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产妇临产心理分析与干预措施

2012-01-25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6期
关键词:阵痛初产妇产程

孔 磊

(宁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泰安 271411)

初产妇缺乏分娩经验,临产期生理、心理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分娩前因缺乏分娩知识,易产生慌乱、恐惧、焦虑、烦躁等情绪,而此时的变化如果不及时正确引导,将会对分娩及产后的恢复带来一定影响,容易产生不利于分娩的心理反应,影响子宫收缩,可导致产程延长、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从产妇进入医院那一刻起,就要把心理干预作为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来做。有效的心理干预,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大出血,降低剖宫产率和难产率。做好初产妇的心理干预,对提高产科整体护理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变化,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心理干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临产妇3082例,年龄最大的的38岁,最小的20岁,剖腹产2052例,经阴产1030例,通过引导及心理干预,其中205例健康孕妇,顺利通过自然分娩。

2 初产妇的心理变化分析

2.1 分娩前心理

初产妇缺乏分娩经验,容易产生不利于分娩的心理反应。在产科病房,我们不难看到这种情况,孕妇一旦进入病房,就流露出惊恐不安的神色,对于陌生环境和生疏的医务人员的紧张疑惑;进入待产室,更显得急躁而慌乱,呻吟不止,不思饮食和休息,有时宫缩阵痛出现,就顿足捶胸,哭闹不止。孕妇临产时主要表现一下几个心理需要:①希望有较好的环境及家属长时间的陪伴;②希望对自己分娩的情况有所了解;③希望医务人员能理解、关心并尊重她们,并能随时陪伴她们。

2.2 分娩时心理

临产妇在产程中的消极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没有分娩的心理准备。②心理承受能力下降,自身适应能力差,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一旦进入陌生环境,就会不知所措。③缺乏妊娠分娩知识、有些产妇不了解分娩生理过程,对阵痛和产程中所需的时间一无所知,因而产程中显得惊恐不安,心烦意乱。④“功臣自居”娇气太重,有的妇女怀孕后,成了家庭重点保护对象,衣食住行全有家人照顾,活动量减少,致使体胖、体力下降;而进入第二产程需要配合用力时却因经历的耗尽而力不从心,感到体力不支;同时由于娇气,对独自承担妊娠分娩感到委屈,在阵痛加剧是会失去理智。我们知道分娩是否顺利,取决于产道、产力和胎儿三部分。假如产道、胎儿是正常的,那么产力就是分娩顺与否的重要因素。临产妇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就会导致机体对疼痛极度敏感,对疼痛忍耐力下降,对正常宫缩引起的阵痛难以忍受,继而苦恼喊叫,直至筋疲力尽,宫缩无力,产力不足,产程延长,甚至难产,不但危及胎儿生命,而且对产后恢复不利(手术助产、产后出血增多、产后感染机会增多)。

2.3 分娩后的心理分析

目前生育潮的主体由“80后”独生子女一代构成,从成长到结婚、怀孕、生育,她们几乎一直是家庭的中心,一旦生完孩子,全家人都处于一种迎接新生命的激动中,产妇不再成为家庭兴趣焦点,容易被忽略。 孕妇分娩后都会发生哪些心理变化?妈妈们生产后,其心理会出现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相对于身体上的改变来说更是巨大。产妇出现心理波动时,容易被误解为是因婴儿性别与期待的落差、对孩子体重过轻或过重的焦虑、家庭困难、婆媳不睦等。产妇因担心抑郁症需要治疗和吃药而使婴儿没人照顾,或家人不愿承认她患抑郁症这一事实等因素,也使产妇的抑郁情绪被淡化、被忽视。一般来说,产后妇女心理的变化可分为三种:首先是产后郁闷,其发生几率约50%~70%,产后3~6d发生,其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不稳、失眠、暗自哭泣、郁闷、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等。其次是有些产妇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如郁郁寡欢、食欲不振、无精打采,甚至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流泪或对前途感觉毫无希望,更有甚者会有罪恶感产生、失去生存欲望,这就是比较严重的产后抑郁症了。再次就是产后精神病。约有0.14%~0.26%的抑郁症产妇,会出现沮丧的心情、幻觉、妄想、自杀或杀婴的精神病症状,此时产妇已经严重患有“产后精神病”。

