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院校学员“亚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

2012-01-15丁蓓蓓李永慧许怡宁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亚健康军校状态

丁蓓蓓 李永慧 许怡宁

(中国人民解放军92896部队,116000)

地方学生进入军校读书时,由于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等一系列环境的改变,加上严格的军事训练、军队纪律,有些学员不能很好地完成向军校学员的转变而频频遭受挫折,学习、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目前有一部分学员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处理得好就会向健康方向发展,处理不当或忽视这些问题,则容易发展成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状态,从而导致较严重的后果[1]。军校学员作为国家军事人才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是未来国家的守护者,是国家及人民利益的捍卫者,研究军校学员亚健康的现状和成因,对积极预防亚健康的产生,进一步提高学员的健康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精备军事人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某军队院校2010年10月在校一年级至四年级1 000名学员作为调查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以年级为单位,每年级250名学员,整群抽样。问卷采用自愿、无记名形式填写。问卷内容依据我国“亚健康”理论创始人王育学教授设计的103项“亚健康”常见表现中大专、本科文化程度人群出现频率较高的前30项设计问卷调查表,每项内容后面有3个备选答案(无=0,偶尔=1,经常=5),累计得分≥5视为“亚健康”状态[2]。共发放问卷1 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15份,有效回收率91.5%,其中男生735人,女生180人。问卷回收后,采用小范围的再次检测法,对其进行信度检验(r为0.923),表明问卷具有较高可信度。

1.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进行比较分析。

1.2.3 文献分析法 通过互联网查阅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收集我国近几年有关高校学员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相关文献50余篇。了解此课题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参考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内容与方法[2-7]。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员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自我感觉评价(表1~2) 从表1可看出,在被调查的915名学员中,对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分别为:感觉良好的占30.38%,感觉正常的占52.35%,没有感觉的占12.90%,感觉自身处在患病状态的占4.37%。从表2可看出,对“亚健康”状态概念能正确理解的学员有275人,占30.05%;不知道“亚健康”状态概念的学员有507人,占55.41%;知道一点“亚健康”状态方面知识,但不能正确表述其主要特征的学员有133人,占14.54%。学员作为未来的高级知识人才,尚有69.95%的学员不能正确理解“亚健康”状态概念。

2.2 学员“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比例统计(表3) 从表3可看出学员认为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有450人,占49.18%,其中男生360人,占48.98%,女生99人,占55%,来自城市家庭的学员172人占52.76%,来自农村家庭的学员278人占47.20%。调查结果表明:大学女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比例明显高于大学男生,来自城市家庭学员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明显高于来自农村家庭的学员[8]。

表1 军队学员对健康状况自我评价调查统计表

表2 军队学员对“亚健康”状态概念的理解调查统计表

表3 军队学员“亚健康”状态人数调查统计表

3 “亚健康”的概念

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和社会适应性方面都处于一种安宁、完好的状态。”但是,WHO统计,有1/3以上的人群处于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WHO称其为“第三状态”。也就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国内常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8]。从生理学角度讲,就是人体各器官功能稳定性失调尚未引起器质性损伤,医学检查所得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异常。亚健康虽然不是疾病,却是现代人身心不健康的表现[9-10]。

4 军校学员“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形式

军校学员“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习时精力不易集中、记忆力下降、对自己的健康担心、精神不振、失眠多梦、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用脑后疲劳、不明原因的疲劳、耐力下降,不能较好地完成军事训练的各项指标等等。②对很多事情表现为冷漠、无情,对集体漠不关心;有的学员缺乏自信心,在和他人的交往中发生困难,变得孤僻自闭,对人生倾向于悲观主义态度,有孤独感、空虚感,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有时会有严重的消极情绪、抑郁心境,不愿意与人交往、沟通、交流。③思想表面化,脆弱不坚定,容易接受和改变。思想绝对化,非黑即白,过分自以为是,又常常眼高手低,爱唱反调,对教员、队干等上级领导没有礼貌,对领导的意愿服从性降低,顶撞领导。整天浑浑噩噩、狂妄自大或自轻自贱、悲观厌世。④怕苦、怕累,缺少吃苦耐劳的作风,懒动脑筋,贪图享乐,缺乏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心理承受能力差、适应能力差。军校学员亚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应加强对学员健康教育,寻求切合实际的解决对策,真正帮助他们从源头缓解压力。

