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热敷配合电针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的疗效观察

2012-01-15尤阳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腰痛电针腰部

尤阳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266071)

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或“腰背肌筋膜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腰部隐痛反复发作,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时轻时重,缠绵不愈,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我院自2010-03—2011-12采用中药热敷配合电针治疗寒湿痹阻型腰肌劳损4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皆来自2010-03—2011-12在我院理疗康复科就诊的门诊患者。本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8~62岁,平均47.23岁;病程2个月~5.3年,平均4.1年。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20~65岁,平均46.85岁;病程2.4个月~4.7年,平均4.3年。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分布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①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②一侧或两侧腰骶部酸痛不适,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③一侧或两侧骶棘肌压痛,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并且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的寒湿型腰肌劳损的诊断: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舌苔黄腻,脉沉。所有病例均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增生性脊柱炎、陈旧性腰椎骨折、腰椎结核、肾及膀胱病变等引起的慢性腰痛以及孕妇及月经期妇女、心脏病高血压严重病危者、温热感觉障碍者。

2 方法

2.1 中药热敷 采用自拟中药热敷方:川牛膝30 g、生川草乌30 g、海桐皮30 g、花椒30 g、艾叶20 g、肉桂20 g、杜仲20 g、红花20 g、川芎12 g、细辛12 g。将上述药物放入锅内,加入2 L水,浸泡30 min,煎煮30 min后保温备用。将毛巾放入锅里浸透,放到治疗部位,上覆以大小能覆盖毛巾的塑料布,用重庆医疗仪器厂生产的TDP治疗仪照射30 min,1次/d,10次为一疗程。

2.2 电针治疗 取穴:双侧肾俞、关元俞、大肠俞、委中,阿是穴、腰阳关、八。患者俯卧,局部常规消毒,采用0.35 mm×40 mm毫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接G6805-Ⅱ型电针仪,选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30 min/次,1次/d,10次为一疗程。

治疗组采用中药热敷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电针加TDP治疗仪治疗。两组治疗同时皆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仰卧挺腰、前屈后伸运动、左右侧屈、风摆荷叶、仰卧举腿等。两组皆于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疗程之间相隔3 d。

3 疗效观察

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前后疼痛感觉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在标尺上划10 cm长的直线,按mm划格,直线左边为0表示无痛,右边为10,表示为极痛,中间划分为10等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0~2为优,3~5为良,6~8为一般,9~10为差。

疗效评定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腰部疼痛消失,腰部活动自如;好转:腰部疼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4 结果

4.1 VAS评分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VAS疼痛感觉评分,两组在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都有明显的改善疼痛的作用,但治疗组的作用更为显著(表1)。

4.2 疗效比较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32,P<0.05),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5 讨论

在慢性腰痛中,腰肌劳损占的比例最大,是慢性腰痛患者的主要原因之一。日常生活中,长期的固定体位或不良姿势[1]、寒湿环境影响均易造成腰肌劳损。现代医学认为,长期坐姿不正,超负荷劳动,急性损伤治疗不当的后遗症及腰部活动失衡后使部分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致肌肉、关节囊、滑膜、韧带、脂肪等软组织充血、水肿、粘连、瘢痕挛缩等引起的长期慢性疼痛[2],也可因腰椎先天畸形或后天损伤、退变,造成腰部肌肉、韧带平衡失调,导致腰部肌肉、韧带的慢性撕裂,出现病灶性炎性反应,最终引起慢性腰肌劳损[3]。祖国传统医学则认为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腰痛”范畴,肾虚是发病关键所在,是内因,风寒湿邪的痹阻不行,常因肾虚而客,寒邪凝滞收引,湿邪粘聚不化,致腰腿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故发生腰疼。

临床治疗时应散寒行湿,温经通络,舒筋活血。针灸可调整神经功能,解除痉挛,松弛局部紧张肌肉,加速气血运行[4]。肾俞、关元俞、大肠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又为背俞穴,腰阳关为督脉穴位,具有温阳散寒化湿的作用。“腰背委中求”,循经远取委中,可通络止痛、通调足太阳经气。阿是穴可疏通局部经筋、脉络之气血。使用电针时选用疏密波,接近人体生物电,它既能克服单一波形易产生适应的缺点,又可使感觉和运动神经兴奋,能引起神经肌肉有节律的收缩和放松,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松解粘连,提高肌肉韧带的张力,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中药热敷时选用具有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祛瘀止痛的中药,外敷塑料布,通过TDP治疗仪照射热敷,使机体毛孔张开,毛细血管网开放,在相对密闭蒸汽环境中,中药有效成分经皮肤吸收,对患病部位进行有效渗透,药力直达病灶,有改善微循环,镇痛及活络关节等作用,利用中药热敷时的温热和药物双重效应,促使机体内邪外出,有效地将患者体内有害物质排出体外[5]。二者配合运用,既可以使药物通过皮肤吸收渗透,引药直达病所,起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调和气血的作用,从而解除病变处肌肉痉挛,加快清除局部炎性渗出物及致痛物质,促使腠理疏通,气血流畅,又可以保持热敷温度恒定,药物作用持久,促使寒湿之邪排出,使腰痛缓解,功能活动恢复正常。同时还避免了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减轻了肝脏和肾脏的负担,且不需要其他设备,操作简便,疗效确定,不失为治疗腰肌劳损的有效方法。

[1]刘玉来.中医药治疗腰肌劳损的研究概况[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0(3):191-192.

[2]杨志新.针灸临床讲座(19)腰肌劳损[J].中国临床医生,2007,35(8):18-19.

[3]王文锋.中药熏蒸配合痛点阻滞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3):52-53.

[4]存伊娜.电针治疗腰肌劳损48例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07,36(2):162-163.

[5]何启烽,戴卫波,梅全喜,等.中药熏蒸疗法的机理探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2):23-25.

猜你喜欢

腰痛电针腰部
护腰最多戴3个月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腰部锻炼瑜伽八式
防腰痛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