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培养船海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与探索

2012-01-13

船海工程 2012年6期
关键词:海洋大学海洋工程应用型

(广东海洋大学 工程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如何适应新形势,培养出具备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建造、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目前必须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较难满足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因此,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便显得迫切而必要[1]。当前,国内外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大学普遍采用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模式,把合作教育直接纳入到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作为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职业定向的重要策略与方法。开展良好的校企产学研合作和营造工程实践氛围,实现校企资源、技术力量优势互补,可以有效保障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2]。

近年来,广东海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在兄弟企业的支持下,坚持走依托企业校企联合办学的道路,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努力培养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的“三能”应用型人才,取得了良好成效,培养的学生保持较高的就业率。目前已培养毕业生500余人,主要集中在珠三角船舶与海洋工程企业及设计单位,为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的船舶与海洋工程类行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1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

校企合作模式就是根据高校、企业各自的优势条件,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建立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的办学模式。高校为企业培训有关技术人员提供科技成果、产业结构调整等技术服务;企业为高校的学生生产实习、教师轮岗锻炼、合作开发有关项目提供相应的条件。在运作中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采取合同、协议等双向服务的运行机制,保证服务双方如约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校企合作的本质是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其重要特征在于产学双方共同参与教学和管理,使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有效结合。

在以往的实践中,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得到了广泛推广,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高等教育与企业、社会联系愈来愈密切的今天,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探索地方性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同样有着积极意义。

1.1 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办学发展的需要

如何使高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实行校企合作是高等学校办学的一种有益尝试。自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提出普通高等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地方之间开展校企联合办学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实践中逐渐形成多种合作办学的新格局,校企合作办学就是其中一种办学模式。尽管目前对于校企合作办学的研究很多,但多集中于以职业院校为代表的办学模式,对于高等学校校企合作的研究较少。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校企合作是实现与经济社会融合的必由之路,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关键要素[3]。

当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简称“卓越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趋势,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卓越计划”方案本质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是吻合的,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1.2 校企合作有利于校企优势互补、双赢发展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实现“双赢”。学校“赢”得企业的资金优势、设备和技术条件,而企业则需要“赢”得高校的科技成果和人才优势。高等学校学科齐全、信息灵敏、科研能力较强,在基础研究和综合研究方面存在较大的优势,但由于高等学校离生产第一线较远,科研工作往往缺少针对性,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较长;加之在资金、设备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而现代化的工业企业设备较先进,生产水平较高,却往往信息闭塞,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潜力的发挥,削弱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因此,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不仅使高校的研究与发展工作大大加强,企业也从中得到很大的益处。校企合作为高校和企业都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1.3 校企合作有利于高校职能发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行校企合作,有利于高校三大职能的充分发挥,牢牢把握办学方向。一方面高校可以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及时为企业培养不同层次的科学技术专门人才,使人才的培养在生产、研究第一线进行,并在教学中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进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使企业为自身未来发展,增加学校的经费来源,主动积极地支持和扶助高校,增强高校的办学能力、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上竞争力。积极推动高校企业的合作办学,在人员、信息、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有效交流,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有利于提高高等院校人才的整体培养质量[4]。

2 “三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

作为地方性具有海洋特色的广东海洋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三能”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为广东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的“三能”应用型人才。近年来,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广东海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相继与多家船舶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活动,联合培养“三能”应用型人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1 以产学研基地为依托的专业建设

船舶与海洋工程工业是一项周期长、资金密集、科技密集、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事业的飞速发展,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带来了机遇,也对高级技术人才提出迫切需求。广东及珠三角地区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也有较大需求。

广东海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于1999年开始招生,此前,在华南地区仅有华南理工大学开办有该专业,远远满足不了珠三角地区船舶行业的需求。1999级、2000级学生采取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培养模式;2001年、2002年因故停招,2003年在调研论证后恢复招生,目前已独立培养了6届毕业生,总计毕业学生约500余人,基本满足行业和区域对于人才的需求。广东海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创建,顺应了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学校海洋特色的要求。

目前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育逐步呈现出群雄逐鹿般的竞争格局,传统的院校优势专业通过创新极力维持现有的地位,综合性的一流大学依靠学校名牌和综合资源优势抢夺高端市场,一般的综合大学和各种专科性大学也积极申办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对于广东海洋大学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而言,如何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成为一个非常重要而现实的问题。根据根据学科专业特点,以及处于华南地区濒临南海的地域特点和行业发展趋势,专业确立了“立足广东,服务华南沿海,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要创造足够的实践环节。考虑到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因素,于是把目标瞄向了珠三角的船舶企业。当时的船舶企业正处于跨越式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求贤若渴,四处出击到相关院校招揽人才。经过和这些企业的协商,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目标不谋而合。于是,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以解决学生实习为主要目的产学研基地应运而生。这样,先后与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文冲船厂、广州船坞、广州黄埔船厂、中海菠萝庙船厂、中海城安围船厂、中交四航局等签约产学研基地。产学研基地的建立,适应了我国造船工业的发展需要,有利于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极大地帮助了学校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动手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2 校企合作的展开与发展

