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干注药技术防治红松球果害虫的无公害农药筛选

2012-01-22宋小双邓勋遇文靖马晓乾申国涛

中国森林病虫 2012年6期
关键词:球果乐果吡虫啉

宋小双,邓勋,遇文靖,马晓乾,申国涛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森林保护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我国东北地区珍贵的乡土树种,因其冠型优美、材质优良、种子是著名坚果而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1]。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冷杉梢斑螟 Dioryctria abietella是红松球果及其嫩梢的重要害虫,近年在牡丹江地区红松人工林发生日益严重,球果被害率达到75%以上,严重影响了红松种子的产量和质量[2]。树干注药技术是利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将内吸性的药物导入树干特定部位,经输导组织传至树木的各个器官杀灭病虫的一种局部施药技术[3],简便、不污染环境,可以对蛀干害虫[4-5]、球果害虫[6]以及食叶害虫[7-8]起到高效的防治作用。项目组2011年6月至9月在牡丹江地区连续多次进行了红松树干打孔注药试验,筛选无公害内吸性农药和注药方式,测定了不同药剂对红松树体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确定最佳使用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标准地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黑龙江省林科院实验林场江山娇林场红松人工林内。该林分林龄25 a,平均树高12.2 m,胸径30 cm,郁闭度0.7,人工林内红松球果害虫赤松梢斑螟和冷杉梢斑螟发生严重,球果被害率60%以上。

1.2 供试药剂与器械 选用农药均为内吸性较强的无公害农药,以高毒农药氧化乐果为对照,具体来源如下:(1)冠田10%啶虫脒微乳剂,海南博士威农用化学品有限公司;(2)锐劲特50 g/L氟虫腈悬浮剂,德国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3)亩旺特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德国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4)阿克泰25%噻虫嗪水分散颗粒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5)吡虫啉20%可溶液剂,海南博士威农用化学品有限公司;(6)艾美乐70%吡虫啉水分散颗粒剂,德国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7)氧化乐果40%乳油,安徽华尔康生物科技;(8)噻虫啉5%可湿性粉剂,平山林药厂;(9)噻虫啉10%可溶液剂,平山林药厂。本试验所使用的便携打孔机为浙江森得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林木注药取样机。

1.3 试验方法 根据试验目标,对9种供试的化学药剂进行统筹设计,划分了试验区和对照区。在试验区内选择结实量比较多、立地条件相似的红松作为试验样树,进行编号,各处理样树随机分布。

1.3.1 树干注药方法筛选 2011年6月在试验区选择自流式、强力注药和缓释胶囊3种方式进行树干注药方法筛选,其中自流式和强力注药使用药剂为1.2中的(1)~(5)、(7)、(9)7种,(7)为对照药剂。而缓释胶囊使用药剂为(4)、(6)、(8)3种。在树干下部用便携式电钻在4个方向分别打孔(孔径自流式0.8 cm、强力注药1.0 cm、胶囊1.0 cm),孔向下倾斜45°,深5~8 cm。

自流式注药方法:选用30 mL长嘴塑料瓶,药剂按照树干胸径0.3,0.6,0.9 mL/cm 3个剂量梯度分别吸取农药加入塑料瓶中,直接将长嘴瓶插入孔中,并在瓶底部扎孔,隔天检查,药剂全部吸收后,用黄泥封口防止污染;强力注药方法:打好孔后,药剂用普通医用注射器按照树干胸径 0.3,0.6,0.9 mL/cm 3个剂量梯度吸取药液,注入树干中,并用黄泥封口防止药剂挥发和流失;缓释胶囊方法:打好孔后,按照树干胸径3,4,5个/10 cm胶囊分别塞入,并用黄泥封口。

1.3.2 注药种类筛选 根据6月份注药方法筛选结果,于2011年7月在试验区采用强力注药方法,再使用1.2中的(5)、(7)、(8)3种药剂,按照树干胸径0.3,0.6,0.9 mL/cm 3个剂量梯度进行防治试验,方法同上。

1.3.3 药剂传导速率 通过固定的时间间隔取样,对注药吡虫啉、氧化乐果(对照药剂)的处理树和对照树球果解剖,调查幼虫死亡情况,来间接验证(推导)药剂的传导和富集情况。

1.4 试验结果调查与统计

防治效果:2011年6月、7月在防治试验15 d后,从处理树和对照树上分别摘取球果,逐个解剖,以针刺法来判断幼虫的死活,统计效果。

药剂传导速率:在2011年7月注药防治后第3,5,7,10,15 天,选择注药吡虫啉、氧化乐果(对照药剂)的处理为调查对象,在处理树和对照树上分别摘取一定数量球果,调查杀虫效果,方法同上。

药剂对红松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打孔注药防治后,定期观察打孔部位周围树皮变化,判断是否产生药害;并在注药15,20,30 d后,分别取冠部枝梢,测定针叶主要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总蛋白含量,评价药剂对树体的干扰作用[9-10]。

调查结果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筛选 通过调查球果害虫死亡率,来分析不同的药剂对红松球果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差异显著(表1)。同为内吸性药剂,吡虫啉、噻虫啉和氧化乐果在红松体内传导效率较高,15 d的杀虫效果55%以上。其中氧化乐果和吡虫啉2011年7月在使用树干胸径0.9 mL/cm剂量时,杀虫率分别为69.78%和69.19%,可以控制球果虫害发生。而螺虫乙酯、噻虫嗪、啶虫脒和氟虫腈虽然也是高效的内吸性药剂,但效果一般,其中螺虫乙酯是最新的内吸性杀虫剂,防治效果却最差,最大浓度杀虫率只有16.06%,基本没有效果。

