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循环经济发展刍议

2012-01-23江建民

关键词:日本政府环境日本

张 杰,江建民

(1.延边大学 图们江地区开发研究所,吉林 延吉133002;2.延边大学 经管学院世界经济专业,吉林 延吉133002)

何谓循环经济,简而言之,循环经济是物质闭循环的简称,即生产——消费——再利用的循环过程,它以减少资源消耗和提高资源效率为目标,以3R①为原则,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即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为特征,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将生态学和经济学结合在一起的一门新兴学科,[1]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最先提出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今天看来,那只是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循环经济还仅仅是一种理念,“对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的方式处理废弃物”是当时有关循环经济的主要议题。20世纪9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兴起,循环经济端倪初现,日本等发达国家成为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形成和快速发展的代表。

一、日本循环经济的发展态势

日本是世界上探索循环型经济起步较早的国家,目前日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日本循环经济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产业公害型”和70—80年代“城市生活型”的环境问题后,日本政府和民众开始意识到只有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日本才能解决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问题,才能保证居民身体健康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问题。于是1993年,日本制定了《环境基本法》,该法规定了国家、地方公共团体、事业者和国民在环保方面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展示了国家环境保全的基本方向。[2]

1999年,日本政府在《环境白皮书》中提出,21世纪是“环境的世纪”,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各项政策都趋于向环保方面倾斜。日本政府一方面完善循环经济立法,比如日本已经形成了基本法、综合法、专项法等层次分明的法律体系。另一方面,加大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增加人才储备。比如,日本大学多数设有“人类环境”学部,目的就是培养综合性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开发人才。同时日本还加大国际合作力度,以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如今,日本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循环经济的身影随处可见。注重资源的循环和可持续利用,强调最低限度地使用资源,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污染环境已成为日本社会的一个时代印记。

二、日本循环经济的发展经验

循环型经济战略由六大要素构成,即战略规划、法律框架、产业政策、技术创新体系、企业社会责任与公民环保意识。日本循环经济紧紧围绕着这六个方面进行,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制定循环经济战略规划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对环境保护的规划,为构建一个和谐而富有竞争力的循环型社会,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就与时俱进地推出了高瞻远瞩的环境战略规划(见下表1)。

表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颁布的战略规划

除了中央政府制定的环境战略规划之外,日本各级地方政府尤其是各大城市在积极拥护国家方针政策的同时,还根据自身的情况制订了适合本地区的环境规划,如表2(见下表2)所列出的进入21世纪以来东京都制定的环境战略规划。

表2 21世纪以来东京都制定的环境战略规划

(二)形成完善的法律框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循环经济法律。日本循环经济法律包括三个层次,[3]第一层次是基本法,第二个层次是综合法,第三层次是专项法,基本法统帅着综合法和专项法,综合法和专项法保证了循环经济的各项措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见下表3)。

表3 日本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三)产业政策向循环经济倾斜

为了贯彻执行循环经济政策,使日本经济增长方式由“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转变为“生产—消费—再利用—再生产”,日本政府加大了对环境产业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大力发展“静脉产业”。③资料显示,近年来日本“静脉产业”发展迅速。据统计,全日本“静脉产业”的产值2005年达48万亿日元(约3万亿人民币),从业人数有136万人,2010年产值达到67万亿日元,从业人数有170万人。[4]

另一方面,建立生态工业园。日本的生态工业园以循环经济为指导,以科技为动力,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并将企业排放出的废弃物集中处理之后作为下一轮生产的原材料。通过这些流程,工业园内污染物力争达到零排放。据统计,2004年日本政府先后批准建设23个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5]现阶段日本政府批准的生态城项目主要有:北九州市生态工业园、札幌市的“循环再利用工业园”、北海道地区的“循环再利用工业促进产品交换区”、千叶县地区“生态水泥厂”、阪田市“零排放工业园”、歧埠市“循环再利用工业联合体”等。[6]

(四)注重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

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六个要素中起关键性的作用,是日本循环经济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一方面日本的许多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无法从根源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因此政府有必要对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对废弃物进行“末端处理”。另一方面,为了发展“静脉产业”,日本不断开发新技术,这些技术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是污染治理技术,即对污染物进行处理的技术。第二是废物利用技术,即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废物利用效率的技术。第三是清洁生产技术,确保生产过程达到零排放标准。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日本的环保技术在国际上保持着领先的地位。

(五)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

循环经济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由企业所决定,因此日本政府特别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严格执行3R标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一方面日本政府要求企业提高自身的内循环,即在企业内部从原料供应到产品制造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清洁生产”。其中,丰田公司模式较为典型,其研究人员把工厂当做实践循环经济新理念的实验室,创造性实施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以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7]另一方面政府要求企业加强合作,日本政府批准成立生态工业园就是一个例子。企业在工业园里集聚,它们排放出来的废弃物经过统一处理后,对其进行再利用。