2007年,在全国船厂大批吸纳人才的浪潮中,广船国际一次签走学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20名毕业生。这批2007届学生,也是广东海洋大学自己独立培养的第一届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毕业生。没有现成的经验参考,师资又相对薄弱,面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难题,学校专业建设小组想到了合作办学这条途径。经与广船国际协商,这20名学生的毕业设计由学校和广船国际联合培养指导,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毕业设计的题目全都是来源于生产实际,毕业设计的地点在广船国际的生产现场。学生的校内导师负责论文的全面把关和定期检查,以及后期论文整理答辩。企业导师来自广船国际技术中心的高级工程师或工程师,负责学生平时的设计指导。这种做法,对于广船国际也是从未有的尝试,企业很重视,为这批准员工配备了最好的电脑机房。日常管理方面,由广船国际人力资源部负责,印制了专门的毕业设计指导跟踪表,每周集中汇报进展情况。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直接在现场就可以得到解决。答辩在学校进行,邀请了企业的指导教师参加答辩。事实证明,这种做法相当成功。学生们反映,他们能及早接触实际和社会,学到了很多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在接触社会和专业知识方面都有极大的收获。广船国际也反映他们及早培养了未来的职工,入厂后也可以尽快满足生产的需要。2008年以后,将这种成功经验继续推广,又先后和广州黄埔船厂、广州中船龙穴造船有限公司、深圳惠尔凯博公司等联合培养指导完成了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

2.3 开展多种形式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从2006年至今,广东海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坚持走校企联合办学道路,取得显著成效。校企合作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包括校企互访、聘请企业专家任兼职教师、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专家讲座、实践教学、实际操作、校企双导师制培养、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不仅营造了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也丰富了教学手段,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促进了学科发展与师资队伍建设,切实起到了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目的。同时,校企合作过程中,也促进了企业和学生双方的认知和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校企合作,有效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近些年的就业追踪调查中发现,船海类毕业生在珠三角地区声誉不错,学生普遍肯吃苦、动手能力强,加上大部分广东籍毕业生在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熟悉适应,适应环境能力强。

3 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学校与企业的内在要求,是双方进行合作的基础。企业与学校都是两个独立的利益主体,有各自的利益目标及行为准则,双方价值取向有很大差异,企业最根本的目标是赢利,在校企合作中有助于企业合法赢利的行为与合作,企业是欢迎的。没有利益的校企合作,是没有生命力的,也不会长久。因此,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校企双方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机制的可能性。基于这种实际,高等院校要以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为目的,以利益共享为出发点与企业进行合作。学校在与企业合作时,要充分了解并满足企业的利益和要求,要了解企业想什么、需要什么,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把企业发展需要与学校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在与企业合作时,要帮助企业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接受企业委托的研究与开发项目,与企业一起进行产品开发和营销策略实施。学校毕业生优先让合作企业选聘,要根据企业需要和毕业生意愿,与企业直接签订就业协议。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获得了利益,必然会强化其长期合作的动机。而同时,校企长期合作的最大受益者是学校,因为企业帮助学校实现了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的目标[5]。

因此,学校与企业在合作中达到互利双赢,是校企长期合作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也只有互利共赢才能保障企业与学校实现长效合作。

4 结束语

总体来看,通过近年来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有着长期性和渐进性,既要看到专业发展的美好前景,也应该时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危机,不断创新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在当前形势下,对于地方院校的船海专业,只有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坚持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之路,才能增强自己的比较优势,提高错位发展的竞争实力,真正实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持续、快速发展。

[1] 应业炬,王 伟.船舶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船海工程,2011,40(4): 55-57.

[2] 曹屯裕,潘素菊,傅 琼.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创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 50-51.

[3] 刘国荣.刍议工程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9(5):57-58.

[4] 闻 江,宋丽霞.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J].船海工程,2011,40(4):120-122.

[5] 费小平.构筑校企合作联盟建立长效运行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00(12):47-49.

猜你喜欢

海洋大学海洋工程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中国海洋大学作品选登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
Analyze the Personality Structure of the Protagonist in the Moon and Sixpence
中国海洋大学 自主招生,让我同时被两所211大学录取
Multilingual Mix in Women Fashion Industry Advertising A Comparison between Hong Kong and China
解读《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重防腐涂料在海洋工程钢结构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