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瘟和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2012-01-25褚新勇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2期
关键词:肉汤病死猪革兰氏

褚新勇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里则街道办事处,滨州 256600)

1 发病情况

2010年8月,滨州市某育肥猪场部分圈舍育肥猪连续出现死亡现象,原因不明,经几天治疗,效果较差。据该养殖场场主李某介绍,2010年8月初,该场陆续从外地购进30 kg左右仔猪236头,分别放在近30个圈舍内饲养,从8月23日开始,有1个圈舍的猪开始发病,该场饲养员怀疑是血虫病,就用血虫康等药物治疗,但效果甚微,继而有5个圈舍出现发病情况。发病3~5 d后开始出现死亡。截止2010年9月1日共发病87头,死亡32头。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猪瘟与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

2 症状

病猪精神沉郁,常卧一处或闭目嗜睡,行动缓慢,头尾下垂、拱背、喜欢堆在一起、食欲减少或停食,喜饮水,体温升至41℃以上,持续不退;眼睛分泌物增多,眼结膜潮红,眼睑水肿;下腹部、耳根、嘴唇等处出现紫红色斑点;病初排粪困难,不久出现腹泻,粪便呈灰黄色;公猪包皮内积有尿液,挤压流出灰白色恶臭液体;第5d病猪开始出现关节肿胀,跛行,站立不稳;呼吸快而浅表,有浆液性粘液性鼻汁流出,继而有的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转圈和空嚼,仰卧于地,四肢游泳状划动。

3 病理变化

剖检肉眼可见小血管变性引起的广泛性出血、水肿、变性和坏死。耳根、下腹部、四肢内侧、皮下脂肪和肌肉等部位有出血点;支气管、颈部、肠系膜和腹股沟等淋巴结肿呈多汁和充血或出血,外表紫黑色,切面呈大理石样变;肾脏色泽变淡,皮质有出血点;脾肿大,边缘可见黑红色的坏死呈踞齿状;肝充血;膀胱粘膜有出血点;肺出血;咽部粘膜及会厌软骨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脑膜出血和充血,脑脊液增多和浑浊,脑实质化脓,关节肿胀,充血,滑液增多,周围组织有多发性化脓灶。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猪瘟继发猪链球菌感染。

4 实验室诊断

4.1 涂片镜检

取病死猪的心血、肝脏、脾脏涂片,将抹片置于空气中自然干燥;火焰固定,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可见成双和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具有链球菌的形态特征。

4.2 病原分离鉴定

病料采自发病猪场病死猪,并将其中的病死猪6头和血清10份送山东省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动物预防医学实验室进行诊断。

4.2.1 分离培养形态 取纯培养物,分别将其接种于各种球菌鉴定生化管内,37℃培养24h,观察记录变化情况。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不良。接种在全血琼脂平板和血清琼脂平板上,菌落小的呈无色透明,大的略呈淡灰色。菌落出现明显透明的溶血环。血清肉汤培养24h呈均匀浑浊,管底有少量絮状沉淀,不形成菌膜或菌环,继续培养1 d后,菌体下沉,肉汤变清朗。具有链球菌的培养特性。

4.2.2 培养物涂片染色 培养勿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其形态特征同4.2.1。

4.2.3 运动性观察 纯培养物穿刺血清半固体培养基,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 h,该菌沿穿刺线生长,说明本菌无鞭毛,不能运动。

4.2.4 动物接种试验 无菌操作剪取小块肝、脾病料,置无菌研钵中研磨,用生理盐水10倍稀释,纱布过滤备用。同时将分离纯化的菌株接种于血清肉汤培养基中,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 h备用。取健康小白鼠12只,随机分为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对照组,每组4只。试验Ⅰ组每只腹腔注射组织悬液0.2 ml;试验Ⅱ组每只腹腔注射含菌肉汤0.2 ml,对照组腹腔注射同剂量的无菌血清肉汤。观察小白鼠发病死亡情况。将死亡小白鼠心血、肝组织接种于血液培养基,37℃恒温箱中培养24 h后,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是否为接种菌株。试验组8只小白鼠于24~48 h死亡。剖检后取肝、脾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均见到与死猪病料涂片一致的革兰氏阳性、成对或呈链状排列的链球菌。

