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哮喘的发病机理与治疗探讨

2011-12-09李海岳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12期
关键词:白三烯支气管气道

李海岳

(罗定市中医院,广东 罗定 527200)

小儿哮喘是儿科较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病症。据相关资料显示,该病的发病率较高,发达国家的发病率约为10%,我国小儿哮喘的患病率在1.97%以上,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小儿哮喘属于慢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特点,给患儿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1]。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临床对小儿哮喘的发病机理及治疗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通过合理的用药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哮喘的发生次数、缩短病程甚至有望治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9月我院儿科共诊治小儿哮喘患者38例,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在1~6岁之间,平均年龄3.6岁;经我院B超等相关检查,均确诊为小儿哮喘。

1.2 发病原理

小儿哮喘是刺激作用于气管、支气管而引发的,以广泛性气道狭窄为临床特征的反应性疾病。随着环境的改变,反应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遇刺激容易复发。因哮喘患儿的气道反应性较正常高,因而对刺激的反应性较强,正常人可以承受的刺激则能引起患儿的支气管痉挛、粘膜水肿及分泌物过多等病变,进一步发展将导致支气管的广泛性狭窄[2]。临床对小儿哮喘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就其发病的诱因分为外源性、内源性和混合性三种。其发病机理如下:①外源性:医学研究及临床实践证实,外源性哮喘是因患儿接触过敏原后,抗原将这种刺激传递给体内相应的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特异性的抗体IGE,该抗原具有亲细胞性,附着在支气管粘膜的细胞上,此时患儿即为致敏状态;若患儿再次与过敏原接触,体内的IGE抗体就迅速将游离端与过敏原产生的特异性抗原结合,同时借助三磷酸腺苷、钙离子及各种反应酶的作用,使支气管粘膜细胞脱粒释放出组织胺、嗜酸白细胞趋化因子、中性白细胞趋化因子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诸多介质。这些介质直接刺激支气管粘膜,导致平滑肌痉挛;或刺激迷走神经,传入神经中枢,再由副交感神经将刺激传导给支气管平滑肌,产生痉挛,导致哮喘的发病[3];②内源性:此类哮喘指非过敏原因引起的哮喘,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患儿呼吸道受到细菌或病毒侵袭,气道黏膜被破坏而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引起哮喘的发作。外界感染引发的咳嗽、浓痰及上、下呼吸道感染症状,进而出现喘息症状;③混合性:由上述两种原因相间或相继作用而引发哮喘。内外源因素共同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气道粘膜水肿、上皮脱落混合细胞碎屑、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进而引起支气管粘膜肥厚与支气管内粘液栓塞,造成气道腔狭窄,致使气道阻力增加,出现哮喘。

1.3 治疗方法

当前临床治疗小儿哮喘的方法很多,以药物治疗为主。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对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有重要作用。现将临床常用方法简介如下。

1.3.1 糖皮质激素治疗

糖皮质激素治疗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方法,根据给药途径的不同可分为以下3种:①吸入给药:临床上使用吸入治疗的糖皮质激素主要有丙酸培氯米松、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环素奈德及糠酸莫米松等。通过局部给药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优势,是目前迅速缓解症状和联合治疗的常用药物;②口服给药:临床常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以强的松、泼尼松、氢化泼尼松等为主,此类药物适用于患儿病情急重且需长期给药治疗者,一般初始用量为15mg,根据病情逐渐减量。如适应证选用不当或药量过大,将引发较多的副作用。需注意:开始治疗时要使用足量药物,症状缓解后,减小剂量或改用吸入激素代替,使用过程中不能突然停药,避免导致撤停综合征或反跳现象,长期服用会引发Cushing综合征、肌肉萎缩、水钠潴留、易感染、消化性溃疡出血、精神兴奋、失眠等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应用率相对较低;③静脉给药:此治疗对患儿具有严格的适应证要求,重度哮喘发作期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无显著效果,需接受外科手术忠者的围手术短期用药。静脉给药治疗时需注意:a.长期应用易导致水钠潴留,应严格观测患儿的出入量;b.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状时需采取联合治疗,同时密切注意痰液量及性状。

1.3.2 β2受体激动剂

β2受体激动剂是临床上缓解哮喘症状和预防运动性哮喘的最佳药物。按药物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效和长效两种。①短效: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常用的药物有丙卡特罗、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常通过吸入、口服给药。此类药物可在数分钟内起效,疗效维持数小时,是临床治疗轻、中度急性哮喘的首选药物,也用于预防。由于药物可产生骨骼肌震颤、低血钾、心律紊乱等不良反,故不宜长期使用;②长效:目前我国使用的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有沙美特罗和福莫特罗等均使用气雾剂或碟剂装置给药,给药后5~30min起效,平喘可维持12h以上,常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治疗,长期使用有依赖性。为降低其不良发应,提高依从性,临床常将其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使用。

1.3.3 茶碱类

茶碱类药物短效有氨茶碱,长效的茶喘平、优喘平等,剂型有片剂、糖浆、长效的缓释胶囊等。重症患者还可以使用静脉滴注茶碱,患儿首次用药时,常出现恶心、震颤、心动过速及心悸等不良反应。需密切观察患儿反应,逐步增大药量。

