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熊的悲剧可以避免吗?

2012-01-16

华东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熊胆胆酸胆汁酸

胆熊的悲剧可以避免吗?

近日,随着“归真堂”的申请上市,“活熊取胆”这一话题瞬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活熊取胆”的过程被披露之后,其残忍行径遭到了部分人士的质疑与抨击;对此,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在2月17日下午的媒体沟通会上宣称:“保护和发展中医药产业是我们的义务和使命”。那么,“保护和发展中医药产业”这一义务和使命,是否必须用黑熊的胆、血和泪来履行与完成?

即使你不是一个动物权利保护主义者,我想当你听到在中国有几千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熊被关在狭窄的笼子里几乎不能动弹,它们的肚子上被活活割开一个口子,被人用金属管子捅进去,而它们因此痛不欲生的时候,你多少也会感到于心不忍吧?是的,正常人在见到和我们的外形比较相似的哺乳动物受到虐待时,都会产生一种不由自主的恐惧感,从而对这些不幸的动物抱有恻隐之心,有的人于是起来大声疾呼,要求那些虐待动物的人尊重他们的免于因看到动物受虐而感到恐惧的权利——也就是所谓的“动物权利”。

为什么这些黑熊会受到这样的虐待?因为人们想获取它们的胆汁。但是如果把熊杀死,一次只能取得一点点胆汁,于是便有天才想到可以用“杀鸡不取卵”的办法获取熊胆汁,也就是把一根导管伸到活熊的胆管内,一旦分泌出胆汁就把它导引出来。不过和一般人的直觉相反,这种活熊取胆汁的残忍作法并不是中国人首创的,而是朝鲜人的发明,中国只不过迅速从友邦学会了这个“技术”而已。根据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王伟的说法,中国是在1982年开始建立胆熊养殖场的,到1996年,胆熊的数目已经达到了7,000只,以后由于国内外的强烈抗议,这个数字才没有再增加,但也没有减少,而是稳定了下来。

>>福建归真堂药业向社会开放其养熊基地,参访人员可现场考察生态养殖、引流活熊胆汁的全部过程。福建熊胆制品企业“归真堂”日前谋求上市,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激烈争论。

动物的胆到底有什么药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是这么说的:“目者,肝之外候,胆之精华也。故诸胆皆治目病。”简单地说,就是中医认为眼睛和肝、胆有密切的关系,肝胆有问题,眼睛也会有问题;而根据“吃啥补啥”的法象药理,吃胆就可以补胆,补了胆,眼睛的病自然也就好了,所以各种胆都可以明目。那么为什么中医会认为眼睛和肝胆有关呢?原来按中医的五行学说,眼睛属木,肝和胆也属木,所以眼睛就是肝和胆在头上开的窍!这种荒谬的联系在今天当然只能当成笑话听了,举个最简单的反例:有不少胆结石病人动手术割除了胆,甚至还有人动手术割除了部分肝脏,难道这些人的眼睛变得比正常人更差了吗?

动物的胆又被认为具有“苦寒”的性味,而苦寒之药常常是用来“降火”的,偏巧,“火症”里面有一大类叫做“肝火”(今天我们还有“大动肝火”这样的成语),既然是肝的“火”,用胆来治当然是最恰当不过的,所以胆又有了清热的功能——虽然这在今天看来同样是荒谬的。就这样,明目、清热成了动物的胆的两大“药效”。

在各种动物的胆中,为什么熊胆比较受到中医的青睐,这还是一个不好解释的问题。但是在过去,它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如此的注目;除了熊胆之外,猪胆、牛胆、蛇胆和青鱼胆也常常使用,它们与熊胆合称“五胆”。熊胆在后来之所以一下子受到狂热的追捧,而另外四胆中除蛇胆之外却已经很少有人使用,全在于现代医学的一个并不是很重要的发现。

