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管氏肿腿蜂和诱饵植物控制天牛的试验

2012-01-22徐颖吴时英

中国森林病虫 2012年6期
关键词:株率排粪构树

徐颖,吴时英

(1.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上海 200232;2.上海市浦东新区林业站,上海 201200)

天牛是多种林木、园林绿化树木和果树上的重要蛀干害虫。天牛幼虫在韧皮部、木质部中蛀食危害,形成蛀道,造成被危害植株树势衰弱,轻者枝枯,易遭风折或被其他病菌侵害;重者可导致树木整株死亡。且由于其营隐蔽性生活,防治较困难[1]。

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是天牛类蛀干害虫的主要寄生性天敌昆虫[2],在控制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松墨天牛 Monochamus alternatus、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和青杨楔天牛Saperda populnea等天牛类害虫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2-6],该天敌控制杨树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也有一定效果[1,7]。利用诱饵植物将分散在较远寄主植物上的天牛成虫诱集到低矮的饵树上集中杀灭的办法,具有治点保面、缩小防治范围、节省劳资、容易推广等优点[8]。

目前,管氏肿腿蜂及诱饵树方法应用于防治森林中的天牛已有较多报道[1-7],但应用于城市生态系统中鲜有报道。城市生态系统多为人工营造林,生物多样性较低,易发生病虫害,且周边人口密度较大,更需要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因此探索包括生物防治技术在内的综合治理措施十分必要。

在上海绿化树木上,常见危害较为严重的天牛有光肩星天牛、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桑天牛Apriona germari、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和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其中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的生活史相似,寄主种类吻合,常混合发生。作者探讨了利用天敌昆虫管氏肿腿蜂和种植诱饵树的方法防治上海几种常见天牛的技术,并比较了人工捕捉天牛和喷施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剂处理诱饵树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试验

1.1 管氏肿腿蜂释放试验

1.1.1 材料 管氏肿腿蜂由北京植物园提供。将管氏肿腿蜂放入指形玻璃管,每管100头,用棉球封管口,释放前置于7℃冰箱中保存;试验地在上海浦东新区环城绿带的3个林带内。其中张家浜林带和磁悬浮一期三标林带均为成片连续种植的柳树纯林,迎宾大道林带为柳树 Salix sp.、栾树 Koelreuteria paniculata和悬铃木Platanus sp.3种树木成片种植,但不是连续种植的。

1.1.2 方法 管氏肿腿蜂的释放时间为2009年和2010年的8月中旬,放蜂日温度在20℃以上,无雨,如遇雨第2天重新释放。3 m以下有明显天牛排粪孔的树木均释放1管管氏肿腿蜂,未见明显排粪孔的树木约5株释放1管管氏肿腿蜂。释放时打开棉塞,将装有管氏肿腿蜂的玻璃管直接放于较低矮的树木分枝处或平放于近树干的地面上。放蜂前及放蜂后30 d调查受害株率,防治效果以受害株率的减退率表示。2010年除统计受害株率外,增加了排粪孔减退率的调查,方法为在每片试验林地中,选定15株受天牛危害的树木并编号,分别在放蜂前及放蜂后30 d调查每株树上天牛的排粪孔数,计算平均每株排粪孔数及排粪孔的减退率。

1.2 诱饵树试验 在上海浦东新区环城绿带3个不同的林带内进行:1)磁悬浮一期一标。柳树纯林,面积约0.33 hm2。在林内选择较空旷处3~5株聚集种植复叶槭Acer negundo,共种植29株胸径3 cm的复叶槭引诱星天牛或光肩星天牛。种植复叶槭前此片林地采用人工抓除方法防治天牛,种植后柳树不再进行人工抓除处理。2)环城绿带99段。2片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片林,分别为试验地1、试验地2,每片地面积约0.33 hm2,各植西府海棠约200株,每片分散种植3株胸径5~8 cm的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诱集桑天牛。种植构树前每年喷施药剂防治天牛,受害株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种植构树后,在试验地1人工捕捉诱饵树(构树)上的天牛,对西府海棠不进行其它处理;试验地2在诱饵树(构树)和西府海棠上继续喷施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剂。3)世纪公园。沿河岸排状种植柳树,在柳树附近集中种植10株胸径约5 cm的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种植白蜡前人工抓除防治柳树上天牛,种植白蜡后柳树未进行处理。诱饵树的处理方式分为2种:一为每天清晨人工捕捉天牛1次并计数;另一种为喷施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剂,每天收集死天牛1次并计数。秋季天牛越冬前调查被保护树的受害株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管氏肿腿蜂对天牛的控制效果 2009年柳树的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危害株率平均减退率为38.69%,而2010年受害株率增加了4.1%(表1)。在2009年的调查中发现如果1株树上有多头天牛危害,部分天牛被成功除治后,以受害株率减退率表示防治效果会被低估。因此,2010年增加了定株调查每株树上排粪孔的减退率。结果表明,在同一调查地点,株排粪孔的减退率均明显高于受害株率的减退率。以株排粪孔统计的3个地点的平均减退率为34.12%,而以株受害率统计的的平均减退率为-4.10%。

