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尼人姓名中的文化差异与融合

2011-12-13

东南亚研究 2011年5期
关键词:本名爪哇姓氏

陈 扬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 洛阳471003)

印尼人姓名中的文化差异与融合

陈 扬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 洛阳471003)

印尼;姓名;文化差异与融合

印尼人姓名的复杂形态反映出印尼文化的多元性,它可以成为观察印尼多元文化的一面镜子,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印尼民族。透过印尼人的姓名,不但可以看到印尼传统文化、巴厘―印度教文化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之间的明显差异,而且能体会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本土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融合,并看出印尼人具有名随人变、崇尚名誉、讲究实用的姓名特点。

姓名虽然是代表独立个体的专有名称,但是这种表层意义却能照映出深刻的文化涵义,反映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人们的信仰与追求。在多民族的国家或社会中,语言和文化往往是多元并立和错综复杂的,因此,社会成员姓名反映的文化涵义也是多元的,既体现了文化的差异,又体现了文化的融合。本文以印尼人的姓名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中各式各样的文化涵义。

一 印尼人姓名的形态分类

所谓印尼人的姓名是指以印尼语为表现形式的印尼共和国全体社会成员的姓名。在谈及印尼人的姓名时,往往会简单地说,印尼人一般只有名,没有姓。可是经常遇到的印尼人名不只一个词,“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组成的,有的只是名,有的是连名加姓”[1]。甚至还有国外学者认为:“几乎所有形态的命名系统,都可以在印尼境内找到。”[2]

纳日碧力戈在《姓名论》一书中提出:“姓名系统内部分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有的族群具有姓与名并用的形式;有的族群采用只用名,不称姓的形式;有的族群在内部同时采用姓名并用形式和只用名、不称姓的形式;有的族群有连名制、从名制。”[3]纳日碧力戈的论述虽然全面地归纳了姓名形态的一般分类,但对划分印尼人姓名的形态缺少可操作性。

维基百科则把印尼人的姓名划分为四类,并采用印尼历任姓名总统作为范例[4]。一是单名制,代表人物为苏加诺 (Soekarno)和苏哈托 (Soeharto)。二是复名无姓制,代表人物为苏西洛 (Susilo Bambang Yudhoyono);苏西洛的父亲叫Raden Soekotjo,而母亲则叫Siti Habibah。三是复名有姓制,代表人物为哈比比 (Baharuddin Jusuf Habibie);哈比比的父亲叫Alwi Abdul Jalil Habibie,维基百科认为哈比比总统继承了其父亲的姓氏。四是体现父系特点的复名制,代表人物为梅加瓦蒂 (Megawati Soekarnoputri)和瓦希德(Abddurrahman Wahid);梅加瓦蒂的后名是其父亲名字添加上-putri(女儿)后缀形成的,类似于jackson是jack的儿子,是一种西式的取名方法;而瓦希德的后名则借用了其父亲Wahid Hasyim的前名,体现了一种阿拉伯式的取名方法。维基百科的分类颇有新意,也更具针对性,但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印尼知名作家Mochtar Lubis是巴达克人,Lubis是他的姓氏,属于典型的单名有姓制。其次,哈比比虽然继承了父亲的姓氏,但是他的两个儿子分别叫Ilham Akbar和Thareq Kemal,并没有继承“哈比比”,因此“哈比比”能否看作是姓氏 (家族名)也值得探讨。

新加坡学者麦留芳将东南亚人名的形态归为“本名―本名系统”(Given name and Given name,Gn-Gn)、“本名―姓氏系统”(Given name and Surname,Gn-Sn)和“纯粹本名系统”(Given name only,Gno),并认为“这三套的命名系统,就已足够涵括岛屿东南亚诸社会里,人们所使用的各类名字”[5]。所谓“本名―本名系统”是指不含姓氏的连名制,前一个“本名”是自己的名字,而后一个“本名”是父母或祖父母名字;“本名―姓氏系统”是指具有姓氏的姓名形式,既包括姓氏前置,又包括姓氏后置;“纯粹本名系统”是指不论是单名、双名或是多名,都只是自己的名字。麦氏关于东南亚人名的形态划分摆脱了区分单名和复名的束缚,而且突出了印尼人姓名中纯粹本名特点,对于解释印尼人姓名的形态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但是,“本名―本名系统”的提法还不够直观,可以稍作修改为“本名―继承名系统” (Given name and inherited name,Gn-In)。