2.2 不同注药方法筛选 表1中所列均为强力注药防治的调查结果,其它2种方法自流式和胶囊基本上没有效果。防治24 h后观察,自流式插瓶药剂并没有进入红松树干,相反瓶口却被树干分泌的树脂堵死,胶囊注药处理因胶囊也被树脂包围而没有溶解,所以这2种方法没有杀虫效果,由此可见,在阔叶树上适用的自流式和胶囊方法在针叶树上并不适用,强力注药方法效果最好。

2.3 不同防治时间的杀虫效果 从不同的防治时间来看,7月份的防治效果好于6月份,防治效果差异显著(表1),其中吡虫啉7月份不同剂量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6.28%,66.35%和69.19%。分析原因,可能是7月份树体的蒸腾作用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药剂的传输和富集,因为幼虫龄期相差不大,因此防治效果明显,进一步的大面积防治应选择在7月上旬进行。

表1 不同药剂对红松球果害虫的防治效果

2.4 农药在红松体内的传导速率 吡虫啉在树干注药第 3,5,7,10,15 天的调查结果见图 1,2。注药后第3天,药剂已经达到树冠的各个部位,球果内的部分梢斑螟幼虫开始死亡,第5天死亡率有所上升,但是上升幅度较小,杀虫率在10%左右,第7天开始,杀虫率大幅上升,可以达到40%以上,而后第10天和第15天杀虫效果上升减缓,说明树冠和球果内的药剂富集已经达到峰值,杀虫效果不会再有大的提高。这时的浓度应该是最佳浓度,对照氧化乐果也显示同样效果。

图1 吡虫啉在红松体内的传导速率

图2 氧化乐果在红松体内的传导速率

2.5 不同药剂对红松生理指标的影响 在注药防治后10,20,30 d打孔周围树皮没有出现坏死、凹陷等生理反应,说明内吸药剂吡虫啉和噻虫啉包括对照药剂氧化乐果对树干的副作用不明显;同空白对照相比,氧化乐果、吡虫啉和噻虫啉对针叶的生理活动均有影响,红松枝梢针叶的总蛋白含量和叶绿素(a+b)含量都有变化,但随着注药后时间的延长,针叶生理指标逐步恢复正常,30 d后基本恢复正常。其中氧化乐果各处理均降低了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而吡虫啉在树干胸径0.3,0.6 mL/cm的剂量和噻虫啉0.3 mL/cm的处理反倒在短时间内提升了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对生理代谢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图 3,4)。

图3 内吸药剂对红松针叶总蛋白含量的影响

图4 内吸药剂对红松针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 结论

使用内吸性杀虫剂实施树干打孔注药技术可以有效防治红松球果害虫,经过注药剂量、方法筛选,综合考虑药剂对树体的影响因素,在牡丹江地区,在7月上旬选择吡虫啉和噻虫啉在树干胸径0.6 mL/cm剂量下,使用强力注药方法进行防治效果最佳;内吸药剂在树体内传导速率较快,10 d左右树冠药剂的积累和富集可以达到有效杀虫效率。不同药剂对红松树体的生理指标影响不同,注药10 d后,树干没有出现坏死现象,氧化乐果降低了针叶的总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吡虫啉和噻虫啉增加了总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一定程度上对树体的生理活动起到了促进作用。用打孔注药技术来防治红松球果害虫,防治效果较好,对树体没有明显的干扰和影响,是切实可行的[9-10]。

[1] 周以良,董士林,聂绍荃.黑龙江树木志[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57-60.

[2] 周彪,邓勋,孙家宝,等.红松种实害虫生物学习性的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6(6):38-40.

[3] 王自良,李洪敬,郑琴.树干打孔注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综述[J].山东林业科技,2003(2):50-51.

[4] 敖特根,于春,张恩.树干打孔注药防治青杨天牛试验[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6(1):21-22.

[5] 吕小红,赵瑞良,刘随存.干基打孔注药防治光肩星天牛木质部幼虫试验[J].山西林业科技,1996(3):4-7.

[6] 张恩生,李艳红,袁德水.干基打孔注药法防治落叶松球果花蝇初步试验[J].河北林业科技,2000(4):15-16.

[7] 赵家希,孔令聪.打孔注药防治杨扇舟蛾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00,6(3):44-45.

[8] 唐光辉,何军,冯俊涛.树干注药对柳树害虫的持续性控制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6,15(5):110-113.

[9] 唐光辉,何军.树干注药对柳树几种保护酶活性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7,12(3):32-36.

[10] 唐光辉,田鹏鹏,冯俊涛.树干注药对柳树叶片几种生理指标的影响[J].农药学学报,2006,8(4):383-386.

猜你喜欢

球果乐果吡虫啉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14C-吡虫啉在苗期油菜中的吸收、转运与分布特性
可乐果,尼日尔的快乐果
可乐果,尼日尔的快乐果
可乐果,尼日尔的快乐果
藏东南主要针叶林球果害虫种类及危害情况调查
红松球果结实量规律调查研究
2017年巴西进口近8000t吡虫啉价格上涨感受明显
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