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年杭城觅“龙”迹

2012-01-16徐家钏

浙江经济 2012年3期
关键词:龙的传人龙井良渚

□ 文/徐家钏

爆竹声中龙年到。如今中国人依旧坚守着吃年夜饭、看春晚、放爆竹、拜大年等传统习俗。与“回家热”相得益彰的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龙文化”在龙年新春到来之际愈加红火。大街小巷,龙灯、龙船、龙挂件令人眼花缭乱,竹龙、糖龙、剪纸龙各具神采。城乡各地可谓龙“山”龙“海”,一派喜气洋洋。

龙,是中国人心目中特有的一种神物。无论身处何方,一句“龙的传人”,会让每一个中国人心生自豪;一句“龙的子孙”,会让所有的中国人倍感亲切。龙年的到来,关于龙的话题纷至沓来。不久前一枚壬辰年龙邮票刚刚面世,便成为舆论的焦点。其实,关于龙的争议一直未曾平息,责难的理由,多是因为龙在历史上曾与封建皇权紧密相联。龙被蒙上皇权色彩,岂是龙之过?民俗学家刘锡诚谈到:“龙本来源自民间,曾是族群的图腾,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新的内容,文化含义日渐丰富。只是在很短一段历史时期里,它被封建帝王垄断。”如今,帝王们的风流早被雨打风吹去,而龙作为文化象征,却早已散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文化符号。世界上有没有龙,是否存在过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龙所承载的悠长历史、丰富内容、民族精神,哪一样都无法忽视。

五常,地处杭州西溪湿地,河港纵横,水网密布。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举办"龙舟胜会",是五常民间的文化传统。相传,端午节赛龙舟始自唐代,兴盛于南宋,集会于明代中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从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一直以“龙的传人”自居的中国人,逢年过节都要举行一些如舞龙灯、祭龙王、赛龙舟之类的喜庆活动,祈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丰衣足食。

从杭州市中心向西北约13公里便是良渚文化的中心——良渚遗址。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著名的考古大遗址,良渚遗址重大价值的不断揭示,已经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时间、方式、途径等重大问题的认识。良渚文化玉器制作水平空前发达,器型种类也非常之多。图为龙首玉镯。

龙井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龙井原名龙泓,晋代葛洪曾在此炼丹。龙井是一个圆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为此泉与海相通,其中有龙,因称龙井。龙井是杭州四大名泉之一,水质清洌甘美。龙井茶叶名闻中外。

杭州黄龙洞位于栖霞岭后的山麓上,据传有和尚名慧开在此建寺修行。一天,一声惊雷山裂,有清泉自石中出,有传说黄龙随慧开而来,因名黄龙洞。清末已成为杭州著名的道教宫观,今仍保存完好。园史及变更记载黄龙洞在宋、元、明、清皆为佛教胜地。

龙门古镇位于杭州市西南52公里的富春江南岸,东汉名士严子陵游览龙门山时称赞“此地山青水秀,胜似吕梁龙门”,龙门古镇因此得名。三国时东吴大帝孙权的后裔聚居于此,已逾千年。

作为中国六大古都的杭州,文化璀璨,积淀深厚。从新石器时期后期开始,先后出现过极具特色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明清文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发展系列。其中也无处不见“龙文化”的身影。从良渚出土的龙首玉环和玉镯便可初识文明开元人类与龙的息息相依。杭城现存的地名和街道也随处可见龙的身影,“龙井”、“龙翔”妇孺皆知,还有一个个与龙有关和传说更让这个美丽厚重的城市又多了一份神秘和遐想……

新的一年,让我们去寻觅“龙”的印迹,去感受千百年来百姓心中美好的图腾。

猜你喜欢

龙的传人龙井良渚
5000年前的“良渚人”爱吃什么肉
龙的传人诗人作品选
崔水良《龙井方向》
良渚保护大事记
良渚古城
“玉”见良渚
龙井问茶
西湖龙井虾仁
龙的传人
龙的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