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我国灾难医学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培训

2012-01-24王一镗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救灾医学院校灾难

王一镗

发展我国灾难医学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培训

王一镗

灾难医学;人才培训

R 129

1 必须高度重视抗灾救灾知识的普及

灾害可涉及广大群众的每家每户、每一个人。灾害的救援,也是人人有责,而且还涉及遇险遇灾时的个人自救和互救。但是灾害的医疗救援,不能单凭一股热情,是必须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因此,广大群众必须人人接受医疗救护的最初级、最简单的训练。而政府主管部门,则必须组织、安排和给予广大群众以接受这种培训的机会。

2 对于部分群众,还必须给予较为专业的急救培训

例如,某些职业的从业人员,消防队员、交通警察、机动车驾驶员、学校教师、宾馆和餐馆服务人员、各类工厂的工人尤其是接触有一定危险性的工种如电工、化工厂工人和矿工等,最好每一工种都应有其中一部分人接受实用的基础生命支持培训,即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气道开放和心肺复苏术等等。这类培训,应很好组织,要有合格的教师、合格的教材和合格的教具。除理论讲解以外,还应有实际的操作练习。这类培训很重要,每次训练均要讲究实效,不能单求形式,走过场。

3 必须重视培养“老母鸡”

一个学科的发展,必须依靠先进的、具有创新性的理念[1]。往往需有“老母鸡”才能下这些“金蛋”。因此,我国要发展灾难医学,应从多方面、花大力气、大本钱来培育一支足够数量的“老母鸡”,这是提高灾害医学救援水平的关键所在。

综合以上3点,实质上是体现了笔者一直倡导的“三分提高、七分普及”的理念[2]。

4 要着手建立医疗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

目前我国灾害救援的情况是一旦某地发生重大灾害,这一地区甚至全国便会临时紧急组织若干医疗救援队前往灾区。由于确实这些队伍绝大多数都是临时组建的,缺乏足够准备,虽有一定医学专业知识,但却往往完全不符合灾害医学救援的实际需要,业务知识和实际需求完全不对口,非但事倍功半,甚至既浪费了卫生资源,又贻误灾民的救治需要和效果。根据近些年来重大救援的经验来看,是各省着手建立医疗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时候了,甚至特大城市应建立或改建成一所以应急救援为重点的医院。例如,广州在这方面已先行一步。当然,这还仅仅是迈开的第一步。然而,迈开这第一步很艰难,很重要!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也已建立两年,有章有法、有根有据。这些虽仅仅是少数的“样板”,但榜样往往具有很大的力量。

上述的培训和建设,需要相当的经费,事实上,这方面的支出,并不昂贵,而一旦派上用场,所获得的效果,将是无法以金钱来计算和衡量的。

5 医学院校建立灾难医学系

灾难医学目前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内涵十分丰富。上面提及的有关灾害医学救援等各个方面,均需要大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尤其高端专业人才的培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本人认为应该在部分医学院校建立灾难医学系,这样,便可以专门招收大学本科学生,开设专门的系列课程。当然,这就需要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例如教育部、卫生部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当然,也可暂时求其次,即在医学院校中临床医学专业下开设灾难医学方向;再求其次,则先将灾难医学课程暂时作为选修课程来办。

事实上,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江苏大学、暨南大学医学院和湖北十堰医药学院等等,均不同程度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和实践。而且,广大师生这方面的积极性都很高。这将是大势所趋。我热切期待着我国的高等医学院校设立正式的、独立的灾难医学系,列入国家每年正式的招生目录[3]。

灾害是无情的。灾害的发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有备才能无患。时不我待。因此,我们必须有紧迫感,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我诚挚地期待,大家都来关注灾害救援这一神圣的事业!

[1]王一镗.发展我国灾难医学必须遵循的若干理念[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12):8-9.

[2]王一镗.再论发展我国急诊医学的重要方针之一—三分提高,七分普及[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2):97-98.

[3]Wang Yitang.Promote to Establ ish the Educational system for Disaster Medicine.The 9thAsia Paci f ic Conference on Disaster Medicine, Program&Abst racts,2008:55.

近些年来,全球范围多种灾害频发,形势严峻。我国也不例外。一旦发生重大灾害,就必须尽早尽快地实施科学的、有效的救援。当然,问题还不限于此。例如,灾害应如何预防,灾害发生前应如何及时准确地预知预报,国家防灾救灾应有哪些物资的储备,如何使广大群众懂得一旦遇到灾害时,如何应对,如何自救互救,平时需有哪些物质方面的准备。并且,即使一次重大灾害已经过去,对这一次的救灾任务也已经“胜利完成”,事实上一次重大灾害过去以后,往往还将遗留一系列的问题。这一后救援时期,有时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远不止几个月或1~2年等。那么,依靠谁去解决呢?由谁去具体执行、具体实施呢?简单一个字,那就是人!经过一定培训的人,能执行各种任务的人,有堪当重任的人!而这样的许许多多的人,绝不会是俯拾即是,其执行任务的能力,也绝不会是与生俱来,而是必须经过和接受一定时间、不同程度的各式各样的培训。总起来说,那就是人才培育战略。当然,这里指的人才是十分广义的。

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先哲,春秋初期的管子就曾说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也就是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理念,早就得到广泛的认同。

那么,我国的现状又如何呢?风平浪静的平时,大家都安居乐业;一旦遇到重大灾害,局部地区便临时紧张动员起来,救灾队伍往往是临时组建,救灾物资的运送,也缺乏有组织的安排以致救援缺少章法,不能有序有效地进行。这些当然都影响到救灾的效果。这里再重复一句,一旦此次灾情过去,表面上似又恢复平静,临时的救灾行动,也就告一段落,缺乏后续的关注。这是周而复始,低水平的重复。事实上,我们应该反过来,在风平浪静的平时,多多关注灾害的问题,多做一些防灾、抗灾、减灾和救灾准备等的事情。俗话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试想,如果我们真正对防灾、抗灾、减灾和救灾准备事先做足了功课,一旦灾情来临,便会遇事不慌,使应对灾害的方方面面,有序有效地进行。试想这可以减少多少人的伤亡呀!因此,对灾害的应对准备付出再多的代价,也不为过,因为,我们得到的回报将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得以获得重生。

2 1 0 0 2 9江苏南京,南京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系(王一镗)

关于人才的培育,亦即广义的人才培育,需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和多种方法进行。这里,必须重复一句,我们对我国灾难医学方面人才的高度匮乏,必须给予高度的关注。

2011-11-29)

猜你喜欢

救灾医学院校灾难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雷击灾难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应急救灾工作的“侦察精兵”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全力以赴抓好防汛救灾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
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