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建贵治疗失眠临证经验分析研究

2012-01-23朱建贵王映辉张润顺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28期
关键词:脉弦老中医舌质

田 琳 朱建贵 王映辉 张润顺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老年科,北京 100053

数据挖掘是从数据库中识别出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并且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现已广泛应用于中药方剂研究[1]、中医证候研究[2]、中医专家系统[3]等多个方面。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提炼名医临证思路、用药规律等,可将专家经验转化为可供青年医师参考学习的知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4]。

朱建贵主任医师师从名老中医赵金铎先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近三十年,对失眠的中医辨治有着深刻体会和独到见解。本研究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朱建贵教授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历资料来源

此次研究的病例资料均来源于朱建贵主任医师2009~2010年专家门诊病历,共计70例。病历经朱主任核对无差错者纳入研究。

1.2 病例纳入标准

失眠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睡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对睡眠数量、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至少每周发作3次,并至少已1个月。

1.3 研究方法

1.3.1 病历资料的录入 应用“名老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记录诊疗信息,对数据进行处理与转化,按照《结构化名老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录入规范》将病历录入结构化临床信息采集系统中。

1.3.2 质量控制将录入名老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的病历与原始病历逐一对照、修改,确认所有与诊疗有关的信息全部正确录入数据库,并导入数据仓库。

1.3.3 数据整理与规范 制订统一规则将结构化信息进一步规范,形成用于分析的数据。本研究选用的证候术语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国家标准[5];参照《中医临床常见症状术语规范》[6]制订症状描述规则;方剂及药物名称归类参照第5版教材[7-8]。

1.3.4 数据挖掘方法 本研究应用临床要素多维关系实时在线展示技术进行数据挖掘,这一方法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建立的“数据在线分析系统”(on line analysis program,OLAP)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这一系统通过集成,实现了对临床要素“症-病-证-治-方-药”等多维关系的实时、在线、动态的展示。本研究以朱建贵教授治疗失眠的理法方药为研究目的,通过OLAP进行临床数据的分析,进而总结朱建贵教授诊治失眠的临床经验

2 结果

2.1 失眠的证候分布规律

研究共纳入病例70例,其中男16例,占22.85%;女54例,占77.14%。通过在OLAP上采集失眠患者证候出现频数的分析,经过复合证候分解,发现朱建贵主任诊疗失眠的常见证候包括:肝郁血虚证、肝郁化火证、阴虚火旺证、肝郁气滞证、痰热上扰证、心脾两虚证及心肾不交证。

2.2 失眠各证型的典型症状分析

应用“数据在线分析系统”对数据库中失眠病历的症状体征进行分析,所得如下结果:

2.2.1 肝郁血虚型常见症状 失眠、多梦、易醒、头晕、咽干、急躁;常见舌脉:舌红/暗红、舌苔薄/黄、脉沉、脉细、脉弦。

2.2.2 肝郁化火型常见症状 失眠、头痛、急躁易怒,口干、口苦便秘;常见舌脉:舌红/暗红、舌苔薄/黄、脉沉、脉弦。

2.2.3 阴虚火旺型常见症状 失眠、多梦、心烦、潮热、汗出、手足心热、乏力、口干、便秘;常见舌脉:舌质嫩红或红、有裂纹、舌苔薄、舌苔黄、脉沉、脉细。

2.2.4 肝郁气滞型常见症状 失眠、情志不舒、胸闷、胃脘胀满不适、胁痛、善太息;;常见舌脉:舌质暗红、脉弦、脉沉。

2.2.5 痰热上扰型常见症状 失眠、纳差、胃脘胀满、恶心、咳痰、口中黏腻不爽、大便黏滞等;常见舌脉:舌质暗红、苔黄、苔腻、苔滑、脉滑、脉弦。

2.2.6 心脾两虚型常见症状 失眠、头晕、纳差、乏力、腹胀、畏寒、便溏等;常见舌脉:舌质淡、舌质暗红、舌苔薄、脉沉、脉细。

2.2.7 心肾不交型常见症状 失眠、头晕、耳鸣、心悸、口干、乏力、健忘、腰膝酸软等;常见舌脉:舌质红或嫩红、苔少或薄、苔白、脉细、脉沉。

2.3 治疗失眠的常用成方

研究发现朱建贵主任善用经方、古方组合加减应用治疗失眠,经拆分后,常用方剂小柴胡汤、六味地黄丸、酸枣仁汤、三仁汤、四逆散、温胆汤、黄连阿胶汤、甘麦大枣汤、栀子豉汤、逍遥散、归脾汤、交泰丸、当归六黄汤、平胃散、升降散等。

