍压实,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20~30天出苗,出苗后搭100~150cm高遮阴棚。出3~4片真叶时,按行距5~7cm定苗。苗高5~6cm时拆除遮阴棚。育苗每亩用种量5kg左右。

1.2.3 定植。在林下定植可选择林木作天然架材,选择的树种以叶片较小、长势不太旺的为宜。山楂树是比较理想的树种,可按3m×3m的行株距栽上树苗,每株树下栽两株五味子苗,距树左右67cm一边栽一株。

1.2.4 若在空白地块定植,可于育苗第二年在预先整好的畦面上按株行距100~150m,南北行向挖长、宽、深各33cm的穴,然后将五味子苗栽入穴内。注意使根系伸展。之后将混合均匀的肥料与土填入穴内,浇水踏实即可。第二年搭支架供藤茎攀援。

1.3 田间管理

1.3.1 中耕除草。育苗田幼苗生长缓慢,要注意除草松土,定苗后要经常进行中耕除草。

1.3.2 追肥。定苗后每亩施入人粪尿水1500~2000kg,定植后每年追肥1~2次。第一次在展叶前,第二次在开花后,每亩施厩肥1500~2500kg,过磷酸钙30~40kg。

1.4 病虫害防治

1.4.1 病害主要为叶枯病,发病初期,叶尖和叶缘发黄干枯后,扩展至整个叶片。发病初期选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退菌特等喷雾防治。

1.4.2 虫害主要是卷叶虫,幼虫卷叶为害,啃食叶肉。成虫产卵期喷灭幼脲3号或BT乳剂进行防治。

1.5 采收加工

1.5.1 采收。栽后4~5年大量结果,9~10月果实呈紫红色时,随熟采摘。

1.5.2 加工。晒干或烘干,将果实平摊于晒席,晾晒3~5天,果皮皱缩时,轻轻搅动,经15~20天即可晒干。或在60℃条件下烘至半干,温度降至40~50℃烘至八成干,再晾至全干即可。

1.5.3 搭架。在空白地定植后第二年应搭架,在主蔓旁立高300cm、粗2cm竹秆,用线绳固定在横架上以供藤蔓攀援生长。

1.5.4 修剪。无论搭架或林下天然支架的五味子藤茎,每年冬季休眠后至春季萌芽前都要剪掉过密枝、枯枝、重叠枝和病虫枝。以利通风透光,提高结果率。

2 作用功效

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内外的医药专家已从五味子中分离出40多种化合物,均属木脂素类衍生物,如五味子甲素、乙素、丙素、醇甲、醇乙等成分。

2.1 主要功效

五味子有滋补强壮作用,因它所含的维生素E、C对人体有滋补强壮、抗衰老作用。五味子可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改善人的智力活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听力、视力,具有与人参相似的“适应原”样作用。能增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有保护肝脏及解毒的作用。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它能抑制绿脓杆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等。此外,尚有兴奋呼吸、强心、镇咳等作用。

2.2 常用膳食疗保健品

2.2.1 配人参、党参、黄芪、西洋参、麦冬、百合、山药、龙眼肉、益智仁、山萸肉、生地、当归、浮小麦等1~4种碾制成散剂服用,或泡酒制成酊剂,或水煎服、或沸水泡茶、或慢火熬成膏剂服用均可。主要用于肝炎降酶、神经衰弱、慢性咳嗽、自汗盗汗、放化疗后气阴两虚以及遗尿、五更泻等症的治疗。

2.2.2 五味子一味泡酒或制成散剂用于降转氨酶:将龙眼肉500g、五味子500g、柏子仁200g,加水适量,煎煮2次(每次30min以上),将煎液合并去渣,加蜂蜜500g,再用慢火熬成膏状。每次1汤匙,每日3次。用于气血不足、失眠多梦或神经衰弱的治疗。

五味子配黄芪、浮小麦,水煎服,可用于治疗自汗盗汗。

[1]孙广林.五味子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4):46-47.

[2]薄玉彬,梁丰,李军.五味子栽培技术要点[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7(9):15.

[3]王福宗,刘彦茹,许金兰北五味子育苗栽培管理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1994(4).

[4]陈建军,李俊清,高光栋,等.北五味子硬扦插育苗研究初报[J].中药材,1991(1).

猜你喜欢

五味子定苗行距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缩行扩株”对重庆丘陵山区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青钱柳不同株行距对幼林生长和叶片生物量的影响
HPLC-DAD法快速筛查五味子颗粒(糖浆)中南五味子代替五味子
玉米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出苗后昨管理
五味子醇甲提取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北五味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关于加强玉米苗期管理主要技术指导建议
HPLC法同时测定五酯胶囊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