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影响当代语文课程实施的几个因素

2011-12-23杜伟周红波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1年2期
关键词:活动课程

杜伟 周红波

【内容摘要】当代语文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语文学习活动的总和,它包括语文学科内容即学科课程,也包括学习者的体验即活动课程。影响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有两个:一是过度凸显了语文课程本位思想;二是语文活动课程的缺席。

【关键词】语文课程实施 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

随着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并且能使之得以顺利地实施已成为当下语文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点。当代语文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语文学习活动的总和。它既包括语文学科内容即学科课程,也包括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即活动课程。这样的语文课程结构形态方趋于合理和完整。以此作为逻辑起点,语文课程才能面对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个体的人文关怀;才能致力于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育,良好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的培养。以此,笔者认为考察影响当代语文课程实施的因素主要体现在:

一、过度凸显了语文课程本位思想

学科课程是最经济地传承学科知识的课程设计,学校语文教育一直以来主要是依靠凝聚着历史文化精华的语文学科课程发挥着作用。语文学科课程对语文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自然而然语文学科课程便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完成、素质教育课程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以学习者特性、社会变化和需要、学科内容为设计基础,课程组织以综合为原则”的素质教育课程体制与“以学科结构为课程组织的原则,实行分科设计”的学科课程体制发生了越来越多的矛盾,学科课程的不足渐渐暴露无遗。

(一)在价值取向方面,语文学科课程的价值取向偏向于社会本位主义,语文学科课程具有双重价值,既要传授文化遗产、传承人类文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同时又要培养、选拔、甄别社会专业人才。而语文课程的社会本位取向则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升学为中心,缺乏表达个人真实体验的语境。社会化所要求的是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专门人才,强调知识的专一化和标准化。因此教育上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理念:强调知识的积累,压抑知识的创新;鼓励思维与行为的趋同,压抑逆向的、发散的思维;强调被动的接受性教育,压抑主动的创造性教育。这种理念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提供现代国家与公司所要求的效率,其优越性是明显的;但其人格缺陷也同样明显:一无思想,二无个人的创造力,不过是能干的奴隶与有用的工具。因此,笔者认为必须改变视教育为工具的概念,语文教育应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应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蕴,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进而感受、体验人的精神美,追求美好的理想,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人生起始阶段赋予他们的生命以最基本的亮色。

(二)在知识观方面,语文学科课程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性,注重知识的传递,忽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语文教育当然要有学习知识的内容,台湾省制定的《国民中学国文课程标准》中就有“语文常识,包括语法、修辞学、文章作法、应用文作法、文字基本构造、书法、工具书使用法、标点符号使用法及演说辩论法”这样的具体规定,大陆以往语文知识教育也包括这些内容。但问题出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义务教育的“基础性”认识与强调程度不够,二是实际上是以语文的知识体系为整个语文课程体系的中心,这就导致了过分地追求语文知识自身的系统性与学术性,产生了内容偏深、分量过重、要求过高、繁琐、陈旧等种种弊端。现在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指导思想,明确以“语文的能力训练”为整个语文课程体系的中心,也就是说,语文知识的讲授要有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应本着“删繁就简”的原则对现有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重新清理。

(三)在方法论方面,语文课程往往把教学看成是两代人之间进行知识传授、讲解、灌输的过程,学生学习以接受为主要方式,语文学习偏重记忆而忽视理解,忽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科课程当然应当汲取“熟读精思”、“含英咀华”和“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等优秀教育传统,重视诵读和积累,但同时也应认同现代教育理论,如对话理论视教学为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多种的对话。这种多重对话不再以教师讲解和分析为主的单向灌输,对话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和文本(作者)的对话,是心灵的碰撞,教师主要充当对话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讨论者,建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平等对话关系,学生不再被强行引导进入预设好的唯一或者标准答案,而真正成为阅读的主题,去积极体会、发现、创造、构建文本的意义,在阅读中获得生命的愉悦。

二、语文活动课程的缺席

20实际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教育改革的推进,一类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在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领域异军突起,并越来越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这些课程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主动实践,强调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反映了活动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但长期以来语文活动课在语文课程结构中是罕见踪影的。很多语文教育者认为活动课程可有可无,换言之他们在理念上已经放逐了语文活动课程。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育工作者已经逐步认识到语文活动课程的不可或缺性,换言之语文活动课程是不可缺席的。

语文活动课程从专家的呼吁敦促层面进入实施贯彻阶段,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实施课程活动课程的时候,要以整体性、因地制宜,学生主体地位、愉悦性与教育性结合、实践性作为原则。整体性即学生整体参加、课程目标整体优化、课程资源整体协调;因地制宜即根据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灵活组织实施课程;学生主体地位即把学生视为主人,教师不事必躬亲;愉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即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实践性即要求学生启动多种感觉器官。

(二)实施语文活动课程时,教师要把好关,不能放任学生沉溺于各种偶发的事件中,进行一些没有任何智力训练价值、浅层次的操作。实践也证明了语文活动课不是随意就能达成语文课程目标的,控制不好活动课程将流于形式,甚至于形成了“瞎动课”。

当然,影响语文课程实施的因素还有许多,但限于笔者水平不能一一穷尽。如社会总体的教育价值取向仍然是急功近利,教育工作者与普通民众一样不能高蹈于社会舆论之上。再如我们现行的考试制度,在我国的教育资源仍然不足的条件下还会继续实行下去,那么“培养精英”意识还将占有一定的市场。以此,我们只能作如是展望,语文课程如能顺利实施将会使我们的语文教育,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参考书目】

[1] 翟启明. 中学语文教学论,成都:天地出版社,2001.

[2] 钱理群. 语文教育门外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3.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1.

(作者单位:安徽省濉溪县海孜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活动课程
关于主题式教学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激励方法的应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设想
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立足发展核心素养
激励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应用探究
漫谈少先队活动课
中职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整体建构
体验式的英语课堂教学
经济欠发达地区幼儿园活动课程的设置与实施
整合信息技术,构建语文审美化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