二 印尼人的姓名与文化差异

印尼人姓名的复杂形态分类与印尼文化的多样性有密切的关系。至少在公元前2世纪,印尼就有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并发展至今。在历史上,印尼还先后受到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西方文化、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杂糅使印尼文化变得五彩斑斓,而印尼每个部族或文化群体都是某种独特“色彩”的继承者。从部族或文化群体成员的姓名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些“色彩”的差别。用通俗的话来说,因为部族或文化群体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所以我们看到一个人名时,可以判定其归属。

(一)印尼本土文化下的印尼人姓名

爪哇传统文化①本文所论及的爪哇传统文化不仅指爪哇本土形成的文化,也包括爪哇人创造性地吸收古代印度文化等外来文化所形成的特色文化。由于早期爪哇文化深受古代印度文化的影响,因此爪哇人姓名中保留了许多梵语借词。是印尼本土文化的突出代表。爪哇人不仅是印尼人口最多的部族,而且在印尼政治和文化上一直占居支配地位。受爪哇传统文化影响的印尼人不仅仅是爪哇人,也包括巽他人、万丹人等印尼其他部族。可以说,爪哇人的名字最能反映印尼本土文化的痕迹。

爪哇人的名字基本上属于“纯粹本名系统”,没有姓氏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单名、双名或多名。一般情况下,爪哇人自出生就有一个名字,待成人、完婚或取得一定社会地位之后会在名字后冠以名号。如现任总统苏西洛,出生时就叫Susilo,父母爱称他为Sus,待他成人后冠名Bambang Yudhoyono。典型爪哇男子名字一般以Su-开头,以o音结尾 (即使写成a,往往也读作o),如no、to、yo等;因为Su在爪哇语里面有“好、佳”的含义。而爪哇女子名字一般以i音结尾,如ni、ti等。我们耳熟能详的爪哇人名字还有 Sukarno、Suharto、Sutrisno、Kartini、Megawati等。值得一提的是,巽他人的名字和爪哇人差不多,只不过多以a音结尾②Asip Rosidi在《巽他人》一书中讲了一个能反映出爪哇人名和巽他人名差异的故事。1956年他到Garut访问,正值共和国政府镇压伊斯兰教武装叛乱。叛乱领袖S.M.Kartosuwirjo也是爪哇人,但利用巽他地区作为根据地。一个当地人认为这只是爪哇人总统Sukarno和爪哇人叛乱领袖之间的战争,巽他人却连累着饱受战争痛苦,于是就对Asip说:“Karno先生和Karto先生打仗,倒霉的却是Karna先生和Karta先生。”。爪哇人名字中体现的爪哇传统文化还表现在:

1.采用古爪哇语数词表示出生顺序

古爪哇语数词 释义 人名范例Eko 一Eko Sumarwan Dwi 二Dwi Hatmoko Tri 三Triwibowo Catur 四Catur Atmojo Ponco 五Poncogimo Sad 六Sadirin Sapto 七Sapto Raharjo Hasto 八Hastomo Arbi Nowo 九Nowo Murtiyanto Doso 十Doso

2.根据出生时的爪哇集市日命名

爪哇集市日是类似于公历一周七天的星期制,只不过它的一周只有五天。

集市日名称 人名范例Legi Legiman Pahing Djoko Pahing Pon Poniman Wagé R.Wage Supratman Kliwon Tukliwon

