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2011-12-29罗青琴

体育科学研究 2011年6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职称学历

罗青琴

(武夷学院体育部,福建武夷山 354300)

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罗青琴

(武夷学院体育部,福建武夷山 354300)

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独立学院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独立学院体育教师存在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据此提出了通过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思路。

激励机制;职业倦怠;独立学院;体育教师

近年来,独立学院发展迅猛,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福建省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著名学者梅贻琦先生言:“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独立学院持久发展的基石是高水平师资队伍。大学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独立学院体育教育的发展状况。独立学院特殊性质决定了体育教师不仅要承担繁重体育教学任务、指导业余体育锻炼、带队参加各类比赛,还需要对传统教育理念、原有知识结构进行思考及更新。同时,科研要求、职称评定等问题也急需解决。职业倦怠研究最早由西方兴起,目前在我国此类研究方兴未艾。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因不能及时有效地缓解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压力或妥善处理工作中的各种挫折而体验到的一种身心疲惫耗竭的情感状态。任务繁重、危机感严重、工作压力大的独立学院体育教师是否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呢?基于此,本研究对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以期为独立学院体育师资有效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教育部公布的具有普通高校招生资格的9所独立学院即:厦门工学院(华侨大学)、协和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福建师范大学)、至诚学院(福州大学)、阳光学院(福州大学)、东方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嘉庚学院(厦门大学)、诚毅学院(集美大学)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独立学院体育教师指专职专任体育教师(独立学院自有体育师资),包括独立学院自主招聘和高校退休返聘体育教师(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校园网数据库、期刊、网络等多种方式,查询了大量有关独立学院体育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文献资料。

表1 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1.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电话访问及登门拜访的方式,咨询了福建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体育管理学教授、副教授5人,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大学体育部教授、副教授6人,了解其对独立学院体育师资管理的看法和建议。

1.2.3 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以著名学者马勒诗(Maslach)的MSI为主要参考,结合独立学院体育教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进而经专家咨询并验证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后,发放给相应的调查对象。对独立学院体育教师总计发放57份问卷,回收问卷53份,其中有效问卷53份,有效回收率为93%。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性别差异

表2清楚显示,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教师普遍存在情绪枯竭(M值约3.0)的情况,但是性别差异不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体育教师的低成就感颇为严重,总体平均数男性体育教师略高于女性体育教师(男性M值3.58,女性M 值3.45),但差异同样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水平;去个性化方面男性总体均值则略高于男性体育教师。一般而言,女性由于自身生理及心理特点,情绪方面易多愁善感,在情绪枯竭维度上M值相比男性较高。但本研究结果表明,独立学院男女体育教师在情绪枯竭维度上差异不大,甚至男性还略高于女性。这点可能与女性由于从事体育运动更容易养成豪爽豪放、不拘小节、热情奔放的性格特点有关系;此外,独立学院办学模式尚处在探索阶段,与公办本科院校相比,无论是自身工作稳定性,还是体育教育工作受重视程度,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点与男女体育教师普遍存在严重的低成就感有重要关系。

表2 独立学院体育教师在职业倦怠三维度上性别差异t检验

2.2 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学历差异

由于独立学院自身性质的问题,无法为自主招聘的教师提供正式编制,对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体育专业人才的吸引力较小。所以,本研究在学历方面以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作为检验学历职业倦怠差异。研究结果显示(见表3):独立学院体育在情感枯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三维度虽然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但仍然呈现出一定的学历差异:本科学历的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普遍高于研究生学历的体育教师。这点可能与独立学院为了吸引高学历人才,往往采用一些激励及倾斜政策,如对研究生学历者直接提供讲师的待遇等等。从事同样的工作,完成同样的工作量,但由于学历方面差异存在着回报差距,或许这是本科学历体育教师具有较高职业倦怠的一个因素。本研究发现,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师资基本以本科学历为主体(占总体约74%),这个现状提示管理者必须根据独立学院体育工作实际情况,健全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

表3 独立学院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学历及职称差异t检验

2.3 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职称差异

许多同类研究发现,职称因素在情感枯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存在显著差异,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根据独立学院体育师资构成实际情况,职称划分为中级及以下、高级两个对比组。研究发现(见表3),在情绪枯竭(P <0.03)及低成就感(P<0.02)两个维度上,存在着职称显著性差异,中级及以下职称的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明显高于高级职称教师。高级职称体育教师,无论是薪酬待遇、教学水平还是科研成果都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且大多处于中年阶段,家庭及事业相对满意且稳定。而对中低职称体育教师而言,由于近年独立学院招生规模急剧膨胀,部分学院已经达万人规模,体育教师在繁重教学任务的压力下,还必须担负学院运动队业余训练、带队参加各类各级比赛的任务,大大限制了其投入科研的时间。学历与科研成果是高校职称评定的重要条件。但实际情况是,多数独立学院为了节省办学成本,对教师的进修及科研一般采取不鼓励、不提倡的态度。繁重的体育教学任务、科研要求及进修需求无可避免影响了中低级体育教师职业倦怠。

3 构建激励机制,缓解职业倦怠

体育教师严重的职业倦怠无疑对独立学院的体育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独立学院体育教师激励机制建立的本质是要求学校体育工作管理者遵循以人为本原则,通过科学的制度来规范教师的行为,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谋求管理的人性化和制度化之间的平衡,以达到有序管理和有效管理。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应包含充分考虑体育教师需求特点,满足体育教师的个人需要;学院体育目标的设立必须考虑适合不同学历与职称体育教师的期望价值,达到最优激励效果。此外,分配制度和约束制度也需纳入考虑范围。

3.1 鼓励进修,提倡科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强独立学院体育教师业务进修及科研能力,既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增强体育教师对教学工作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可以有效解决教师评定职称问题。针对独立学院实际问题,在科研方面应该适当鼓励教师参与;在进修方面,应该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构建多模式的进修培训机制。

3.2 科学考核,合理分配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当一个人付出劳动并取得报酬,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还会关注他人的报酬与自己的横向对比,从而产生公平感或不公平感。独立学院体育教师教学、训练、科研等教育行为是一种复杂劳动,建立科学考核评价体系,有助于建立一种尊重体育教师价值的分配机制,从而形成有助于形成教师群体内聚力和责任感的组织文化,有利于缓解职业倦怠。

3.3 以人为本,尊重需求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阐述了人类需要的多样性和层次性,独立学院管理者应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关注体育教师的需求,增强其归属感。主动参与管理也是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的一种方式,可以满足体育教师自尊的需要,提高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达到缓解职业倦怠的效果。

[1]麦克纳.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2]陈锌辉,王德明.激励机制在高校管理中的新作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1):12-15.

[3]郭惠杰.独立学院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研——以福建省独立学院为例[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6):30-31.

[4]杨东平.教育的文化转换和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0(1):82-86.

[5]吴恒晔.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9):19.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of Fujian province sports teachers occupation burnout study

LUO Qing-qi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Wuyi University,Wuyishan 354300,China)

This paper makes use of various research methods to study on the occupational fatigue situation of P.E.teacher in independent colleges.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y have some problems with its occupational fatigue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inspiring system;occupational fatigue;independent colleges;teaching staff

G 807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007-7413(2011)06-0048-03

2011-10-08

罗青琴(1977—),男,福建宁化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体育管理。

[责任编辑 魏 宁]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职称学历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知识无力感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