4.2.5 荧光抗体试验(FA)结果 取病猪的扁桃体、淋巴结、脾触片,置室温干燥,滴加冷丙酮数滴,置-20℃定15~20 min。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洗,阴干。滴加标记荧光抗体,置37℃饱和湿度箱盒内作用30 min。用pH7.2的PBS漂洗3次,每次5~10 min。干后滴加甘油缓冲液,加盖玻片封闭,用荧光显微镜检查。可见细胞胞浆内有弥漫性、絮状或点状的亮黄绿色荧光,证明有猪瘟病毒存在。健康猪组织触片荧光抗体染色镜检无荧光出现。

4.2.6 兔体交互免疫试验结果 将健康家兔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只;试验前3 d测温,3次/d,间隔8h,体温应正常。

取新鲜病死猪的脾组织1∶10灭菌生理盐水悬液,离心取上清液,加青链霉素、链霉素各1 000 U/ml处理后,4℃过夜,试验组每只家兔肌肉注射脾组织悬液上清液5ml,继续测温,每隔6h 1次,连续3 d。

观察7 d后再与对照兔分别静脉注射1∶20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接种后24 h开始测温,6 h 1次,连测3 d,记录每只兔的体温变化情况。选择体重1.5 kg左右的试验兔4只,接种正常脾组织病料悬液的家兔体温均升到41~41.5℃,并持续48 h。而对照组体温不升高。试验结果证明,接种的脾组织病样中含有猪瘟病毒。

4.2.7 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结果 其操作方法和判定标准,均按《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诊断试剂使用说明书》进行。10份待捡血清检结果,7份抗体水平在1∶8以下,说明该猪群猪抗体已不能抵抗猪瘟病毒的侵袭。2份抗体水平在1∶256,1份抗体水平在1∶1 024。猪瘟抗体效价离散度较大,说明有猪瘟野毒(强毒)感染。

3 治疗

3.1 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高敏;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氟苯尼考、安普霉素中度敏;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痢菌净、庆大霉素等产生了广泛的耐药。

3.2 临床治疗试验结果

全群用猪瘟兔化弱毒苗紧急免疫接种,猪瘟疫苗5头份/只;病猪肌肉注射头孢曲松钠制剂,2次/d,连用4~5d。全群用左氧氟沙星拌料饲喂。并注意消毒和加强饲养管理。经上述处理,疫情在第6 d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4 讨论

(1)通过临床诊断与实验室诊断结果表明,本次疫病为猪瘟病毒和链球菌病混合感染。本次疫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引进生猪时未进行严格检疫,将外疫带入,因此提示养殖户从外地引进牲畜时,必须从非疫区引进,且具备产地检疫证明,在与本地畜群混群前应先隔离饲养1个月,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同时要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疫病的免疫接种。有条件的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

(2)该病发生后应首先对全群紧急接种猪瘟兔化弱毒苗。对于混合感染细菌的,最好通过药敏试验来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隔离病猪,对病死猪一律采取焚烧或深埋处理,对污染的栏舍、地面通道、用具等用火碱水、菌毒杀严格消毒,杀死病原微生物。

(3)猪瘟与链球菌混合感染多表现为急性,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一旦发病,将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规模化猪场必须建立健全兽医卫生防疫制度,严格控制、监督执行。预防接种不是万能的,一定要结合搞好环境卫生、严格消毒、药物预防等综合防治措施,才能避免疫病的侵入。

猜你喜欢

肉汤病死猪革兰氏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湿垃圾与病死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
五代头孢有何区别
南安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现状与建议
变质的肉汤
养殖户病死猪处理行为实证分析
兔舍内气载革兰氏阴性菌群的检测
常见头孢类抗生素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合作
河南孟津: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