3.借用印度教天神的名字

尽管这些神名都是源自印度文化,但是早已融入爪哇传统文化中。

神名 释义 人名范例Brahma 大梵天,创造之神Brahmono Kusumo.Candra 旃陀罗,月神Chandra M Hamzah Indra 因陀罗,雷雨之神Indra Rukmana Shiwa 湿婆,毁灭之神Suryatono Wisnu 毗湿奴,守护之神Iwa Kusuma Sumantri Surya 苏利耶,太阳神Wisnu Wardhana

4.借用哇扬戏中的人物的名字

哇扬戏是最能体现爪哇传统文化的戏剧形式,内容大多取材于印度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中的神话故事。爪哇人自然也喜欢采用哇扬戏人物作为自己名字。由于哇扬人物众多,这里仅作简单列举。

哇扬人物 释义 人名范例Arjuno/Permadi 阿周那 Arjuna,Bambang Permadi Bimo 怖军Bimo Putranto Hanuman 哈努曼Hanoman Laksmana 罗什曼那Indra Lesmana Karno 迦尔纳Sukarno Semar/Ismoyo 塞玛尔Ismoyo

5.借用自然现象

万物有灵论在爪哇,甚至全印尼都是普遍的信仰。日月星辰的神秘、山川河流的壮阔、风雨雷电的激昂都是神灵的旨意。爪哇人常以自然现象为名,也希望得到神灵的庇护。

现象名 释义 人名范例ardi 山Ardiyanto bayu 风Bayu Aji guntur 雷Guntur Sukarnoputra mega 云Megawati nur 光Nurhasan tirta 水Tirtasari wulan 月Wulandari

当然,印尼其他一些部族的人名也有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色。如:印尼的巴达克人和伊里安查亚地区的少数部族实行的都是“本名―姓氏系统”,但是两者的源头不同,前者是本土文化传承的体现,后者则是外来文化的影响。巴达克人非常重视父系家族关系,祖祖辈辈沿用父姓,甚至“多巴巴达克人 (Batak Toba)还常能理清20代之内的亲属关系”[6]。巴达克人的名字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前面部分是自己的名,而后面部分是家族名称或是姓氏。常见的望 族 姓 氏 有:Situmorang、Simatupang、Siregar、Lubis、Nasution、Panggabean、Tanjung、Harahap等。当人名里面出现上述姓氏时,基本可以判断其是巴达克人了。而伊里安查亚地区的少数部族主要是在西方传教士到来之后,受基督教文化影响,才采用姓氏的。

米南加保人的名字也有一定的特点。首先,他们习惯将名字写成缩写形式。例如:Haji Abdul Malik Karim Amarullah简写为Buya HAMKA。其次,米南人男性常用-zal结尾,女性用-niar结尾,如 Afrizal、Syafrizal、Desmaniar、Yulniar等。

亚齐伊斯兰名字有其独特的地方。伊斯兰文化已经根植于亚齐,并和当地文化融合,一道产生了独特的名字如Teuku、Cut、Nyak等。Teuku是亚齐贵族男性封号;Cut则是亚齐贵族女性封号,如 Teuku Umar、Teuku Nyak Arif、Cut Nyak Dhien、Cut Keke。

(二)巴厘―印度教文化下的印尼人姓名

在印尼的巴厘岛,印度教与当地文化有机结合,诞生出生命力强大的巴厘―印度教文化。因此,印尼巴厘人的名字既有本土的文化特征,又含有印度教文化的印记。巴厘人的名字也属于“纯粹本名系统”,他们习惯按照出生顺序取名,如老大叫Gede,Wayan,Putu或Iluh(女名);老二叫Made,Kadek或Nengah;老三叫Nyoman或Komang;老四叫Ketut;并循环往复,老五和老九都可能也叫Gede。此外,巴厘人会在成年后冠以表示印度教种姓的名号,这使他们的名字显得非常特别。如:

