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明星计划:做青年科技人才的“第一桶金”

2012-01-16

华东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第一桶金启明星科技人才

启明星计划:做青年科技人才的“第一桶金”

启明星,于拂晓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寓意着光明和希望。科技启明星,正是上海科技创新事业发展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希望所在。二十年前,为加快培养和集聚科技创新人才,一项以“启明星”命名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率先在上海启动实施,重点培养和资助35岁以下富有创新思想与创新活力的青年科技人员,顺应人才发展规律,为青年科技人才持续成长提供“续航增程”动力。如今启明星计划闪耀实施二十载,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上海市科委为此累计投入了1.73亿元,共资助了1419人,其中20%的人得到连续资助。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已成为上海科技人才工作的一张“闪亮名片”,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范本和有益探索,为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着眼长远夯实根基的“育人”模式

二十年来,获资助的启明星们广泛分布在数理、化学、信息、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环境、能源、管理、农业等各类前沿领域、重点学科和专业技术领域,成为各领域科技创新活动的有生力量。在历年获资助的人群中,迄今已有6人当选院士,31人担任国家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06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在“十一五”期间上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创新成果中,分别有27%、12%、19%系由启明星们主持完成。

对启明星的跟踪调查显示,启明星们晋升为教授、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的任职年龄普遍较一般人员提前6至7年,这意味着启明星们能够更早地担当起培育高素质科技后备力量的重任。调查统计同时还显示,一批启明星成为重点学科、博士点学科、创新群体的带头人,部分启明星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基地的领头人。这一切说明,启明星计划的“造人”贡献,不仅在于直接培养造就的这批优秀骨干和杰出的领军人才,还在于通过启明星科技群体的辐射效应,进一步扩大培养、凝聚、带动起更多青年人才发奋努力,进而快速有效地壮大了青年骨干力量,为上海乃至国家输送富有原始创新活力的生力军。

可以用很多数据来说明启明星计划的价值,但作为有效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方式的一种探索,启明星计划最可圈可点的是其在人才模式上带来的突破,这一坚持实施了20年的人才培养计划最有意义的是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范本。启明星计划的成功,表明立足国内培养较高水平人才是完全可能、完全靠谱的。随着国际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立足国内培养大批高水平人才是我们解决人才需求瓶颈的主渠道,启明星的经验证明这条路是可行有效的,其价值和意义会在今后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

“启明星”品牌效应不断延续

“难忘启明星年代”,这是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蔡威回顾他1994年获得启明星计划资助后走向科研成功这些年时发出的由衷感言。启明星计划之雪中送炭在青年科学家群体中有口皆碑。那些早期在启明星计划资助下开始富有创新思维的独立研究的科学家们,在成功开创出一片科研事业天地的时候,始终对启明星计划难以忘怀。二十年来,启明星计划已被亲切地冠予了多个称号,谓之青年科学家事业发展的“第一桶金”、“第一把金钥匙”、“定心丸”等等。

在刚刚公布的2011年上海地区新增的7位两院院士中,其中就有3位是启明星。启明星联谊会理事长、华东理工大学田禾教授,曾于1994年首获启明星计划支持,1996年获“启明星跟踪”计划支持,正是今年成功当选的院士之一。会上,已有17年“星龄”的他深深感叹,“幸运地当选为院士,但这一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

青年是社会上最有朝气、最富活力、最具创新性的群体,处于起步阶段的青年科技人员也是最缺少资金和团队的群体,田禾教授就是在从德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刚回国时面临资金严重缺乏、科研工作举步维艰的情况下获得了启明星计划的资助,科研工作才得以顺利展开,两年后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后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此后的十多年里,他与他的研究团队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田禾表示,“启明星计划的帮助不仅仅是资金支持,更主要是精神层面的支持”,“启明星计划通过创新政策、完善体制,用宏伟事业感召人才,用良好环境凝聚人才,用优质服务吸引人才,用合理待遇激励人才,充分调动了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李光亚,2001年他主持的集成软件测试平台技术的研究与实现项目获得启明星计划支持。作为来自企业的启明星代表,李光亚表示,“启明星计划为公司研发团队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支撑环境,使我们更加专注于研发实践,也使我从一名普通的科技人员逐步成长为公司的副总裁,并获得诸多殊荣。”他领导的研发团队专注于围绕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软件构建、中间件、信息安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计算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为上海智慧城市的建设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和研发成果支撑,其公司的营业收入从2001年的1亿增长到去年的5亿左右,员工也从200多人发展到去年的1300多人,并于2011年1月份在创业板成功上市。

启明星计划不仅培养了大批像田禾教授、李光亚这样的科技人才,更为上海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启明星受资助后参与企业技术革新每人年均产生经济效益逐年递增,近3年来已经达到88.7万元;开发新产品的销售额近5年来已达到每人每年平均520万元。

春华秋实,披榛采兰

回首昨天,无愧使命;展望未来,任重道远。走过20年的上海科技启明星计划将迎接下一个属于自己的新时代,正如市科委主任寿子琪在纪念启明星计划成立20周年画册中所说,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将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不断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计划的资助和实施机制;将坚持点面结合,在培养优秀个体的同时,更加关注群体培养,推进形成若干个优势产业青年人才群体和优势学科青年人才群体;将坚持以应用为导向,引导和支持启明星围绕经济社会和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潜心研究,多出成果,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点、服务民生关注点。

青年决定未来,创新引领发展。瞩目下一个10年、20年上海的发展,人才和创新一定是最重要的主题,启明星计划已经走过的路和她取得成绩让人们有理由对她的未来抱有更大的期待。

猜你喜欢

第一桶金启明星科技人才
人生的第一桶金
阅读——散发智慧光芒的启明星
唐启升:海上升起启明星
为什么金星叫“启明星”?
为什么金星叫“启明星”?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第一桶金”有问题?国民党“财源”被夺
用钱“说话”的一种成果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