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12年第4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2012-01-25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荣标欧剑鸣陈彩粼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登革热轮状病毒狂犬病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荣标 译,欧剑鸣 陈彩粼 校)

P549 美国对可能因不明原因传染病而死亡者进行尸体解剖的决定因素//Lindy Liu,Laura S.Callinan,Robert C.Holman,等

为了解美国对可能因不明原因传染病而死亡者进行尸体解剖的临床和人口学决定因素,我们分析了美国2003-2006年的死因数据。共有96 242名死者符合不明原因死亡的定义并记录了尸检状态,大多数死者为40~49岁的白种男性。为了确定与不明原因死亡的相关因素,我们使用了亚利桑那州的数据。我们对亚利桑那州的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除白种人和黑种人外的其他种族的死者、死亡证明书上的死亡原因为心血管疾病、败血症/休克和多种综合征的人被尸体解剖的可能性最小,不明原因死亡的儿童被尸体解剖的可能性最大。更好地了解不明原因死亡,可给将来的研究提供机会,加强不明原因死亡研究者之间的合作,提高我们对具有公共卫生意义的传染性疾病的认知。

P556 2009-2010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美国不同行业从业人员因流感而住院的情况//Sara E.Luckhaupt,Marie Haring Sweeney,Renee Funk,等

应对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美国收集了3 365例确诊流感的成年住院病例的从业情况。工作人员因流感而住院的比例比普通人群的比例低,这说明和非工作人员相比,工作人员具备某种未知的保护因素。最具代表性的行业有:运输和仓储业,行政管理、援助、废物管理和调解服务业,医疗保健、旅馆和餐饮服务业。

P571 墨西哥以林鼠类和棉鼠类啮齿动物为宿主的汉坦病毒的地理分布情况//Mary L.Milazzo,Maria N.B.Cajimat,Hannah E.Romo,等

为进一步了解墨西哥以林鼠类和棉鼠类啮齿动物为宿主的汉坦病毒的地理分布情况,我们对捕获于墨西哥18个州的876只啮齿类动物,其中至少包括44种林鼠属亚科和10种棉鼠属亚科,进行了汉坦病毒IgG抗体的检测。结果35只(4.0%)啮齿类动物检出汉坦病毒抗体。其中5只抗体阳性的啮齿类动物的核苷酸序列检测数据显示,美国汉坦病毒肺综合征的主要致病因子辛农布雷病毒在墨西哥的新莱昂州、圣路易斯波托西州、塔毛利帕斯州和韦拉克鲁斯州呈地方性流行。然而,这4个州从未报道过汉坦病毒肺综合征。提示在墨西哥东北部,汉坦病毒肺综合征均被误诊为其他进展迅速、危及生命的呼吸系统疾病。另外19只抗体阳性的啮齿类动物的核苷酸序列检测数据表明,厄尔尼诺摩洛峡谷病毒和石灰岩峡谷病毒在墨西哥广泛分布。

P582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进化模型中间产物的 鉴 定//Christian Jenke,Shana R.Leopold,Thomas Weniger,等

高致病性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引起的临床症状包括腹泻、血便和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等。目前公认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H–的进化模型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即从O55∶H7到一个假设的中间产物,再进一步分出山梨醇发酵(SF)的O157∶H-和非山梨醇发酵(NSF)的O157∶H7。为了鉴定这个假设的中间产物,我们对40株O157∶H7/H-菌株中随机分布的92个染色体区域进行测序,分析其单核苷酸多态性。对每株菌株的51 041个核苷酸进行测序后,在92个区域中的75个部分开放读码框中总共确定了111种单核苷酸多态性。从一头鹿中分离到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菌株(编号LSU-61)的检测结果,介于O55∶H7和两种O157(SF和NSF)之间,可视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H-逐步进化模型的补充。这种中间产物的动物源性强调了非人类储存宿主在阐明人类病原体进化过程中的价值。

P589 2009-2010年,布基纳法索儿童中出现罕见的G6P[6]型轮状病毒//Johan Nordgren,Leon W.Nitiema,Sumit Sharma等

为了获取更多有关轮状病毒基因型的信息,我们对2009年12月-2010年3月从非洲国家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的急性胃肠炎患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到的100株轮状病毒进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发现,在轮状病毒阳性(含混合感染)标本中,轮状病毒G6基因型阳性的标本占13%。被鉴定出的轮状病毒基因型包括 G9P [8]、G6P[6]、G1P[6]、G3P[6]、G1P[8]和 G2P [4]。在轮状病毒流行季节前期,以G9P[8]亚型II为优势毒株,但在流行季节后期,出现了与P[6]相关的基因型和特异性亚型I。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被感染儿童的整体年龄变化有关,轮状病毒亚型II感染低龄儿童,并可引起更严重的症状。目前,轮状病毒疫苗正准备在非洲的几个国家开展接种,这时发现G6P[6]轮状病毒感染的发病率较高,提示有必要在布基纳法索对轮状病毒毒株开展长期的监测。