巴厘人以印度教种姓命名① 本文种姓分类以印尼人类学家Kountjaraningrat(1999)的基本分类为依据,并参考Fred B.Eiseman Jr等人的观点。Fred B.Eiseman Jr,Bali,Sekala and Niskala,Vol.1:Essays on Religion,Ritual,and Art(4th Printing edition),Berkeley:Periplus Editions,1996。

吠舍 男:Gusti、Gusti Ngurah女:Gusti Ayu、Desak I Gusti Ngurah Bagus Ni Gusti Ayu Rai Puspawati首陀罗首陀罗被称为Jaba(外来者),占巴厘人的85%以上。通常首陀罗是没有特定冠称的,仅用“I”表示男性,“Ni”表示女性。婆罗门和刹帝利种姓一般不用“I”或“Ni”区分性别。I Made Putra

(三)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下的印尼人姓名

由于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印尼一些虔诚的穆斯林或是阿拉伯后裔的名字具有浓郁的阿拉伯味道。我们无法从这些名字中判断其所属的部族,但是可以看出其宗教信仰。这类名字基本上属于“本名―继承名系统”,也就是说名字里面没有姓氏,但是会加上父辈或祖辈的名字。前面曾提到瓦希德的父亲叫Wahid Hasyim,其祖父则叫Hasyim Asyari,而其曾祖父的名字也的确就叫Asyari。以前,特别是在印尼的马来族穆斯林中间,男子会用bin、女子用binti来将己名和父名区分开,如:Ali bin Yusuf说明这名男子叫Ali,其父亲是Yusuf。目前这种命名方式在马来西亚还比较常见。

受伊斯兰教影响,印尼人的名字有一些基本特征可供辨识。-din用于男性穆斯林;-yah/ah用于女性穆斯林;而-tun/un则男女皆可。此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下印尼人名字的来源主要还有:

(1)为尊敬真主安拉 (Allah),自称 Abdu(仆人)。在实际使用时,Abdu往往拼写成Abdur、Abdus、Abdul、Abdullah。

(2)借用先知或四大哈里发的名字。穆罕默德 (Muhammad)作为真主的使者最为常用,除了全称写法外,还通常缩写为Muh.、Moch.、或Mohd.。其他常见的先知名还 有:Adam、 Saleh、 Ibrahim、 Ismail、 Yakub、 Yusuf、Zulkifli、Sulaiman等。另外,用四大哈里发的名字Abubakar、Umar、Usman、Ali也很常见。

(3)借用先知亲友的名字。如先知穆罕默德的妻子:Khadijah、 Saodah、 Aisyah、 Zainab、 Salamah、 Juwairiyah、Safiyah等;先知的亲友:Ruqayah、Umi Kulsum、Fatimah等。

(4)使用出生时伊斯兰历法的月份名或时间。例如:Muharom Rusdiana取自Muharam(七月);Syawaludin取自Syawal(四月);Syaibani取自Syaban(二月);Maulida取自Maulid(先知穆罕默德诞辰日)等。

三 印尼人的姓名与多元文化融合

印尼文化史一方面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历史,另一方面也是本土文化之间相互融合的历史。以往对印尼文化的研究,比较关注整体研究,凸显外来强势文化对印尼本土文化的影响,以及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选择、改造和吸纳。但与此同时,印尼本土文化 (部族文化)之间的共生共存、互相融合也毫不逊色。研究印尼人的姓名给我们提供了一扇窗口,来考察“外来文化―本土文化”融合、“本土文化―本土文化”融合。

(一)“外来文化―本土文化”融合下的印尼人姓名

前文列举的爪哇人名字中源于梵语的词汇、巴厘人名字中印度教的种姓头衔以及虔诚穆斯林充满阿拉伯韵味的名字都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紧密结合的例子,这方面不再赘述。而需要重点讨论的是,印尼人姓名反映了外来文化的两种融合方式——自然融合与外力融合。