在解释这个发现之前,需要先介绍一下胆汁的成分。胆汁是由肝脏而不是胆囊分泌的一种粘稠液体,由胆囊将其汇集之后,经由胆总管排入小肠的第一节——十二指肠。胆汁有两大功能,第一大功能是帮助把食物中的脂肪打碎成微粒,以便能更快、更好地消化吸收,起到这个作用的主要是胆汁酸盐,它的分子就像肥皂分子一样,一端亲水,一端亲油,所以可以在水中聚成微团,把一小滴脂肪包裹在其中,形成乳滴。胆汁的第二大功能则是把肝脏中的一些脂溶性排泄物——主要是胆红素和胆固醇——带离肝脏。在正常的胆汁中,胆红素和胆固醇也是被胆汁酸盐包裹成乳滴而悬浮其中的;如果胆汁成分异常,胆红素或胆固醇过量,胆汁酸盐没法把它们全都紧紧地包住,它们便会在进入十二指肠之前从胆汁中沉淀出来,形成胆结石。

>>引流活熊胆汁

既然胆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过量析出的胆红素或胆固醇,那么是不是可以让胆汁含有更多的胆汁酸盐,来把胆结石溶解掉呢?答案是肯定的。实验发现,口服胆汁酸或其盐,在某些时候的确可以起到溶石的效果,不过这些吃到肚子里的额外的胆汁酸或其盐并不是简单地从十二指肠倒流回胆管中去溶解结石(在正常情况下胆管是绝不会出现倒流的),而是先进入血液,随血液流到肝脏,再被肝脏和自身合成的胆汁酸盐一起分泌到胆汁里,然后再溶解结石。因此,从上世纪70年代起,口服溶石成了不动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一种方法。

但是,胆汁酸有很多种,包括胆酸、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等,而且不同动物的胆汁有不同的成分,如人胆汁中的胆汁酸以胆酸、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为主,很多鸟类的胆汁中却绝不含胆酸和去氧胆酸,这也是为什么鹅去氧胆酸首先会在鹅的胆汁中发现而得名的原因。熊去氧胆酸,则在一些熊类(特别是黑熊)的胆汁中含量较高,但除了个别例外,在其他哺乳动物的胆汁中却不存在或仅以微量存在。

在这么多种胆汁酸中,如果鹅去氧胆酸是效果最好的溶石药物,那么今天人们祸害最多的就该是鸡鸭鹅等家禽,而不是熊了。不幸的是,实验表明,偏偏熊去氧胆酸的溶石效果比鹅去氧胆酸更好,而且毒副作用也更小,这似乎证明中医偏爱熊胆是有道理的,于是,胆熊的悲剧就这样开始了。今天从胆熊获得的熊胆汁,有的直接干燥成“熊胆粉”,用在中成药里面,但大部分都用来提取熊去氧胆酸了。

然而,这些熊胆汁制品绝大多数都用来治疗胆结石和其他某些肝胆疾病,很少再用于什么“明目”,什么“清热”。这时候,中医支持者其实已经把中医中动物胆原本的用法抛弃了,不过是在用一种野蛮落后的方式获取天然的熊去氧胆酸罢了。可是,熊去氧胆酸并非只能从熊胆汁中获取,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可以很容易把鹅去氧胆酸或其他某些胆汁酸转成熊去氧胆酸,成本并不比活熊取胆汁的方法高多少。

这样,中医支持者就面临了一个巨大的悖论:如果你们坚持要用活熊取胆汁,那你们为何却用它来治疗胆结石,而不是按中医理论去“明目”“清热”?如果你们坚持要用它来治疗胆结石,这就等于放弃了中医理论,全盘接受了现代医学的观点,那你们用人工合成的熊去氧胆酸好了,为何还要以“天然”为借口支持那些禽兽不如的勾当?

本文转载自《科学松鼠会》

猜你喜欢

熊胆胆酸胆汁酸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胰酶片中胆酸和牛磺猪去氧胆酸的含量
总胆汁酸高是肝脏出问题了吗?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原价479元熊胆粉厂家直供价98元
珍贵国药熊胆粉1元/克(活动限7天)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清甘胆酸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对肝脏损伤的诊断价值
痰热清注射液中熊胆氧化成分的推测
熊胆产品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