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盏艺术风格在现代茶具中的应用研究

2012-01-13刘水清

武夷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兔毫建窑斗笠

刘水清

(武夷学院 艺术系,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建盏艺术风格在现代茶具中的应用研究

刘水清

(武夷学院 艺术系,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建盏是流行于宋代的黑釉盏,元以后建窑停烧。作为饮茶器具,建盏独特的艺术风格曾引起世人关注。在现代茶具设计中,如何借鉴传统、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茶具,是我们当下要思考的问题,通过对建盏的造型、釉色、纹理这些艺术风格在现代茶具中的应用分析,对将传统和现代进行完美的结合有一定启示。

建盏艺术风格;现代茶具;应用

建窑是兴盛于两宋、衰于元的一种生产黑色碗盏的宋代名窑,作为流行于宋代斗茶风尚而闻名的建盏。在两宋期间大量烧造,并引起了当时其它的一些窑场争相仿制。当时的建盏主要供应宋朝宫廷、朝廷显贵、富豪阶层,同时部分满足海外市场以及中国民间需求。元代以后,建窑逐渐停烧。至明朝,由于功夫茶这一泡茶方式兴起,作为斗茶主要器物的建盏也逐渐式微,乃至被人遗忘。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作为世界公认的健康饮料理念确立,饮茶这一雅俗共赏的活动逐渐普及,甚至成为一种风尚。作为饮茶风尚不可或缺的茶具设计,在如何借鉴传统,设计出具有现代感又具有民族特色的茶具产品则成为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建盏的造型、色彩、纹理以及意象美等艺术风格在现代茶具中的应用研究做分析,以期对现代茶具的设计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建盏造型在现代茶具中的应用

《大观茶论》云:盏“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宽则运筅旋辙不碍击拂。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差多盏小则受汤不尽。”[1]束口碗深腹饱满的造型,适应了这种要求,而且也适宜茶汤分量。在宋代,建盏的深腹、斜壁、小底以及凸圈都是为了适应宋代斗茶时的方法,使喝茶品茗的过程,除更具观赏性外,更多的是能将斗茶的每个过程尽善尽美的展现。如建盏的口大足小,是茶末易于沉淀和倾渣;凸圈除了可衡量汤水的分量,还能够使茶汤就范其下,防止外溢烫手,并保持汤面完美。

从造型上看,当茶杯的高度相同时,撇口碗的碗口是足的3.0~3.52倍,其所组成的图形给人的印象是等边三角形,而普通的茶杯口是足的 2.19~2.42 倍,所组成的图形印象则是近似方形的梯形,虽有上大下小之别,但极具方形的特征,故显得结实、稳定;撇口杯则近似等边三角形、且为倒三角形,只是处于支撑作用的底三角被水平切了边长总长的1/5,有一矮圈足,但仍有倒三角的特性,显得轻盈、灵动。同时,由斜壁和小底所组成的形状似有仙鹤振翅欲飞之势,给人无限的联想。如图3松溪九龙窑生产的哥窑斗笠盏,原来哥窑主要是陈设瓷,多仿古铜器形制坚,如贯耳瓶、菊瓣盘、兽耳炉、弦纹瓶、长须瓶、立耳三足炉、鼎式炉、五足洗、葵口洗、葵口碗等,[2]此盏便采用建盏斗笠碗的造型。碗盏内外均显为官窑的黑胎青釉、釉层跑满丰厚,釉面显现纹片,碗盏内刻凤凰和牡丹,将建盏之造型轻巧灵动、哥窑之釉色淡雅自然于一身,显得挺拔大方、庄重典雅。图6是台湾产的茶杯,通体施白釉,整体造型也为斗笠形状,所不同的是这种杯子一反建盏的斗笠盏的大口小足,而是在保留斗笠形状的情况下,加大足的宽度,为了保持稳定性,斜壁只是略倾斜,整体气势向上生长,和传统建盏的斗笠盏向左右生长的气势不同,更有积极向上之感。

