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灾害医学救援军队卫勤力量建设与训练

2012-01-24郭树森范怡家蒲卫卢俊颖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野战卫生防疫卫勤

郭树森,范怡家,蒲卫,卢俊颖

浅析灾害医学救援军队卫勤力量建设与训练

郭树森,范怡家,蒲卫,卢俊颖

灾害医学救援;卫勤力量;卫勤训练;卫勤建设

R 821

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上升,军队的职能任务不断拓展,参加灾害救援已成为军队和平时期的一项重要职能。卫勤保障力量作为遂行灾害救援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急医疗救援等行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卫勤保障力量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和成功的经验。

1 建立精干的卫勤指挥体制

灾害发生后,军队、地方以及国际社会将派出大批医疗队、防疫队支援灾区。此时,军地协同,建立灾害卫生救援组织指挥体系非常重要。

1.1 建立卫勤联合指挥体制从纵向上讲,无论是地方,还是军队内部,都存在指挥层级多、指挥环节多的问题,直接造成指挥效益不高,延误时机,耽误最佳的抢救时间。因此,平时就要建立党政军以及公安、武警、消防等力量融为一体的指挥机构,同时要对指挥机构进行分类:一种是以地方为主,军队参与;另一种是以军队为主请地方有关部门参加。在联合卫勤指挥部中,设立伤员后送、医疗救治、药材供应、卫生防疫、心理疏导等小组,实现上下、左右衔接一体。指挥机构建立后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演练,处理好以军队为主指挥和以地方为主指挥的关系,特别是联合指挥部内部要处理好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关系。

1.2 健全卫勤联合指挥机制主要是指建立和完善一些军地联席的工作机制和制度等,主要包括:联席会议制度;情况通报或报告制度;情报互换共享制度;后勤装备使用协作机制。同时,要明确指挥机构内部各组的职责任务,工作程序和方法,这是确保指挥机构高效运转的基础。

1.3 灵活运用各种指挥方式包括集中指挥、分散指挥、以某一方向为主组建联合指挥部等方式。

2 建立高效的卫勤保障体制

灾害救援卫勤保障体制分为伤病员医疗后送体制、卫生防疫防护体制和药材保障体制。

2.1 建立三级医疗后送体制军队抗震救灾医疗后送体制按三级设置。第一级为伤员的现场急救,主要对伤员采取包扎、止血、固定、急救复苏、稳定伤情和搬运后送等措施,其主要由前沿急救医疗队、部队建制卫勤力量完成。第二级医疗后送由野战医疗队、野战医疗所、野战医院和地震区域的固定医院完成,主要实施紧急外科手术、清创术、骨折固定术等早期治疗项目。第三级医疗后送由地震区域以外的后方医院完成,其主要对伤病员实施确定性的专科治疗和康复治疗。

2.2 建立三级卫生防疫防护体制在地震区域有二级卫生防疫防护保障机构。第一级是部队建制的卫生防疫防护力量,他们是最基础的保障分队,主要在各村镇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第二级是战役或战略派出机构的机动卫生防疫防护队,其主要是负责一个区域的卫生防疫防护工作,并对第一级实施支援与指导。第三级卫生防疫防护保障机构位于地震区域以外,其主要是指导、支援和监督前两级的卫生防疫防护工作。

2.3 建立三级药材保障体制第一级是部队建制的药材保障机构,主要对部队建制的卫勤机构实施建制性保障。第二级是派到灾区的机动野战药材供应站和野战卫生装备维修站,主要对责任区的卫勤机构实施区域性保障。第三级为地震区域以外的药材仓库或药材分库,主要对前两级的药材保障机构实施支援保障。

3 建立灵活机动的卫勤力量

3.1 卫勤力量要功能齐全功能齐全是指应急机动卫勤力量,应能完成各种卫勤保障任务。主要包括医疗救治、伤病员后送、卫生防疫、卫生防护、药材保障、野战供血、“三防”医学救援、心理卫生保障等任务。同时,还要有组织指挥和运输、通信、生活保障等能力。

3.2 卫勤力量要多种规模机动卫勤力量在人员和装备规模上应有多种方案,以适应不同灾害医学救援的要求。如医疗后送力量,抽组3~5人的现场医疗队,可执行救灾中的现场急救任务;30人左右的机动医疗队,可展开在救灾中的二级(区域)医疗站,或加强团级救治机构;70人左右的野战医疗队,加强到师级救治机构;100人左右的野战医疗所可展开野战医院;10人左右的专科手术队可加强到野战医院开展专科手术;50人左右的卫生列车后送医疗队执行伤病员列车后送过程中的连续性医疗护理;30人左右的海上医疗队配置在救护艇上执行海难中海上伤员的急救任务。在灾区可开设15人左右的野战血站,提供区域血液保障。