5 造成军校学员“亚健康”的原因

5.1 社会因素影响 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改变,特殊的使命导致军校学员心理负荷增大,随着军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员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适应建立数字化军队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对学员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无形中加重了学员的精神压力,出现心理障碍,引起身体不适、严重失眠、精神恍惚、情绪低落、记忆下降、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进而影响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2]。长期的积累引发的心理烦恼是造成军校学员“亚健康”状态的一个主要原因。

5.2 生活方式的影响 受社会环境影响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部分学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有害于身体健康的生活习惯。具体表现如偏食或凭个人嗜好饮食,造成营养摄取不足,久而久之,养成饮食无规律,营养不均衡,对身体的伤害较大。还有部分学员有吸烟、迷恋电子游戏等不良嗜好,加上大量的体能锻炼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焦虑、抑郁等症状,导致“亚健康”状态的产生[8]。

5.3 职业因素 军校学员是知识密集型群体,在信息瞬息万变、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掌握学科前沿知识,终生学习和创造新思维成为必然的要求。同时他们竞争意识强,对自身素质要求较高,用脑过度、熬夜、精神压力较大,使得身体的主要器官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非正常负荷状态。因此,容易疲倦、咽喉异物感、眼睛疲劳、颈肩僵硬等职业症状较为突出[3,6,11]。

5.4 人际关系的影响 有近半数的学员是第一次离开家独立生活,受地域文化、生活习惯、家庭背景和个人性格等方面的影响,有许多新生进入军校后不能很快融入新的集体,不能适应军队的教学方法,出现同学间关系不协调,情绪不稳定,遇事容易偏激,易产生沉重的内心苦闷和心理障碍,处于“亚健康”状态。

5.5 情感因素的影响 学员正值情窦初开时期,爱情意识日趋强烈,产生爱人和博得人爱的渴求,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必然。但部分同学错误理解同学关系,单方面开始爱情体验,造成烦恼、悲伤、痛苦不能自拔,而使精神压抑,最终感情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处理不当轻者影响学业,重者会发生恶性事件,甚至酿成悲剧[4]。考试成绩不理想,自愧不如别人,更会感到过度压抑、沉默,而处于“亚健康”状态。

5.6 家庭因素的影响 学员家庭收入差距明显,家庭经济优越的学员有骄娇二气、意志薄弱现象;而家庭经济拮据的学员则出现苦闷、自卑、压抑的心理状态,以及不合群的性格和人际关系障碍等。另外,家庭负担过重、家庭成员不和谐、父母离婚、家人出现意外等,极易引起学员情绪波动,这也是造成学员“亚健康”状态的一个原因。5.7 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 由于人体生物具有周期性,即使是健康的人,也会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处于亚健康状态。例如学员在体能测试及其他考试期间表现出的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失眠等[5]。

6 建议与对策

6.1 树立军校学员“关爱身心、关注健康”的健康新理念加强对学员的宣传教育,提高学员对健康内涵的正确理解,使学员了解“亚健康”状态的各种表现形式。建立学员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定期举行有关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的知识讲座,结合军人心理训练课程,使学员学会自我放松调整,当遇到心理困扰和挫折时,能够善于通过暗示调节法、活动调节法、激励调节法、自我宣泄法等方式释放或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心理咨询师、教导员、教员等要注意学员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缓解学员的心理压力,促进学员人格的健全发展,维护和保护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预防并尽早发现“亚健康”状态[1,8,11,12]。

6.2 培养军校学员健康学习、健康生活的新习惯 加强对军校学员日常学习和生活行为的管理,纠正学员的不良生活习惯,克服有害身心健康的行为方式。组织学员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文体活动,丰富学员的课余生活。形成健康的生活氛围。减少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预防和消除军校学员的“亚健康”状态[7]。

6.3 健康、适度、合理的军事体能锻炼 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军校学员的体育健身观念,使军事体育锻炼不仅作为完成军事使命任务的保证,更是成为学员的一种健康促进行为。通过合理安排、积极引导,使学员能够主动进行健康、适度、合理的军事锻炼,形成良好的机制。调节心理状态,保持愉快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对各项军事任务的适应能力,增强肌体的抵抗力,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发生。

6.4 开展医疗保健的宣传教育工作 医疗保健工作能够更有效地预防疾病和功能减退,促进机体向健康状态转化。通过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和提高军事教育工作者行为干预的能力,培养学员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增强健康意识。