张家浜林带和迎宾大道林带均连续2 a进行了释放管氏肿腿蜂防治天牛试验,受害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尤其是张家浜林带,天牛危害率稳步下降。

悬铃木和栾树上的天牛防治前虫口密度很大,释放管氏肿腿蜂后,防治效果较好,受害株率减退率为42.86%~73.33%。

表1 释放管氏肿腿蜂防治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试验结果

2.2 诱饵树控制天牛试验结果 构树诱集桑天牛的效果非常明显,1个夏季诱集的成虫数为平均37.9头/株(表2)。2009和2010年种植构树引诱桑天牛,未喷药处理的西府海棠片林受害株率分别为71.04%和93.60%,而在2008年未采取防治措施的西府海棠片林的受害株率为100%,种植构树后对西府海棠有一定的保护效果,但与喷药处理同时也种植了诱饵树的西府海棠片林的株受害率(39.20%和24.90%)相比,效果较差;比较2009年和2010年构树诱集到的桑天牛数可知,2010年桑天牛的发生比2009年严重,在天牛严重发生年份,虽然诱饵树可以诱集到更多的天牛成虫,但对目标树的保护效果比在天牛发生较轻的年份差。白蜡树对云斑天牛的诱集效果也非常明显,1个夏季诱集到的成虫数为平均55头/株,被保护树柳树的受害株率从43%下降至30%,减退率为30.23%(表2)。

复叶槭诱集光肩星天牛或星天牛的效果弱,平均只诱集到2.9头/株,2009年种植复叶槭当年,柳树的受害率从37.14%降低到28%,减退率为25.92%,但2010年柳树受害率上升至67%。

表2 种植诱饵树的诱集效果及对目标树的保护作用

在3种诱饵树上,均为人工捕捉比施药处理诱集的天牛成虫数多,并且在构树和白蜡树上,人工捕捉和施药处理诱集天牛成虫数量的差异是极显著的(表3)。

表3 施药及人工捕捉处理诱饵树诱集天牛的效果

3 讨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利用管氏肿腿蜂开展了天牛的生物防治,但主要应用于个体较小的天牛种类,如防治青杨天牛效果为40% ~60%[3];防治双条杉天牛幼虫平均寄生率为69.68%[5]。张世权等认为管氏肿腿蜂在防治中小型天牛时有比较显著的控制效果[9]。姚万军,付林巨 等探索应用管氏肿腿蜂防治个体较大的光肩星天牛[1,7],姚万军等的试验结果表明,管氏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低龄幼虫的致死率为 27.79% ~37.87%,平均32.51%[1]。付林巨 等的试验结果表明管氏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率为46.16%,防治效果为45.12%[7]。本试验中,2009年受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危害的柳树受害株率平均减退率为38.69%,但2010年株受害率的平均减退率下降为-4.10%,以排粪孔/株的减退率统计的防治率较高,为34.12%,与上述效果相近。

分析2010年防治效果低于2009年的原因,可能为2010年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的羽化期和产卵期较2009年推迟,而我们的放蜂时间仍为8月中旬,并不是最适防治时期。2009年释放管氏肿腿蜂时林间未发现天牛成虫,而2010年同期放蜂时,发现林间有较多天牛成虫,其所产卵可能未被管氏肿腿蜂寄生。虽然管氏肿腿蜂的雌蜂寿命长,繁殖能力强,但由于其不抗潮湿,提前释放的防治效果并不好[10]。另据姚万军 等的室内试验结果,管氏肿腿蜂只在光肩星天牛的1~3龄幼虫阶段有较好的控制效果,防效主要体现在母代雌蜂防治寄主低龄幼虫的刺蛰致死上。在幼虫发育至3龄以后虫体较大时,管氏肿腿蜂不能通过刺蛰麻痹寄主,因而不能在寄主上产卵和直接刺蛰致死,就难有较好的控制效果[1]。因此,在生物防治中必须做好预测预报,掌握好管氏肿腿蜂的释放时间,这是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的关键。