二、建盏色彩在现代茶具中的应用

《茶录》曰:“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建窑器亦被称为黑盏。宋时的龙凤团茶茶饼碾成的细末呈鲜白色,斗茶时以着盏无水痕绝佳,必以黑色茶盏更易看出斗茶时先后出现的水痕。建盏的黑是和当时的茶色互补的,能够衬托出茶的颜色。黑色,刘熙曾在《释名·释彩帛》作具体解释:“黑,晦也。如晦冥时色也。”道家主张“玄学”,崇尚黑色,认为黑色是高居于其他一切色之上的色。

《易经》定天色为玄(黑),地色为黄,所谓“天玄地黄”。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即黑,是幽冥之色,是超然生死的天界之色。因为“天”在《周易》中具有产生万物并统帅万物的功能,显然天之色——玄(黑)也自当有派生一切色彩并高于一切色彩的功能。所以道家将黑列为众色之首,并选择黑色作为道的象征之色。在现代繁忙的社会生活中,人们也希望借助品茶这一活动,忘却生活烦恼,抚平心灵伤口,悟得人生之道,以生出激昂的斗志,所以在茶盏的设计中,黑色作为化生万物的颜色象征也被大量运用在现代茶具设计中。(如图7)第11届美展入选作品《厚重系列器皿之一》作者将两只特厚茶盏表天、表地,并分别做了一深一浅、有无圈足的阴阳处理,将黑釉的单纯与灰豆釉自然形成强烈的黑灰对比,整个器物敦厚而富有安定感,呈现出一派天真、淡泊、洒脱而又浑厚的特色。这种视觉上的美感也体现出禅宗以素为美的精神。相同的还有慈心园的茶叶罐(如图8),通体乌黑,在近杯口处复施一圈蓝釉,并有较厚的挂釉成白色,和罐口较薄的蓝色釉形成均匀的过渡,将建盏釉色的浑然天成一并体现。

在建盏的颜色中,最吸引人的是各种窑变效果即曜变。建窑的黑或褐色是窑工所施的黑釉决定的,而曜变则完全是浑然天成的,千变万化,每一种曜变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曜变”上带有的不规则圆形斑点,在不同的光线下折射出不同色彩的光芒,这种耀变涵盖了世间所有的颜色,所有的美,曜变所产生的色彩正如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它既是“万物”的代表,又是一,也是道,它与宋人追求的“理气合一”、“天人合一”是相同的。

三、建盏纹理在现代茶具中的应用

建盏的美还和建盏表面的肌理纹样有关。各种物质有其自身的物理特性,因而也就各有其不同的肌理形态。建窑在胎土、釉料、制作工艺不变的条件下,建窑烧造出来的器具有兔毫、油滴、鹧鸪斑和曜变等外观纹样,千变万化,不相雷同,完全自然形成,是自身气质的表现,也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崇尚 “天人合一”、“追求自然”所倡导、所推崇的。它们构成了建盏,大巧若拙、大雅若俗的独特美。纵观其外观纹样主要为油滴、兔毫丝、鹧鸪斑的的类点性、类线性、类面性,它们都给人在视觉中呈现点、线、面、以及综合变化的视觉美。

油滴类点性中的“点”是指建窑瓷上的各类点状油滴及鹧鸪斑。如图9这组现代茶具,整组茶具施油滴釉,却又各有不同。如盖碗有如鱼鳞般呈片状,层层叠叠的鳞片油滴,公道杯则是雨点油滴如雨天之后在玻璃窗上留下的痕迹一般,如同一串串的珠子;每个小茶杯则是外观如闪耀的星星的星斑油滴,周边带有芒;整组茶具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装饰性。

线包括各类兔毫丝。兔毫丝是在黑或褐色釉层中透射出的均匀细密、状若兔毫的自然结晶釉纹,其细密状,象春天的斜风细雨、如烟如雾;象齐整的丝绣,层层叠叠;不管是金兔毫还是银兔毫,其“条达状”都给人如临真情实景一般,浮想联翩。如图10韩国做的碗盏,在造型上取束口碗的造型,但在色彩上,则是将兔毫丝的线特征发挥的淋漓尽致。如从左至右是红-灰-黑-白-黑这五个颜色的兔毫丝并置,既有传统建盏金银兔毫丝的稳重,又有体现现代的红白兔毫丝的活泼,多变的色彩统一在束口碗的内外壁,传统而不失现代感。