1.3.4 抗胆碱能药物

临床常用的抗胆碱能药物如溴化异丙托品雾剂或溴化氧托品等,通过阻断乙酰胆碱所致的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和粘液分泌亢进而发挥作用,具有使用方便、药物起效较快等优势,使用后30min内便可达到治疗浓度,且在血液中的浓度维持时间较长。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

1.3.5 白三烯调节剂

常用的白三烯调节剂有5-脂氧化酶抑制剂和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是治疗小儿哮喘的最新药物。当前国内以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为临床常用药物,具体的药物有:异丁司特、扎鲁司特和孟鲁司特等。此类药物通过拮抗患儿的气道平滑肌及部分细胞表面白三烯受体,达到抑制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释放半胱氨酰白三烯的目的,进而消除致喘和致炎源,使患儿症状得到缓解。适用于症状较轻的的患者,对重症患者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此类药品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1.3.6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色苷酸钠是临床使用的典型的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常用剂型为气雾剂,通过稳定肥大细胞的细胞膜,防治肥大细胞脱颗粒,进而抑制组胺、5-羟色胺、慢反应物质等过敏反应介质的释放,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适用于哮喘的预防,使用时不能中途突然停药,以免哮喘复发。此类药品起效较慢,需连用数日或数周,对哮喘发作期患儿无效。

1.3.7 抗组胺药物

常用的抗组胺药物酮替芬主要通过抑制组织胺释放达到治疗目的,色甘酸类药物主要通过防止支气管黏膜细胞颗粒脱落,阻断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起效,对支气管无扩张作用,不能用于急性症状的缓解。临床研究证实,在缓解呼吸通气方面酮替芬较色甘酸钠有明显优势[4]。

1.3.8 特异性免疫治疗(SIT)

特异性免疫治疗(SIT)简称脱敏疗法,是用低剂量注射变应原开始,逐次递增变应原注射剂量,最终使机体渐渐对变应原产生耐受性,从而达到控制过敏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当前唯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的方法。根据患儿发病的过敏原采用相应的疫苗,按照起始脱敏治疗阶段、维持脱敏治疗阶段、标准化SIT进行注射,最终达到治疗作用。SIT治疗哮喘具预防和治疗双重作用,疗效持久、副作用少,已成为治疗小儿哮喘的重要方法[4]。

1.3.9 免疫调节剂

临床常用治疗小儿哮喘的免疫制剂有卡介苗等。通过药物的转移因子、胸腺素、干扰素、免疫核糖核酸等作用,从而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反应。此类制剂安全、副作用小,可长期使用,是临床预防小儿哮喘及多种疾病的常用方法。

1.3.10 中医药治疗

根据“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及“脾虚生痰,痰阻气道,故见哮喘”的传统中医学理论,治疗小儿哮喘主要需调理肺、肾、脾三个脏腑。根据急性发作期分实喘和虚喘的中医辨证,制定理肺、补肾、和脾的治疗原则,常用的药物有浙贝母、太子参、冬虫夏草、天花粉、槟榔、甘草等。常用的方剂有蜂龙汤、清喘汤、麻杏石甘汤、七子定喘汤等。根据辨证及患儿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方剂、配伍及药物用量,可取得显著疗效。中药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低、适应性高等优点,同时中药方剂还可以对小儿哮喘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5]。

2 结果

分析我院小儿哮喘病例,其中外源性哮喘19例,内源性哮喘13例,混合性哮喘6例,均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其中显效16例,有效19例,有效率为92.1%,无效3例。随访1年,复发20例,复发率为52.6%。与国内相关研究数据比较有明显优势。

3 结论

小儿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患儿体质较弱,且哮喘发作反复、难以根治,直接影响患儿的成长发育及身心健康。长期治疗、预防需耗费大量精力,给患儿家长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虽然目前对小儿哮喘的发病机制研究尚不明确,但对其治疗却有了长足的进展。根据患儿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症状,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和辅助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通过长期合理预防可减少哮喘复发。目前临床常结合中药、针灸、穴位贴敷等对小儿哮喘进行治疗,疗效有了进一步提高,甚至可治愈,相信随着医学的发展,可摆脱哮喘对小儿的困扰。

[1]黎金莲.氨茶碱负荷量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小儿重症哮喘[J].海南医学,2007,10(6):128-129.

[2]柴鸣荣,林益群,陈健萍,等.小儿重症哮喘治疗探讨[J].中外医疗,2009,16(3):345-346.

[3]孙立维,郝志友.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08,4(5):243-244.

[4]姜尚林,智绪平,赵少岚,等.孟鲁司特单独治疗儿童轻度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6(5):659--660.

[5]黄月娥.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24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2(5):456.

猜你喜欢

白三烯支气管气道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儿童中心气道狭窄84例的病因及诊疗方法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进展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
喜炎平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其对白三烯水平的影响
孟鲁司特钠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