印尼人姓名可以体现出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自然融合。印尼独立后,印尼人在给子孙取西化的名字时并不会回忆起曾被西方列强殖民的痛苦历史,许多人把拉丁教名和英文名字印尼化,如:Antoni、Heri、Joni、Mari、Stefani等。此外,夹杂外语和印尼语的名字在印尼也很常见,如:Ricky Hidayat、Lucy Wiryono。拥有这些名字的印尼人和周围的人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反而还觉得有点“洋气”。这种印尼化现象和语码混合现象反映出印尼人对西方文化是欣然接受的。

与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文化不同,中国文化对印尼原住民的命名习惯几乎没有太大影响,中国文化与印尼本土文化的融合只是体现在现今印尼华人的姓名之中。在荷兰殖民时代,印尼华人的姓名通过拼音形式表示,如Lie Kim Hok(李金福)。印尼独立之后,印尼政府鼓励并要求印尼华人改名换姓。1969年内政部又进一步敦促各级地方政府加速华人改名换姓的进程。许多人为了生计和生存,都纷纷改用印尼人姓名[7]。这种使用行政手段的强制改名表明,中国文化与印尼本土文化的融合是被迫的。印尼华人认为,改名换姓、割裂与祖先的联系是迫不得已的,因此力图在印尼化的名字中保留原有姓或名的音节 (按照方言读音),保持一定的文化传承[8]。因此,从印尼人的姓名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在融入印尼本土文化的过程中有外力因素。

(二)“本土文化―本土文化”融合下的印尼人姓名

历史上爪哇岛一直是印尼最发达的地区,爪哇传统文化对印尼许多部族产生了深刻影响。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是一种本土强势文化与本土弱势文化之间的融合过程。在印尼人的姓名上,这种反映还较为突出,如在前文提到的巴厘人姓名:Tjokorda Gde Raka Soekawati、Ida Bagus Sudjana。如果把那些带有种姓标志的词去掉的话,成为Raka Soekawati、Sudjana,都是一些典型的爪哇名字。

无独有偶,有的米南加保人的名字也受到爪哇文化的影响。例如:西苏门答腊省长候选人Irwan Prayitno。这个名字非常爪哇化,以至于地方首长选举时,一些老人不相信他是米南加保人。同样,很多米南加保人受巴达克人文化影响,把宗族的名字作为姓氏,置于名字后面。如:Hendri Chaniago、Indra Piliang、Anisa Jambak、其中 Caniagoi、Piliang和Jambak就是米南加保人各个宗族的名字。

四 印尼人姓名的特点

(一)名随人变

印尼人的姓名通常伴随它的主人一起成长。一个印尼人出生的时候会得到一个名字,如果幼小体弱多病或多灾多难,父母就会帮其换个名字。当他/她成年后将冠以名号,如果是贵族出身还加封头衔。女子出嫁后再冠以夫名。接受学历教育后还可以冠上学衔。事业有成后如果原先的名字比较低俗还将改名,如取得军衔和教衔更要置于醒目位置。故有人戏称:富有的印尼人名字很长。

(二)崇尚名誉

印尼的名字往往还包括各种头衔 (gelar),大致可以分为五类:皇室和宗族世袭头衔、宗教头衔、教衔和军衔、职业头衔、学术头衔。先看几个2009年新当选的人协代表名字:

KH.Muslihuddin Abdurrasyid,Lc.M.Pdi.穆斯里胡丁·阿卜杜尔拉希德哈吉长老、学士、伊斯兰教育学硕士,Prof.Dr.Ir.Hj.Darmayanti Lubis达尔马延蒂·卢比斯哈查、教授、工学士、博士,Kol(Purn).Drs.Jafar Nainggolan,MM.贾法尔·纳英戈兰退役上校、社会科学学士、管理学硕士,dr.Zulmiar Yanri,Ph.D,Sp.OK.祖尔米亚·延莉医生、博士、职业病专家,Dipl.Ing.H.Bambang Prajitno Soeroso班邦·普拉及诺·苏罗索哈吉、德国工学硕士,上述人名就像是一张张名片,带有各式头衔缩写,有的连印尼人都难以理解。尽管平时交往或是当面称呼并没有这么复杂,但是在正式场合印尼人还是会以带有头衔的全名示人。对头衔的乐此不疲反映出印尼人崇尚名誉的文化心理。