面是指建盏中俗称“西瓜皮”的铁锈斑和鹧鸪斑纹,在建盏的纹理中,当你俯视碗口,可看到如飞速划过天空的流星纹样——“西瓜皮”铁锈斑,如图11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生产的斗笠茶盏,胎体手工拉坯,内外壁留出明显的指纹,在外壁的环状拉坯线上,施以不同大小的铁锈斑釉,和胎底的黑灰色形成同心圆的渐变关系。同样的茶盏如图12则是在撇口碗上施以形状分明的片状纹理,在器内外壁不规则排列黄橙色的椭圆形面,和豆青色的底釉形成鲜明的对比,其在色相上的冷暖对比,正如鹧鸪鸟胸部散缀的圆珠白点羽毛和黑的羽毛那般黑白对比一目了然,给人一种随意、自然的心里体验。

四、建盏意象美在现代茶具中的应用

建窑和建茶在宋代成为当时斗茶文化的必需品,反映了宋代是个重建孔孟思想体系时代精神的社会,即人的心境和意绪成了艺术和美学的主题。在当今这个物质丰足的社会,价值取向变为多元化,人们的精神追求重自然、重个人情感、重心理上的超脱与愉悦,而建盏作为当时社会文化载体,人们给它赋予了更多形式美的追求,建盏的整体意象美追求则成了人们争相推崇的方式。图13、14的两个碗盏乍看似建盏,细看却又发现有许多的不同,如图13是在撇口碗的基础上,让水平的碗盏边缘变形成斜线的碗盏口部似有从左至右运动变化的动势,同时也加大圈足,让倾斜的碗盏更有稳定感。右图的碗盏则是拉升斗笠碗的重心,让它有向上的挺立感,同时拉长圈足,和上部分的碗盏取得协调;在量感上,为了取得整体造型的向上挺立感,则将高圈足挖取一和整体造型比例相当的三角形,既减轻了重量,又增添了现代感。

在现代茶具设计中,具有建盏艺术风格的现代茶具设计有时不仅是单纯的取建盏的形或色,常有将形、色、纹、意共同运用在现代茶具设计中,当我们透过历史,欣赏建窑器,不仅在其外表,更在其内涵与气质,当我们处在这浮华的时代中,透过建盏的形、色、纹、意,我们内心更能体验建盏所代表的顿悟与超脱。

[1]陈祖椝,朱自振.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11):45.

[2]杨子初.宋代陶瓷特征[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3):26.

The Application of Jian Teacup’s Artistic Style in Modern Tea ware Design

LIU Shuiqing

(Art Department of 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

Jian Teacup is the black-glazed teacup,which was very popular in the Song Dynasty but ceased production since the Yuan Dynasty.As a tea-drinking utensil,its unique artistic style aroused great attention.In modern tea ware design,how to make full use of traditional elements to design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modern tea ware deserves consideration.This paper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Jian Teacup’s artistic features in its shape,glaze and texture used in modern tea ware design can provide enlightenment in combining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perfectly.

Jian Teacup’s artistic style;modern tea ware;application

TQ174.74

A

1674-2109(2012)03-0031-04

2012-03-15

刘水清(1977-),女,汉族,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传统陶瓷与现代陶瓷比较研究。

猜你喜欢

兔毫建窑斗笠
探析宋代斗茶文化对兔毫盏的影响
兔毫建盏的鉴赏*
茶之清幽 盏之玄色
浅析地域文化对建盏的影响
斗笠
奶奶的斗笠
汉字买斗笠
黄色兔毫釉的研制
建窑鹧鸪斑种类研究
宋代茶文化影响下的建窑黑釉陶瓷茶具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