4 研制与配备信息化、模块化、机动化的卫生装备

4.1 注重野战卫生装备的信息化利用先进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大力发展信息化野战卫生装备,能进行远程医疗,并提供良好通信,以完成灾害救援卫勤保障。同时,注重卫生信息化系统的研制与配备,如卫勤指挥系统、卫勤保障机构信息管理系统、远程会诊系统等的配备与使用。

4.2 注重野战卫生装备的模块化根据灾害救援卫勤保障特点和要求,需要能够机动部署、远程投送、灵活展开的模块化力量。这就要求必须配备相应的卫生装备,做到能分能合、功能齐备,比如模块化救护所基本医疗装备、模块化医疗方舱、模块化医疗箱组、模块化药材标准等。不同卫生装备模块,结合可以组成大规模的保障机构,分开可以形成功能完备的小型卫勤保障机构。

4.3 注重野战卫生装备的机动性为满足不同军兵种应急机动卫勤力量的机动性要求,能够遂行三军一体的多军兵种的立体保障任务,需要有陆、海、空机动的卫生装备。比如以车辆为运输工具的轮式及履带式救护车,伤病员后送车,血液、药材供应与补给车辆,远程会诊车辆,野战医疗方舱,以及卫生列车等,海上的医院船、卫生运输船、救护艇,空中的救护直升机、卫生飞机等。

5 制定多种、可操作性的应急保障预案

首先,根据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灾害救援任务制定有针对性的保障预案。在灾害救援卫勤保障中,预案的针对性非常重要,要针对抢险救灾任务不同伤亡程度和危害范围,综合评估、分析预测,制定各类各型卫勤保障机构的保障预案。其次,预案必须可操作性强,便于执行和修订。预案要根据各保障单位可能执行的任务,有针对性地、周密细致地明确各单位的任务区分、保障范围、行动规范等。制定预案或计划后,要依据预案,经常组织分队人员训练,使执行预案或计划的人员了解自己应该进行的工作,为机动部署、迅速展开、有效地进行医学救援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如果预案与具体情况有差距,必须能在短时间内方便、快捷地修改成适应新情况的保障方案。

6 突出抓好应急机动卫勤力量训练

6.1 开展军事训练必须加强应急机动卫勤力量的军事训练,提高其人员的基本素质。各类卫勤保障力量都需要加强军事训练,有利于人员和装备与保障的部队及任务要求达到最大的协调性,能够使机动卫勤力量较快完成行军机动、展开撤收,保证应急卫勤保障的顺利实施。

6.2 进行卫勤组织指挥训练必须强化卫勤组织指挥训练,提高保障效能。卫勤组织指挥训练的目的在于使卫勤指挥员熟悉组织指挥的基本原则,具备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有灵活、高效的组织指挥技能,能够统一高效地指挥协调救治、后送、药材保障及卫生防疫等工作,确保精确高效地完成卫勤保障任务。

6.3 加强卫生技术训练必须突出专业技术训练,提高保障能力。要加强卫生军官、卫生员和卫生士官的急救技术训练,加强野外条件下各种损伤救治技术训练。根据模块化编组的标准和要求,在对建制部队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全科训练的同时,还要强化相关专业的专一性训练,做到一专多能。

6.4 组织卫勤综合演练必须组织应急保障分队进行卫勤综合演练或演习,提高其适应能力。一切从实战出发,在野外条件下,使分队成员熟悉各种课目的内容及标准,并突出把握好核、生、化及特殊环境下的特殊伤员急救。综合进行体能、心理、环境适应性训练,为高标准地完成灾害医学救援任务打下基础。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0BAH57B01)

100858北京,后勤学院后方专业勤务系(郭树森,范怡家);北京,总后勤部卫生部信息中心(蒲卫);北京,66058部队政治处(卢俊颖)

2011-11-23)

猜你喜欢

野战卫生防疫卫勤
英国装备的CH-47正在进行野战吊运
抽组卫勤力量应对重大疫情的应急培训模式探讨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军事卫勤一体化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海外卫勤机构配备研究
回顾“东方之星”沉船救援中卫生防疫的特点及做法
武警部队野战文化小分队『强军故事会』巡演
一种新型卫生防疫车结构设计
小小野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