2.4 治疗原发性头痛常用药物

通过对数据库中数据分析显示治疗用药共150 种,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5 种药物为酸枣仁、柴胡、茯神、知母、陈皮、法半夏、川芎、肉桂、白芍、生地、黄连、龙齿、莲子心、黄芩、紫贝齿。

3 讨论

3.1 辨证思路

失眠,中医又称之为“目不瞑”、“不寐”、“不得卧”等。朱建贵主任指出,由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失眠的发病率急剧上升。临床所见之失眠多由情志因素所诱发,轻则导致入睡困难或早醒,重则彻夜难眠。虽然心、肝、脾、肾诸脏均参与其中,但辨证重点在于肝,“肝藏魂,人寤则魂游于目,寐则魂返于肝”。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主藏血而养诸脏。气机调和,则精神活动正常。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神明受扰则不寐,多见心烦易怒,失眠多梦,醒后难以入睡,胸胁胀痛,善太息,脉弦;肝郁日久,化热上冲,扰乱神明,多见失眠多梦,烦躁头痛,口干口苦,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胃不和则卧不安”,症见失眠少寐,腹胀腹痛,纳差恶心;肝藏血,郁结日久,或肝血不足,虚热内扰心神致眠浅易醒,心悸多梦,烦热不安,或气血瘀阻而见失眠头痛,舌暗有瘀,脉弦细涩;年老之人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虚热内生,而致失眠多梦,腰膝酸软,乏力耳鸣,双目干涩,舌红少苔。

3.2 遣方用药规律

《丹溪心法》云:“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失眠之肝,或见虚证,或见实证,或虚实夹杂,均应注意调畅气机。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既可攻邪,又可扶正,用于失眠的治疗可以起到斡旋升降,布达气血,阴阳自调的作用。酸枣仁汤是由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和甘草组成,方中酸枣仁养血补肝,宁心安神,茯神宁心安神,知母滋阴清热,川芎调气疏肝,生甘草清热和中,合而用之具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效。朱建贵主任临床诊疗失眠,常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减应用小柴胡汤及酸枣仁汤,疗效颇佳。除此之外,朱主任治疗失眠的常用药对:柴胡、陈皮疏肝解郁、龙齿、紫贝齿重镇安神,黄连、肉桂交通心神,莲子心、百合清心除烦。

提高临床疗效是中医的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而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就是继承前人宝贵的经验。众所周知,应用门诊数据总结老中医经验时,存在数据繁杂、资料缺失等不良影响,同时在分析结果时研究者的主观因素容易使数据的客观性受到影响,因此将数据挖掘应用于名老中医经验总结对中医药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便利条件。本次研究的结论体现了朱建贵主任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对青年医师的诊疗工作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1] 张欢,范欣生.古今哮喘方用药规律对比的关联规则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3):94-95.

[2] 吴斌,高峰,严石林,等.肾阳虚证的辨证因子规律初探[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4):1819-1820.

[3] 王映辉,刘保延.基于信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思路总结[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5,7(1):98-105.

[4] 胡华,黄政德,谢雪姣,等.数据挖掘技术在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中的运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1):2144-2147.

[5] 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6] 黎敬波,马力.中医临床常见症状术语规范[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

[7] 雷载权.中药学[M].5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8] 段富津.方剂学[M].5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脉弦老中医舌质
微信在线
国医大师熊继柏治胃痛医案两则
清热利湿,凉血护阴法治疗银屑病四则
手脚冰凉,两张古方暖起来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老中医教你睡眠养生
老中医坐诊
老中医
冠心病患者舌质变化与冠脉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
冠心病患者舌质变化与冠脉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