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0年患者的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

2012-01-24于秀芹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障碍性眼部白内障

于秀芹 秦 虹

2011年10月我院白内障病房收治了1例患再生障碍性贫血20年的白内障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双眼顺利施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提高,患者住院11天满意出院。现将护理过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4岁,因双眼晶状体混浊,视力逐渐下降1年,门诊以“双眼老年性白内障”收入院。既往病史: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20年,近5年来,当血红蛋白在 5~6g/L 时,需输血 800~1 000 ml,输血后血红蛋白可上升至12 g/L,以后逐渐下降,大约3周后要再次输血治疗。2型糖尿病13年,血糖最高36 mmol/L,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高血压11年,最高血压190/90 mmHg(1 mmHg=0.133 kPa),间断口服药物治疗。入院时为输血1 000 ml后的第2天,血压140/70 mmHg,视力:右眼:0.1,左眼:0.08;非接触眼压:右眼:17.5 mmHg,左眼:17.7 mmHg。 血常规:血红蛋白 12 g/L,白细胞 4.5×109/L,红细胞 3.5×1012/L,血小板 100×109/L;凝血酶原时间 11.1s。 诊断: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再生障碍性贫血;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于2011年10月9日、13日在表麻分别下行左、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双眼矫正视力0.6。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刚入院时,患者不太愿意谈及自己的既往病史,后经我们反复沟通后得知,患者在我院就诊前1个月曾先后到过两家医院寻求白内障手术治疗,均因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史被拒绝,因担心再次失去手术机会,所以不敢多讲。了解到这一情况,我们首先向主管医生做了汇报,然后将有关风险和相应的处置的方法告知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和白细胞计数偏低、糖尿病史,可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了感染风险;凝血酶原含量低,焦虑、紧张引起的血压升高,容易引起术中大量出血。为了降低或规避手术风险,要保持情绪稳定,手术前后必须控制好血糖,并将手术时间安排在输血后立即进行。患者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高兴之余又开始担心手术效果。护理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手术前、中、后的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于术后效果,一方面告诉患者,若能认真与医护人员配合,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术后视力是有可能提高的;另一方面也向其说明,因为既往有长期贫血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的病史,毕竟不能与身体健康、眼底正常的患者相比。通过护患沟通,适时给予心理护理,使患者对术后效果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这既可以避免因期望过高,产生医患纠纷,又可以减轻患者对手术的过分担忧,控制其情绪波动,稳定血压,为手术创造条件。

2.2 特殊护理

2.2.1 保护性隔离: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20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随时有感染的可能,所以要给予患者保护性隔离,重点做好以下6点:设专用隔离室,患者住单间病室。凡是进入患者病室的工作人员、探视人员,应身体健康,无感冒、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控制探视人员数量及时间。病室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定期空气消毒,病室地面、家具用消毒液搽拭。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进行每项操作前认真洗手。

2.2.2 生活起居护理:患者血小板100×109/L,易出血。指导患者活动时注意安全,防止外伤。另外,因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指导患者宜摄入营养丰富的饮食,特别是多食用促进血液生成的食品,多吃新鲜蔬菜,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控制食盐摄入量,保持大便通畅,控制血糖、稳定血压。当时正值秋冬交替季节,气温变化快,告知要注意增减衣被,预防感冒。

2.3 眼部术前检查

协助患者完成视力、光定位、色觉、眼压、眼底、眼B超及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的检查,为医生诊治提供依据。

2.4 术前准备

术前3天抗生素眼液滴眼,每日3~4次,术前1天冲洗泪道及结膜囊。术前晚口服苯巴比妥0.06 g,术前30 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 g。术前1 h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每15 min 1次,共3次,使瞳孔在手术过程中保持充分散大,便于手术操作。

3 术后观察与护理

3.1 全身情况的观察

注意患者精神状态,经常检查血压、血糖,复查血常规及凝血时间,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理。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生活规律,掌握饮食宜忌,预防手术并发症。告知患者术后宜卧床静养,避免过度弯腰及低头活动,防止眼部受外力碰撞致伤口裂开,导致术眼出血。指导患者随温度变化增减衣被,预防感冒,避免咳嗽、打喷嚏引起出血,影响手术效果。

3.2 眼部护理

患者术日眼部包扎1天,指导患者要保持敷料在位、清洁干燥,避免揉擦术眼。次日打开敷料,予复方妥布霉素滴眼液点眼,每日4~5次。2周内不可淋浴,避免污水进入眼内。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眼痛、头痛、恶心等症状,观察视力变化及眼部分泌物情况。

3.3 用药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要避免使用抑制造血功能的药物,如氯霉素滴眼液。我们主要使用复方妥布霉素滴眼液预防术后感染。护理上重点教会患者或家属正确使用,并注意观察有无妥布霉素的不良反应:听觉及肾脏的毒性反应;有无恶心、呕吐、头痛、皮疹;畏光、流泪等眼部刺激症状〔1〕。严格遵医嘱用药,每次滴入结膜内1滴,指导患者轻轻闭目休息,防止因眼药水外流重复滴入,以最少的药量换取最大的药效。患者无术眼感染,无药物不良反应出现。

3.4 安全护理

患者由于长期贫血乏力,行动迟缓,住院期间特别注意强化安全意识,慎防患者跌倒、坠床,晚间加床挡保护。

3.5 出院指导

3.5.1 使用眼药注意事项:患者出院后,需要继续点眼药治疗1个月。因此,要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点眼药的方法:点眼药前应洗净双手;点药时瓶口不可触及睫毛、眼睑,防止药液被污染。眼药要存放在环境清洁、阴凉避光之处,不要与其它药物混放。

3.5.2 促进康复的指导:保持居室空气清新,通风换气时,避开风口,防止感冒;不去公共场所和人群聚集的地方;保证充足睡眠,不要长时间读书、看报、看电视,防止术眼疲劳,影响视力恢复;保持心情舒畅,按时用药,控制血糖,稳定血压;及时输血,保持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内。指导患者定期回院复查,出现眼部不适症状,随时回院检查。

4 讨论

一般说来,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易发生细菌感染,血小板均减少可引起粘膜和皮肤出血〔2〕。 但是本例患者每 3周输血 800~1 000 ml,血红蛋白维持在5~12 g/L,我们根据这一规律将手术时间选择在输血后立即进行。这样有利于患者手术切口在血红蛋白较正常的时间段得到修复,也有利于减少感染、出血和切口延期愈合等风险。白内障围手术期的一系列护理措施的实施,对保障该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白内障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术后0.6的矫正视力,对于一般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而言,易出现患者和家属的不满意。但是,对于这名再生障碍性贫血长达20年,伴有2型糖尿病13年,高血压病11年的患者来说,视力从右眼0.1,左眼0.08提高到双眼0.6,是一种非常满意的结果。患者高兴地说:“是眼科医院的医生、护士为我找回了光明,让我找到了继续生存下去的信心”。再生障碍性贫血20年患者双眼白内障手术的成功,为眼科业务的拓展开辟了新的增长点,也为此类患者恢复自我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可能。

[1] 陈祖基.眼科临床药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93.

[2] 王炳德.现代医学诊断与治疗[M].3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63.

猜你喜欢

障碍性眼部白内障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临床探析
夕阳红难以启齿的元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窥见眼部瑜伽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为什么要做眼部检查
美目莫忘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