姚万军等认为,我国过去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光肩星天牛和其它较大个体天牛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没有注意天敌的释放适期,管氏肿腿蜂仍然可尝试防治其它个体较大的天牛[1,7]。而我们2009—2010年的防治试验表明,管氏肿腿蜂不适合防治云斑白条天牛。云斑白条天牛和星天牛(或光肩星天牛)可混合危害柳树,通过其产卵孔的排列和粪便形状可将云斑白条天牛与星天牛(或光肩星天牛)进行区分。我们在进行上述试验的同时统计了管氏肿腿蜂防治云斑白条天牛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管氏肿腿蜂对云斑白条天牛无效果。可能由于云斑白条天牛2~3 a发生1代,在林间同时存在低龄和高龄幼虫,而管氏肿腿蜂只适合防治个体较大天牛的低龄幼虫,因此对云斑天牛的防治效果较差。

试验结果表明,构树对桑天牛的诱集效果非常明显,被保护树种西府海棠的株受害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在天牛发生较严重的年份,虽然诱饵树可以诱集到更多的天牛成虫,但保护效果比在天牛发生较轻的年份差。在天牛发生较严重的年份,推测提高诱饵树构树的种植比例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被保护树的受害率,但其中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还无法确定。与本试验结果不同的是,高瑞桐等在被保护地(300株杨树林)种植了2~4丛构树,对杨树林起到了较好的保护效果[11-12]。

同构树引诱桑天牛和白蜡树引诱云斑白条天牛的数量相比,复叶槭诱集光肩星天牛或星天牛的数量较少,此结果可能与复叶槭和柳树对星天牛或光肩星天牛的引诱力差异较小有关。

在诱饵树上,人工捕捉比施药处理诱集的天牛成虫数量多,推测喷施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剂可能使天牛成虫对诱饵树产生一定的趋避作用,使其引诱作用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考虑到人工捕捉费时费力,诱饵树喷施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剂处理仍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处理技术。

[1] 姚万军,杨忠岐.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光肩星天牛技术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08,30(2):127 -134.

[2] 娄杰,郑柏华.管氏肿腿蜂人工繁殖及在防治栗山天牛中的应用[J].辽宁林业科技,2005(6):29 -30.

[3] 皮忠庆,王福维,高立军,等.管氏肿腿蜂防治青杨天牛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01(6):20 -22.

[4] 刘洪剑,朴春根,汪来发,等.白僵菌和肿腿蜂对松墨天牛幼虫的作用[J].林业科学,2007,43(5):64 -68.

[5] 王小军,郭桂凤.应用管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技术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7,26(4):28 -29,34.

[6] 翟鸣,何仕燕,薛琳.管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试验[J].西部林业科学,2007,36(1):112 -113.

[7] 付林巨,李刚,李丽云,等.释放肿腿蜂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试验[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0,36(1):20 -21,35.

[8] 周琳,马志卿,冯岗,等.天牛性信息素、引诱植物和植物性引诱剂的研究与应用[J].昆虫知识,2006,43(4):433 -438.

[9] 张世权,张连芹.利用肿腿蜂防治天牛[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

[10] 程惠珍,孟现华,陈君,等.肿腿蜂对蛀干害虫控制效能的评估[J].中药材,2003,26(1):1 -3.

[11] 高瑞桐,郑世锴.利用成虫取食习性防治3种杨树天牛[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20(1):43 -48.

[12] 高瑞桐,李国宏,李广武,等.桑天牛诱饵技术研究及应用[J].林业科技通讯,1998(6):11 -13.

猜你喜欢

株率排粪构树
2021年大通县油菜三甲害虫药效防治试验报告
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防治韭菜疫病田间药效试验①
一种新型排粪造影助推器的设计与应用
澳洲坚果杂交子代开花调查分析
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之一构树扶贫工程
构树的坏与美
2018年泰山东麓和南麓甜樱桃主产区冻害情况调查
“构树+”的致富路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猪定点调教经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