7 药物对亚健康的干预

7.1 传统中药对亚健康的干预治疗 近年来传统中医药物对亚健康治疗应用较为广泛,并且取得了理想的疗效。有学者采用养血清肝法治疗亚健康[13],药用四物汤为基础,配以平肝潜阳之品。生地黄12 g,炒白芍12 g,当归12 g,川芍12 g,珍珠母30 g,夏枯草12 g,决明子12 g,郁金12 g,杭白菊12 g,茯苓12 g,以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效果较为满意。亦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六味地黄丸、维康颗粒、百福生胶囊等药物调治亚健康取得良好效果的报道。较多学者提出中药足浴治疗亚健康,以40℃水温为宜,使用深达膝盖的专用足浴盆。药浴的药味组成:五加皮、刺五加、生首乌、党参、黄芪、太子参、巴戟天、杜仲、苏木、夜交藤、合欢皮。首乌、党参、黄芪补气血;巴戟天、杜仲强壮筋骨;苏木活血疏经通络;夜交藤、合欢皮养血活血、安神解郁通络;现代医学研究诸药相配具有抗疲劳、耐缺氧、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临床效果也较为肯定[14]。

7.2 西药对亚健康的干预治疗 谷维素10 mg,3次/d,维生素B 10 mg,3次/d,两药并用起到维持和调节神经系统正常功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减少内分泌平衡障碍、改善神经失调症状的作用。维生素C 100 mg,3次/d,维生素C有平衡心理压力的作用,碳酸钙D片300 mg,1次/d,钙剂具有安定情绪、强筋健骨、缓解肌肉酸痛的效果[15]。针对于失眠多梦者给予甜梦口服液,亦有显著效果[16]。较严重的慢性焦虑(持续3个月以上)常伴有植物神经反应(心动过速,腹泻,手脚冰凉,出汗,尿频),失眠,注意集中困难,疲乏,叹息,发抖,易惊和明显的担忧等表现。在药物治疗上,丁螺环酮可作为首选及长期用药(20~30 mg/d,分次服用);文拉法辛(博乐欣)对这种广泛性的焦虑可有独特效果且很安全。苯二氮类(地西泮5 mg口服,3~4次/d,阿普唑仑0.4~0.8 mg,口服,3次/d)应谨慎使用,以免形成药物依赖[17]。若出现轻度抑郁症状,伴有头痛、背痛、四肢痛等一些慢性疼痛症状(常查不出相应的病因),也常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肠胃不适、便秘、腹泻、失眠、出汗等,可适当应用三环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多虑平。小剂量使用,每日50~100 mg,能提高情绪,又能镇静,有助安眠。一旦病情好转就可减量,逐渐停止。也可使用新一代抗抑郁药,目前国内较常用的是选择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如氟西丁(忧克,百忧解)、帕罗西丁和舍曲林,均可1片/次、1次/d服用,病情好转,即可缓慢撤药,本症无须药物维持治疗[18]。

[1]洪家云.海南省学员“亚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J].体育学刊,2003,10(5):50-51.

[2]汪敏,姜媛媛.大连市高校学生“亚健康”人群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3):361-363.

[3]傅伟安,刘天信,王树金.某军校教员亚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校医,2005,19(2):142-143.

[4]黄丽玲.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S1):43-44.

[5]周雯,徐瑞妤,李艳,等.亚健康状态人群中心理亚健康类型的特征分析[J].广东医学,2011,32(10):1326-1330.

[6]张斌,王园,朱向辉,等.抗震救灾官兵256例心理亚健康调查分析与康复疗养对策[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8:845-847.

[7]董金叶,席希.抗震救灾参战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危机干预[J].解放军健康,2008(5):16-17.

[8]宗继军.大学生“亚健康”人群现状及对策的调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9(3):42-44.

[9]谢东北,林玲.心理亚健康-概念的廓清和诊断标准的选择[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9.

[10]冯丽仪,许军,罗仁,等.亚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建立[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37-40.

[11]田建昌,李军,王锦波,等.心理干预对抗震救灾官兵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评价[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5):412-413.

[12]陈爱民,董伦红,毛小波.深圳女大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06,25(1):39-41.

[13]李灵常,王小宁.亚健康中医综合干预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9,15(11):74-75.

[14]杨丽.中西医结合治疗亚健康探析[J].首都医药,2009 (4):25.

[15]李翔.甜梦口服液治疗亚健康失眠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08,3(z1):19-20.

[16]袁曙光,邢潇,陈春彦,等.中医调治亚健康的优势[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7):3287-3288.

[17]胡福山.解析亚健康状态:焦虑[J].中国社区医师,2002,18(22):5.

[18]胡福山.解析亚健康状态——情绪失调症[J].中国社区医师,2003,19(19):46-47.

猜你喜欢

亚健康军校状态
状态联想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跟踪导练(一)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军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军校物语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