同时,企业要承担生产者责任。2000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该法明确规定:企业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在产品使用后成为循环资源时,自觉进行循环利用,并有义务对循环资源进行处理;从事制品、容器等制造和买卖的业主,有义务提高制品和容器的耐久性。[8]同时日本还通过实施环境会计制度,申请国际环境认证来监督和鼓励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

(六)努力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日本政府特别重视对公众的教育和引导。2003年7月,日本制定了《有关增进环保意愿以及推进环保教育的法律》,用法律的形式强调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同时,在学校、社区、企业、家庭等地方轰轰烈烈地开展环保教育和学习环保知识活动。从2005年起,日本在全国范围开展“联合国可持续开发十年教育”活动,这个活动从环境、经济和社会视角推进环保教育。与此同时,日本的民众也非常自觉地遵守法律,努力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力争做到不铺张浪费,不对环境产生污染。在城市,垃圾箱设有分类箱,市民都能自觉地将生活垃圾分门别类地放到不同的垃圾箱里。这样一来大大减少了垃圾的回收成本,提高了回收效率。[9]另外,市民自觉践行绿色采购的理念,尽量购买那些资源利用少,对环境污染小,可回收利用的商品。一方面刺激了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环境危害。

三、日本循环经济对我国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部分成就的获得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层出不穷的环境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特别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我国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后,使企业和民众更迫切地意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在这方面,我们要认真学习日本的成功经验。与日本相比,我国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循环经济。

(一)加强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循环经济正外部性和收益的长期性决定了它与企业和民众的利益存在冲突。因此中央和地方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日本政府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作为借鉴,我国政府应当通过制定环境战略规划和法律法规,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为使循环经济战略转型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政府还应实施必要的产业倾斜政策,要向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10]此外,国家还要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在全国范围内适度设立“生态工业园”等循环经济园区,大力发展“静脉产业”。

(二)形成完备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围绕循环经济,日本已经形成了基本法、综合法和专项法等多层次、具体化的法律体系。但是,我国循环经济才刚刚起步,专门的法律更是寥寥无几。除了2008年8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可以作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基本法之外,具有指导意义的综合法和专项法还比较少。缺乏法律规范的行业是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因此,我国政府一方面要尽快完备循环经济的法规体系;另一方面在规则缺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可以从地区产业规划及政策制定、城市管理等角度引导和约束生产者和消费者,将其纳入循环经济的发展轨道。

(三)提高循环经济的技术水平

技术创新体系在循环经济六个体系中起关键性的作用。发展“静脉产业”、设立生态工业园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比起日本,我国循环经济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支持和鼓励循环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重点扶持循环经济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引领示范效应,带动环保关联产业的发展。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大学积极发展节能技术、生物工程、废物利用、清洁生产等环保专业,鼓励高校和企业设立环保科研机构,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撑。

(四)提高企业和民众的环保意识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政府、企业和民众的共同参与,循环经济才能取得进展。在日本,企业主动承担生产者责任,承诺对废弃物进行再循环利用。民众自觉对垃圾进行分类并交纳相关费用,同时还支持“绿色采购”,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与日本相比,我国企业和民众的环保意识比较淡泊,企业排放有毒废弃物的行为时有发生,民众随意处理废弃物的行为较为普遍。因此加强对企业和民众的教育刻不容缓,我们可以借鉴日本进行的环保教育立法的经验。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循环经济的管理力度,加强立法和监管,通过法律手段和经济杠杆让生产者和消费者逐渐接受循环经济的规则;另一方面,要加强环保教育的宣传教育力度,特别要考虑在中小学教育中强化环保教育,使循环经济理念从教育入手,深入人心。

注释:

①3R就是reduce(减量化)、reuse(再使用)、recycle(资源化)的缩写。

②2008年日本政府在原有《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计划简称为《新基本计划》。

③所谓“静脉产业”,是指围绕废物资源化形成的产业,是相对于“动脉产业”而言的,“动脉产业”是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的产业。

[1]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6.

[2]时临云,张宏武.日本的环境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6,(10).

[3]闫敏.循环经济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171.

[4]姜伟新.建设节约型社会——国际经验篇[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208.

[5]北京现代循环经济研究院.产业循环经济[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294.

[6]隆少秋.国内外大城市发展规律对广州经济发展的启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7.

[7]魏全平,童适平,等.日本的循环经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8]李冬.循环型社会的重要支柱产业——日本“3R”产业的发展[J].现代日本经济,2005,(3).

[9]郝静.循环经济目标下我国的产业政策——日本的经验与启示[J].理论学刊,2005,(5).

[10]魏磊,张汉林.日本经济新增长战略评析与借鉴[J].东北亚论坛,2011,(2):89-91.

猜你喜欢

日本政府环境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黄金时代》日本版
日本防卫费或超2000亿日元
漫观环境
受伤的相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