(三)讲究实用

印尼人的名字还带有实用主义色彩。首先,名字经常用来纪念某个事件或一段岁月。如:Irianto表示他的父亲曾参加保卫伊利安的战争;Subiakto是为了纪念他的父亲在Biak岛上服役;Pestiati是为了庆幸逃脱鼠疫 (pes)的危险等。其次,名字还被寄予某种精神和希望。如:Mohammad Batar,这里的Batar实际上是“mambangkik batang tarandam(重现过去的辉煌)”的缩写;Dian Bakti Kamampa,其中的Kamampa代表“Kepada Mama dan Papa(孝敬母亲和父亲)”。第三,名字用于迎合上层社会,逃避政治歧视。米南加保地区曾是全面斗争约章集团叛乱活动的根据地,很多米南人为了免受牵连,不得不改换带有部族色彩的名字。例如,一个叫Bastian St.Ameh的叛乱成员,改名叫Sebastian Tanamas,并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结语

人名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透过印尼人的姓名,不但可以看到印尼本土文化、巴厘―印度教文化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之间的明显差异,而且能体会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本土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融合,并看出印尼人具有名随人变、崇尚名誉、讲究实用的姓名文化特点。研究印尼人的姓名文化,不仅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印尼语、领会印尼文化的精髓,更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与印尼人的交往中增进理解,拉近距离。

【注 释】

[1]吴瑞明:《印度尼西亚语语言文化研究》,军事谊文出版社,2001年,第97页。

[2]Cathie Draine,Barbara Hall,Culture Shock:Indonesia(Revised edition),Portland:Graphic Arts Center Publishing Company,1991,p.86.

[3]纳日碧力戈: 《姓名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56页。

[4]参见 Wikipedia-Nama Indonesia,http://id.wikipedia.org/wiki/Nama_Indonesia,2011年1日22日。

[5]麦留芳:《东南亚人名与称谓》,王国璋译《东南亚区域研究通讯》2000年第11期,第58-123页。

[6]Kountjaraningrat,Manusia dan Kebudayaan Di Indonesia(Cet.18),Jakarta:Djambatan,1999,p.107.

[7]唐慧:《印度尼西亚历届政府华侨华人政策的形成与演变》,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第180页。

[8]可参考维基百科 -印尼华人姓氏:http://en.wikipedia.org/wiki/Chinese_Indonesian_surname。

Studies on Indonesian Names in Ligh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Integration

Chen Yang
(Department of Asian and African Languages,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Luoyang 471003,China)

Indonesia;Name;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Integration

The complex form of the name in Indonesia reflected the cultural diversity of Indonesia.Through various Indonesian names,we can not only see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Indonesian traditional culture,the Bali-Hindu culture,the Arab-Islamic culture and other tribal cultures,but also understand the integration of foreign cultures with local cultures,and of local cultures with local cultures.In addition,Indonesian names'features such as changing with growing up,respect for reputation,pragmatism are obvious.

C915

A

1008-6099(2011)05-0092-05

2011-01-23

陈扬,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讲师,亚非语言文学专业2009级博士生。

【责任编辑:陈 文]

猜你喜欢

本名爪哇姓氏
姓氏从何而来
有趣的姓氏
爪哇金丝燕:被燕窝拖累的小燕子
彝族本名中反映的命宫文化
姓氏拆解
读图
爪哇蜡染艺术里的中国元素探析
新发现
刘畅:狂狷抒情 恣肆写意
印尼六三茶叶生产商推介爪哇乌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