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予献血人士心理护理的心得体会

2012-01-24刘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24期
关键词:采供血献血者人士

刘勇

给予献血人士心理护理的心得体会

刘勇

目的 分析献血人士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减少献血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对照组(n=286)为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的献血人士,均未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发生献血反应者的心理状况加以总结分析;观察组(n=301)为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的献血人士,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经过心理护理,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99%(6/30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14%(29/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献血人士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献血反应,对于提高本血站的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献血反应;心理因素;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自从《献血法》实施以来,采供血机构的工作量得到迅速增加,在献血人群中,献血反应时有发生[1]。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反应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通过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来消除献血人士的不良情绪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减少献血人士献血反应的效果,为献血机构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①对照组(n=286):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参加献血的健康人士,男156例,女130例,年龄18~50岁,平均(28.3±5.4)岁;体质量45~72 kg,平均(57.3±3.2)kg;②观察组(n=301):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的献血人士,男166例,女135例,年龄18~52岁,平均(29.2±6.0)岁;体质量45~70 kg,平均(55.8±4.1)kg;对比两组献血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职业等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献血反应分析 回顾调查对照组的献血者资料,286例患者中有29例出现献血反应,其中初次献血者17例、献血当天身体状况不佳5例、伴紧张恐惧心理7例。参考相关文献[2,3],根据献血者的典型心理特点,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型:①无私奉献型:此类型的献血者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部分人把无偿献血当成为社会奉献爱心的表达方式,普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适应能力,能够与献血机构的人员配合;②从众型:对献血的认识程度较低,对献血意义、流程、注意事项等均不了解;③害怕疼痛型:此类型是献血人群中常见的一类,而其中又以初次献血者多见;④担忧焦虑型:这部分献血者出于各种缘由而对献血存在担忧、焦虑,引起担忧焦虑的常见缘由包括担心献血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怕隐私被暴露、对采血器材的安全性存在担忧、担心献血会被感染等;⑤献血需求不同型:处于各种明确的动机而参加献血,包括想通过献血来获取血站提供的礼品、为了得到社会或者亲友的认可等。除了①型献血者,其他类型的献血者对献血的认知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恐惧、紧张心理,不利于采血操作的顺利进行。

1.2.2 心理护理 给予观察组献血者心理护理干预,采血中心的医护人员应用热情、和蔼、主动的态度去接近献血者,献血前进行心理交流,采血过程中采用个性化语言交流。结合献血者的献血资料表,针对不同献血者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用体贴温馨的语调、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沟通。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几个重点:献血前认真询问、与献血者沟通并取得其信任、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疏导其不良心理情绪、以熟练的技巧进行采血操作、献血后跟踪回访。医护人员通过培训具有综合的分析能力,能够根据献血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社会背景、职业特点等资料来捕捉其心理特点,根据献血者的个体情况,给予健康知识宣教,帮助他们加深对人体血液生理知识、无偿献血的意义、献血流程、注意事项等方面的了解。引导献血者放松心情,讨论献血者感兴趣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如果献血者献血当天的身体状况欠佳,存在过度疲劳、睡眠不充分、空腹或不良饮食等情况,不利于献血,应视情况取消当日献血的计划,嘱患者改善身体状况再献血。

1.3 观察项目

记录两组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献血者有以下一种或多种症状则判断为出现献血反应,出现头晕、冒汗、恶心、呕吐、脸色苍白、胸闷、心悸、血压偏低、四肢冰冷、心率减慢、惊厥、大小便失禁、意识丧失。

1.4 统计学方法

率(%)的检验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心理护理,观察组(n=301)仅有6例出现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9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14%(29/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献血不良反应又称为献血反应,是指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采血医护人员的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以献血者血容量急剧下降、出现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4]。越来越多的公民参与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但是出于各种原因,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仍时有发生,而精神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给予献血者心理护理的必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采供血机构所认可。

经过培训,本中心的采血护士能够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对献血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分析,通过友善的服务、关切的问候、鼓励性语言、适当的心理疏导等方式给予献血者积极的心理支持。提供献血前咨询,充分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引导,能够帮助献血者正确认识献血常识,也有助于解除献血者的紧张情绪。采血人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熟练掌握采血操作技巧,能够减少献血者的痛楚,对于初次献血者,要留意是否有献血反应,出现异常应及时对症处理,高超的专业技术是提高本中心信誉的关键所在,也有利于提高献血者参与定期献血的积极性。总之,给予献血人士心理护理是采供血机构的重点工作内容,在减少献血反应发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心理护理不仅保障了献血者的身心健康,更有助于拓展和稳定无偿献血者队伍。

[1]万东升,王跃.献血反应原因分析及心理干预.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2):23-24.

[2]李玉和.心理卫生.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128-129.

[3]忻志鹏.实用临床心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1:42-46.

[4]朱莉丽,潘振英,黄丹.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32-133.

638000 广安市中心血站采供血科

猜你喜欢

采供血献血者人士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试论采供血机构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2018年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WHEELS IN MOTION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再次参加献血的情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