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胎头负压吸引术助产吸引器滑脱45例分析

2012-01-24尹旭辉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5期
关键词:胎头娩出牵拉

尹旭辉

胎头负压吸引术是用胎头吸引器放置在胎头上,形成负压吸住胎头,牵引娩出胎儿的手术。该手术易掌握,优点多,在临床上应用广泛。2002年1~12月本院采用胎头负压吸引器助产滑脱率较高,为提高胎头负压吸引成功率,保证母婴安全,笔者对胎头吸引器滑脱原因做一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12月本院足月妊娠分娩1460例,行胎头吸引术分娩者219例,占分娩总数的16.3%。其中第一次吸引滑脱,再行第二次负压吸引成功者45例,占行负压吸引总数的20.1%。在负压吸引术中,因胎儿窘迫行助产者 162例,占 50.7%;宫缩乏力行助产者 112例,占35.1%;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者45例,占14.1%。

1.2 胎头负压吸引器类型及手术步骤 本院采用直形锥形金属筒负压吸引器,一端小,一端大,直径约5.5 cm边缘有橡皮圈套住,以减少对胎儿头皮损伤,小端顶部有一金属柄作牵引用,拉手内有一空心管,与吸引器接通后作抽气的通道,负压形成用60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吸。吸引助产步骤如下:(1)产妇取膀胱截石位,外阴、阴道消毒。(2)导尿,排空膀胱。(3)确认宫口开全,胎膜已破,S+2~+3。(4)初产妇做会阴侧切术。(5)放置吸引器。(6)抽吸空气150~200 ml,形成负压。(7)牵引胎头。(8)取下吸引器。

2 结果

胎头负压吸引器滑脱原因多系综合原因。本文按其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有负压形成过快或过大20例,占滑脱总数的44.4%;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12例,占26.7%;吸引器牵引方法不当6例,占13.3%;胎先露过高5例,占11.2%;其他原因2例,占4.4%。

3 讨论

3.1 负压形成过快或过大 负压吸引术的机制是因负压形成使胎儿头皮的皮下组织内动脉供应继续,静脉与淋巴管的循环受阻,在吸引器四周形成组织水肿、充血。随着负压的缓慢增加,其组织水肿充血范围逐渐扩大蔓延,不仅形成了头皮水肿,还增加了头皮与颅骨之间的附着力与面积,即负压吸引形成的“人工产瘤”原理[1]。而快速或高负压形成的负压吸引,因不能形成人工产瘤,不能形成良好的附着力,从而产生滑脱。笔者的体会是术者正确放置吸引器后,助手用60 ml一次性注射器持续、缓慢抽吸逐渐形成一产瘤。一般抽出空气150~200 ml,稍等2~3 min,再牵引,负压吸引器即可达到不滑脱。所产生的产瘤一般在1~2 d消失。

3.2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是胎头吸引器滑脱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是在第二产程延长,宫缩乏力,产瘤形成,颅缝不清,术者未查清胎儿耳廓方向而误诊为枕前位,而按枕前位分娩机制牵引所致。笔者的做法是,在放置吸引器之前,要做详细阴道检查,正确估计头盆关系。胎先露要确定为顶先露的骨质部。对枕后位(枕横位)的胎儿,如胎头位较置低,在放置胎头吸引器前,应缓慢上推胎头,使胎头双顶径退到骨盆最大平面,给予手法矫正胎方位再安放吸引器,形成负压后协助旋转至枕前位分娩。

3.3 牵引方法不当 牵引方法不当也是胎头吸引器滑脱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见于没按产轴方向牵引或牵引力过猛而致滑脱。笔者的做法是牵引应在宫缩时进行,缓慢适当用力,牵引方向与产轴相符,保持胎头俯屈姿势,当枕部抵达耻骨弓下时,即向上牵引,使胎头逐渐仰伸而娩出。

3.4 胎先露过高 勉强牵拉多引起滑脱。笔者的体会是如为胎头先露,必须达坐骨棘以下,即S+2~+3,给予导尿排空膀胱,且胎头矢状缝必须与骨盆出口前后径一致,才能顺利向下牵拉。注意牵拉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胎儿窘迫。一般一次牵拉时间不宜≥10 min。

3.5 其他原因 本文2例系因吸引器使用前检查不严,用后清洗不净带有血痂,橡皮管老化、破损;或在助产操作时误将阴道壁压在吸引器内,牵引时致滑脱。因此,在应用前应严格检查吸引器各部件是否处于功能状态,操作中放置后应常规检查吸引器边缘是否与胎头紧贴,有无阴道壁或子宫颈误压在吸引器内。如有则应推开,同时调整吸引器的横柄使与矢状缝一致,按分娩机转娩出胎儿。

总之,在日常工作中要保证胎头吸引器处于功能位,在进行胎头负压吸引术助产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正确放置吸引器,缓慢抽吸空气,缓慢形成负压,按产轴方向适当用力牵拉,按分娩机转娩出胎儿,可避免吸引器滑脱,保证母婴安全。且胎头负压吸引术具有简便、易掌握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1]盖铭英,黄惠芳,边旭明,等.胎头吸引器助产时的条件因素对新生儿状况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1987,22(5):261.

猜你喜欢

胎头娩出牵拉
体位及上推胎头时机对胎头深陷骨盆转剖宫产术患者取胎头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3个“15秒”缓解颈部不适
胎头吸引术对母儿的影响
不同牵拉技术在预防运动损伤中对不同运动能力即时效应的研究进展
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研究
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分析
复合先露分娩发生肩难产1例分析
主动分离式牵拉与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法牵拉对肩关节柔韧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3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