2.4 “80后”独生女的心理分析

随着“80”后独生女(年龄在23~29岁)进入婚育高峰期。妊娠和分娩对已婚妇女来说,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和过程,但对于娇生惯养的“80后”独生女,则是一件重大的、难以承受的应激事件。随着孕期的临近,孕妇生理负担逐渐加重,出现了情绪不稳定,产生心理矛盾和冲突,表现慌乱、焦虑、恐惧、烦躁等情绪。

3 初产妇的心理干预措施

3.1 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让初产妇掌握分娩有关知识,通过电视宣教,悬挂壁画,发放宣传单,床边宣教,以增加初产妇分娩常识。纠正孕妇对分娩知识的错误认识,解除了产妇及其家属对分娩的恐惧感,提高了孕妇产前的心理承受能力。我们要告诉临产妇分娩是一个自然过程,胎儿成熟后子宫就会收缩(出现阵痛),宫口开大,孩子降生世间。这一过程对母体造成一定的不适和痛苦,这是自然规律。但是“你们即将成为母亲”让喜悦心情冲淡对分娩的恐惧心理,提高初产妇分娩的信心。

3.2 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迎接分娩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分娩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医护人员要以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迎接临产妇的到来,消除其对环境的陌生感和恐惧心理,告诉她们“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增强责任感,让他们知道自己所付出的一起去是为了健康可爱的下一代,心中充满幸福和自豪,就会增强分娩信心,会使其身体及精神处于最佳状态迎接分娩。

3.3 让其主动配合医生顺利娩出胎儿

掌握了分娩的生理知识,我们还要结合临床给与正确指导。当产妇第一产程延长,宫缩频繁,阵痛加剧,为了减少体力和精力消耗,让产妇在宫缩时进行深呼吸,同时用两手轻柔下腹部或腰骶部以减轻疼痛;分散注意力,和其谈一些家常话,比如“做母亲会很开心,宝宝会很可爱”等的话语,并告诉她家人都很关心她,使她增强信心,将注意力转移到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事情上来,待孕妇在宫缩缓解后,让孕妇休息或进食。在第二产程,随时观察产程进展,让她们学会利用宫缩拼气用力。尽量缩短产程,使其加快产程进展,及时助产,顺利娩出胎儿。有效的心理干预,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大出血,降低剖宫产率和难产率。

3.4 产后的心理干预

针对产后妇女心理的三种变化,体力精力的恢复是避免产后抑郁症的关键。即便没有发展到产后抑郁症,但产后抑郁的情绪也必然会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延缓了产后恢复的时间,进而夫妻以及家人之间出现摩擦,破坏家庭气氛。医务人员和家人应主动帮助产妇认同母亲的角色,主动关心她们,消除产妇自认为无能的心态。产妇要注意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强迫自己做不想做的事,保持情绪稳定,多和亲人沟通,及时于排解心里的不快。以充沛的精力,足够的信心,担当母亲的角色。

4 体 会

护理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做好临产妇的心理干预是产科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临床临产妇3082例引导及心理干预(剖腹产2052例,经阴产1030例,其中205例顺利通过自然分娩),可以得出有效的心理干预,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大出血,降低剖宫产率和难产率。对于不同孕妇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不但能减轻孕妇的心理负担,减少孕妇痛苦,增强分娩信心,而且有利于产后尽快康复。不失为一种理想高效值得推广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阵痛初产妇产程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效果
时光的阵痛
风电平价上网的阵痛
8025例阴道分娩人群新旧产程管理下分娩及妊娠结局比较
《中医药法》的“产前阵痛”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