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2011-12-09梁增杰李坤浪

医学综述 2011年12期
关键词:使用率儿科抗菌

梁增杰,李 林,李坤浪

(高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高州525200)

抗菌药物是目前医院中应用最多的药品,临床广泛应用甚至滥用抗菌药物普遍存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增加细菌耐药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滥用抗菌药物也是近来超级细菌事件不断出现的原因之一,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医师或患者都十分重要[1]。为了解本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现对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儿科出院病历180份,其中男98例,女82例,年龄1 d至12岁。原发病:上呼吸道感染56例、肺炎45例、支气管炎27例、化脓性扁桃体炎5例、小儿腹泻21例、新生儿败血症10例、脑膜炎6例、其他(如黄疸等)10例。

1.2 调查方法 分别记录住院病历号、患儿年龄、性别、疾病诊断、住院天数及使用的抗菌药物名称、药物溶媒的选择、单次用药剂量、规格、给药途径、用药天数、病原菌检测情况、联合用药情况、疗效、抗菌药物的更换、出院带药情况等。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及药品说明书等资料,对调查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合理性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在抽查的180份病历中,122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7.8%。其中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化脓性扁桃体炎、新生儿败血症患者100%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小儿腹泻、脑膜炎等有指征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2.2 抗菌药物的选择 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排列前5位的分别为头孢硫脒(65.3%)、头孢哌酮他唑巴坦(22.6%)、红霉 素 (20.1%)、妥 布 霉 素(15.8%)、哌拉西林钠舒巴坦(10.6%)。

2.3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122份使用抗菌药物病历中,有82例联合使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率为67.2%。其中二联75例,三联7例。

2.4 抗菌药物的溶媒选择 大部分抗菌药物溶媒为0.9%氯化钠注射液,其次为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2.5 给药途径 使用的抗菌药物全部为静脉滴注,多为每日1次。

2.6 病原学送检率 在122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有12例作细菌培养,送检率为9.8%,多因为治疗效果不明显才送检,其中有8例检出病原菌并作了药敏试验。

2.7 抗菌药物的更换及出院带药情况 有32例更换抗菌药物或由单一抗菌药物增加至两联抗菌药物,更换率为26.2%,均为经抗菌药物治疗2~3 d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出院带药43例(35.2%),带药量一般为3 d用量。出院带口服的抗菌药多为头孢泊肟酯、阿奇霉素等。

3 讨论

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基本都使用抗菌药物,这并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2]。但少数患者可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此时可予以抗菌药物治疗。有时虽然没有用药指征,为防止继发细菌感染,临床医师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且疗程较长。儿科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身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滥用抗菌药物对儿童伤害更大,可诱发已知或未知的不良反应及后遗症。

本院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排在第一位的是头孢硫脒(65.3%),而青霉素类药物较少应用,这可能与青霉素类药物作用时间较短、需要一日多次用药不方便有关。呼吸道感染大多数为革兰阳性球菌,选择青霉素类效果明显,青霉素类具有杀菌活性强、全身分布良好、毒性低、对敏感细菌感染的疗效好等优点,且价格便宜,应作为首选使用[3]。特别是对于出生后尚未用过任何抗菌药物的婴儿呼吸道感染,并不适宜选用昂贵的头孢菌素(如头孢硫脒、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或阿奇霉素,这样既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又增加了细菌耐药的机会。抗菌药物的品种不宜频繁更换,这需要严格按指征选择药物,一般患者应观察72 h,重症患者观察48 h后再进行药物品种与给药方案的调整,不能因为患儿家长要求换药而换药。

联合用药较多的是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联用,这并不符合《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因为β内酰胺类为繁殖期杀菌剂,大环内酯为快速抑菌剂,两者同用有拮抗作用。虽有报道认为两药联用对改善肺炎预后有益,但建议两药联用时先给杀菌药后给抑菌药,并不适宜同时使用。联合用药中还存在个别重复用药的不合理情况,如头孢硫脒与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同时使用,两者药理作用相同,同时使用可增加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组患儿住院期间抗菌药给药途径100%静脉滴注。这与患儿年龄小的特点有关,因为其他给药途径依从性差、不适合病情较重患儿。另外,家长也主观认为静脉滴注效果好,造成了无论住院或是门诊患者都是以静脉滴注为主。但是静脉给药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能够口服的应尽量口服给药。

儿科病原菌送检率较低,仅为9.8%。主要因为患者疾病治疗时间短,一般住院3~7 d,而细菌学检查一般需要4~7 d;另外患儿不配合,标本也难以留取。

李亚群[4]回顾性调查200例患儿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发现198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9.0%;单独用药、二联用药、三联用药使用率分别为22.5%、62.5%、15.0%;临床使用以头孢菌素为主,全部静脉给药,给药方法以每月 1次为主(占84.0%)。认为儿科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严重。肖志刚等[5]对7184例住院患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患儿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平均为81.16%,使用率排前4位的分别为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头孢他啶和阿奇霉素;病原学送检率为34.67%,主要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认为目前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级别高、病原学送检率低、细菌耐药性高。上述研究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监控和规范小儿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非常重要。

总之,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医师要严格按《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熟悉药品的说明书,掌握抗菌药物的用药指征,根据疾病情况、药敏结果、抗菌药物抗菌谱、抗菌药物作用特点合理用药;同时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安全性相对较高、不良反应较小的药品;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使用价格低的药物,减轻患者的负担。临床药师也要积极参与查房,协助医师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1]彭翠英,何周康,尤灿.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0,16(1):42-44.

[2]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

[3]廖为志,许广宏,张伟标,等.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调查分析[J].今日药学,2010,20(1):44-46.

[4]李亚群.200例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07,13(4):489-490.

[5]肖志刚.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耐药性调查[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7):579-581.

猜你喜欢

使用率儿科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小学体育器材使用率不高的现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