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药并用治疗肩峰下滑囊炎

2012-01-24赵云霄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2期
关键词:泻法肩峰外展

赵云霄

(内蒙古敖汉旗中蒙医院,024300)

肩峰下滑囊炎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肩峰下滑囊位于三角肌下面,上面是肩峰,下面与冈上肌相邻,具有濡润肩关节的作用。因摩擦及劳损日久,易致局部炎性渗出,相互粘连。患者局部出现剧烈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2005~2008年,笔者用针刺结合中药治疗此类患者,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笔者3年间共计治疗此类患者160例,男性75例,女性85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18岁;病程最长者9年,最短者7天。

治疗方法

1.针刺治疗:取穴:近部取穴为肩髃、肩贞、肩髎、阿是穴;远部取穴为内关、列缺。操作:患者取坐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直刺进针。肩髃、阿是穴、内关穴均用泻法,其余穴位平补平泻,留针25min,中间捻针2次,以保持针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中药治疗:川芎12g,五加皮12g,桑寄生12g,杜仲12g,当归9g,防风6g,独活9g,红花9g,伸筋草10g,骨碎补10g,蜈蚣2条。上药水煎,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10日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患者症状消失,活动自如,随访2年内未复发者。好转:症状减轻,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接近正常者。无效:所有症状无改善者。

经针刺及中药治疗后,治愈145例,好转15例,治愈率90.6%,总有效率100%。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68岁。2004年8月右肩部疼痛,白日减轻,入夜后加重,逢寒加重,遇热减轻,右肩部外展时疼痛加剧,后伸时活动正常。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肩峰下滑囊炎”,予以口服氯唑沙宗片、布络芬缓释片等,稍有缓解,仍反复发作,患者右肩关节外展活动受限。于2005年5月来我科治疗。查肩部压痛明显,外展0°~35°,后伸活动正常。予以针刺肩髃、肩贞、肩髎、阿是穴、内关、外关。其中肩髃、内关、阿是穴用泻法,余穴平补平泻。合用药物:川芎12g,五加皮12g,桑寄生12g,杜仲12g,当归9g,防风6g,独活9g,红花9g,伸筋草10g,骨碎补10g,蜈蚣2条。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下。

患者治疗3日后疼痛减轻,患肩活动度增大。治疗10日后疼痛消失,活动正常,痊愈出院。后随防2年,未复发。

讨论

肩峰下滑囊炎病位在肩,属中医学“痹证”范畴。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以致经脉失养,风寒湿邪相兼为患,客于肩部,导致经络气血痹阻,肌腱失去濡养。实践证明,针刺加药物疗法能够缓解患处的疼痛和肌肉痉挛,起到舒筋活血、行气止痛的作用。

猜你喜欢

泻法肩峰外展
外展悬吊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重度OSAHS的疗效分析
浅论《黄帝内经》针刺补泻操作
肩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Ⅱ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
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不同类型肩峰下骨赘对肩袖肌腱病关节镜治疗的影响
肱骨外展动作中肩袖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外展项目的运营和管理初探
肩峰撞击征二型肩峰行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与关节镜下单纯肩峰下清理术疗效比较
太阳穴
顺时针揉通便 逆时针揉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