P598 1967-2009年大肠杆菌ST131脉冲类型流行病学特征比较//James R.Johnson,Marie-Hèlèene Nicolas-Chanoine,Chitrita DebRoy,等

大肠杆菌ST131可引起多耐药的肠外感染,是威胁公众健康的一种新发传染病。我们比较了1967-2009年间分离到的579株各种各样的大肠杆菌ST131的脉冲类型(Xbal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相似度大于或等于94%的菌株归为同一脉冲类型)的收集年度、地理位置、菌株来源及抗菌素的耐药性。结果在170种脉冲类型中,65种脉冲类型有2株以上的菌株,占菌株总数的85%。虽然菌株来自不同的地理位置,但是脉冲类型具有显著的菌株来源特异性,例如,人群来源的菌株与食物和食用动物来源的菌株之间几乎没有共性。占优势的脉冲类型是最近从人群中分离到的具有抗菌素耐药性的菌株。最具流行优势的脉冲类型(编号968)有确切的喹诺酮耐药性,却没有广谱β-内酰胺酶产物或blaCTX-M-15。因此,最近出现的几种高度抗菌素耐药的大肠杆菌ST131菌系在某些地区广泛传播,但仍然维持在一个比较局限的宿主或菌株来源范围内。对ST131这种表现的影响因素的识别,有助于保护公众健康。

P608 2001-2011年美国控制登革热暴发的经验// Amesh A.Adalja,Tara Kirk Sell,Nidhi Bouri,等

2001年以来,美国共发生3起本土登革热暴发疫情,分别是2001年发生在夏威夷的登革热暴发疫情,2005年发生在德克萨斯州布朗斯维尔的登革热暴发疫情和2009-2011年发生在佛罗里达州南部的登革热暴发疫情。本次研究是以公共卫生官员和传播媒介控制管理人员的视角,探索和描述这些暴发疫情的应对特征。通过医学文献检索服务系统(PubMed)进行医学文献检索,通过谷歌搜索引擎(Google)进行新闻媒体搜索,我们确定了参与管理暴发疫情的人员,并对其中的26人进行定性、半结构化访谈。对这3起暴发疫情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在应对工作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突出作用:及时发现疫情、及时准确的信息交流以及社区工作者建立起快速反应机制。因此我们建议,公共卫生官员应迅速介入临床和实验室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并让当地社区参与传播媒介的控制、病例的发现和报告工作。

P631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发现褐家鼠携带巴尔通体//Vijay A.K.B.Gundi,Sarah A.Billeter,Michael P.Rood,等

我们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中心捕获的褐家鼠体内检出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巴尔通体。200只褐家鼠的检测结果,37只(占18.5%)和115只(占57.5%)分别检出公认的人类病原体巴尔通体的两个基因型B.rochalimae和B.tribocorum。在一个人口密集的市区中,啮齿类动物携带这些病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P634 人粪便中疟原虫检测// Milan Jirk u°,Kate rˇina Pomajbíková,Klára J.Petríelková,等

对来自乌干达和中非共和国的患者的疟原虫诊断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CR检测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检出粪便标本中的疟原虫。这些仅仅依靠PCR检测技术的粪便检查结果,证实了疟疾在大猩猩中流行的假设。

P646 美国存在嗜血传播媒介及美洲锥虫病的潜在传播危险//Lori Stevens,Patricia L.Dorn,Julia Hobson,等

大多数锥蝽属昆虫是克氏锥虫的传播媒介,在亚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收集到的锥蝽经一种新试验方法进行检测后,发现绝大部分是以吸食人血为生的。另外,锥蝽被克氏锥虫感染的事实表明,美国存在美洲锥虫病的潜在传播危险。

P664 非洲灵猫体内的高度分化的新型狂犬病病毒——生驹狂犬病病毒//Denise A.Marston,Daniel L.Horton,Chanasa Ngeleja,等

从坦桑尼亚一只非洲灵猫的大脑样品中获得的证据,支持存在一种新型狂犬病病毒。典型的狂犬病病毒和这种新型狂犬病病毒的核蛋白基因序列系统分析结果,有力地证实了这是一种新型的狂犬病病毒,命名为生驹狂犬病病毒。

猜你喜欢

登革热轮状病毒狂犬病
登革热流行现状及诊疗进展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2018—2019年昆明市191例登革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打败狂犬病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登革热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探究
Favipiravir(T-705)在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中的有效性
抗狂犬病VHH和疫苗用于暴露后处置显著提高小鼠对致死性狂犬病感染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