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东部地区玉米多穗现象发生原因与预防

2012-01-22刘洪进李长亚任仲玲

种子科技 2012年10期
关键词:幼穗腋芽穗位

刘洪进,李长亚,周 艳,任仲玲

(盐城市粮油作物技术指导站,江苏 盐城 224002)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玉米在我国各地区的分布并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江苏东部属沿海地区,在玉米种植分区上是夏玉米区。2011年,盐城种植玉米155万亩以上,亩产400 kg以上,总产62万t以上,实现了面积连续6年增长。随着面积的扩大,过去不被重视的的玉米多穗(无效穗)现象频繁发生,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发生程度不同;同一地区、不同品种发生程度也不同,给玉米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现在大面积种植的苏玉系列、登海系列、济单系列玉米品种都有不同程度发生。

1 玉米多穗(无效穗)的发生原因

1.1 玉米一株多穗现象首先是由遗传特性决定。笋用玉米品种一株多穗现象很普遍,这也是生产上所要求的,结穗多,幼穗产量才高。甜糯玉米品种也比较容易出现多穗现象。普通的饲料玉米品种以收籽粒为目的,一般要求一株只结一个果穗,这样有利于提高玉米籽粒的产量。目前,几乎所有的饲料玉米品种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一株只结一个雌穗,少部分品种双穗率较高(一株结2个正常果穗,穗形不明显变小,结实率正常)。

1.2 腋芽的幼穗分化穗位优势丧失。玉米一般只有上部第6、7、8节的腋芽能发育成果穗。在正常情况下,一株玉米只结一个穗子,主要是先发育的幼穗有穗位优势,能抑制其它腋芽的幼穗分化和发育。如果先发育的玉米幼穗在逆境条件下发育受阻,不能形成足量激素抑制其它腋芽穗分化和发育,其穗位优势就会丧失,玉米秆上就可能结出多个幼穗。

1.3 碳、氮代谢不协调。在玉米拔节后的雌穗发育阶段,如果肥水过分充足,会造成碳、氮代谢不协调,植株体内过多的营养物质无法消耗,容易形成多穗。

1.4 玉米受粗缩病等病害危害。玉米粗缩病病毒在玉米体内能产生激动素等激素,会打破玉米体内的激素平衡。玉米穗分化发育期受粗缩病危害,第一雌穗的穗位优势丧失,会形成很多小果穗。

1.5 环境条件不适宜。拔节前高温干旱,正处于雌穗分化阶段,造成果穗主轴停止发育,从而使果穗柄上的潜伏芽萌动发育形成了“手指”穗;花期遇到连绵阴雨,雌穗吐丝不畅或雄穗不能正常开花散粉,影响授粉、受精,导致果穗不能成穗,多余的营养供给下一个果穗发育;如果第二个果穗仍然不能正常授粉,营养又供给下一个果穗发育;即使后期果穗能发育,田间也无花粉,因此都不能结实,从而形成了多穗现象。

1.6 不同品种适应区域不同,要求的栽培条件也不同。江苏东部地区因农民种植管理比较精细,往往种植密度过大,比较容易形成多穗。某些田块肥水管理不当,穗分化发育期土壤过于干旱,也会引起玉米多穗现象发生较重。

2 玉米多穗现象的防治措施

2.1 选择优良品种。因地制宜,根据品种特征特性,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确定合理的栽培措施。

2.2 适期播种。避开灰飞虱传毒高峰期播种,预防玉米粗缩病发生。在淮北地区,春玉米宜在4月10日前播种,夏玉米宜在6月18日以后播种。

2.3 科学肥水管理。玉米抽雄前后要求土壤含水量在70%~80%,遇旱及时灌水保墒。根据各品种的需肥特性、种植区域、栽培方式等合理施肥。中等地力田块,每亩基施三元素复合肥60 kg,三四叶期开沟条施尿素10 kg或碳酸氢铵25 kg,十二三叶期施尿素30 kg或碳酸氢铵70 kg。

2.4 合理密植。保持植株间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紧凑型玉米品种亩栽3500株左右。

2.5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疏松。出现多穗后,保留一二个果穗,其它果穗及时掰除,避免消耗养分,促进果穗正常生长。江苏各地在夏秋玉米即将进入穗分化发育关键期,生产上要注意加强田间管理,防止异常高温、干旱和雨涝等不利条件引起玉米穗分化发育受阻,出现空秆、多穗、结实不良等现象。特别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到玉米抽穗后半个月左右,要保持土壤墒情适宜,避免土壤过干或受涝渍危害。

猜你喜欢

幼穗腋芽穗位
多穗型与大穗型超级稻品种幼穗分化期碳氮代谢与产量构成
有机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基于液—固交替培养的水曲柳快速微繁系统研究
14 个玉米品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播种密度与播种方式对小麦不同穗位结实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水稻不同穗型品种幼穗分化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茶树带腋芽茎段组织培养研究
利用大刍草渗入系群体定位玉米株高和穗位高QTL
四分体期低温胁迫对2个小麦品种幼穗结实率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观赏向日葵腋芽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