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MTCSOL)中医方向人才培养初探*

2011-12-09孙永林赵少钦周青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中医药汉语院校

黄 莺,范 波,孙永林,吴 非,赵少钦,周青

(云南中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票通过设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英文全称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简称MTCSOL)。设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汉语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教学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1]。

在这里,“高层次”是相对于当前海外各国汉语教师队伍总体状况而言,强调培养的人才接受的是研究生阶段的高学历教育;“应用型”是相对于科学硕士强调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而言,指出培养的人才更强调教学实践能力;“复合型”则强调所培养人才在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上的综合性。为达到“目标”的要求,《培养方案》将MTCSOL课程及学分也做了相应具体规定;除政治、外语两门公共课 (8学分),学生必须修满必修课和选修课各10学分,最后是4学分的教学实习。必修课的主干课程是汉语语音学导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导论、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和课堂教学研究。值得注意的是选修课的设置,《培养方案》的规定非常详尽,首先按语言、教学、文化、教育和方法分为大的5类,在每类下又细分为很多门课程,比如“语言”下设:①汉语语音概说②汉语语法概说③汉语词汇概说④汉字概说⑤汉外语言对比,“文化”下设:①中国思想史②当代中国概况③国际政治与经济专题④国别与地域文化⑤礼仪与公共关系⑥中华文化技能等等。

从课程设计来看,《培养方案》与目标要求完全一致,对于达到目标需要的各个层面包括语言能力、双语知识及能力、实践观摩都进行了系统的划分,成为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核心和基本指南。

各院校根据自身在语言、文学等专业方面具备的较强优势,在此基础上纷纷定出各校的大纲和课程计划。其中最早开展MTCSOL教育,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北京师范大学MTCSOL课程设计对于我们了解目前国内在该学位专业课程设置的情况是一个重要坐标。

除公共政治课和公共外语课,北京师范大学MTCSOL课程分为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第二语言学习策略与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及运用和教师综合素质5大类。以上课程设置紧紧围绕“培养目标”,着重在外语能力 (包括英语和其他小语种)、中华文化素质与文化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汉语教学能力4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经过几年的实践之后,MTCSOL的培养也走上正轨,及时为日益发展的对外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他们已经如种子一般散播到世界各地,为传播中华语言文化作出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海外中文教育的发展,纯文科模式培养出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自身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现:比如教学中过于强调语言知识而忽视对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造成学生在海外实习和工作时面临“第二次适应”;对文化和才艺方面的培养不够,学生认为“最实用的东西却只学了点皮毛”。

海外实习生反馈来的情况总体来看是,那些能够提高他们外语交际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文化适应能力的课程是他们海外实习过程中收益最多的课程。语言学理论、二语习得理论和汉语本体知识等课程虽然有用,但却远不如前一类课程来得重要、直接。

许嘉璐[1]曾提出培养存在的问题“第一个是形式主义的:用某种标准衡量一切,通融不得。”“第二个是形而上学。总以为受教育者什么都不知道,都要由我们滔滔不绝地讲。”

现在我们提出的实际是MTCSOL怎样在现有模式基础上更进一步,向特色和深度发展的问题。尽管总体上目前MTCSOL的教育基本能够满足“外向型、应用型、跨学科和跨文化”等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就此止步,不再进行创新和发展。从国内以及省内高校MTCSOL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的情况来看,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意:

①专业建设缺乏面向实际,仅仅满足于传统学院式的教学模式,满足于等、靠、要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拨款,没有自己长期专业目标的设计,没有专业化的投入和科学管理,培养的人才不适应市场需要。

②专业面过于狭窄,几乎所有院校的专业课都集中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学等传统汉语课程,这样大量的“重复建设”必然导致对外教师教学技能和内容的单一性,远远满足不了不同国家、不同年龄层次学习者的需求。

③理解传统文化的片面性。我们从大学中文系的视角,看到的是以中国传统文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并且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也是外国人理解的中国文化。然而从对外教育的实际来看,真正对文学感兴趣并且能够深入学习的毕竟是少数,学生对于中国功夫、中国饮食的兴趣要浓厚的多就是因为它们更加贴近生活也更容易通过实践来获得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感性认识。

④对目标国家的汉语学习者语言学习心理及学习策略的研究不够。如果我们的汉语教师接受的一直是灌输式的教育,那么他们在目标国家工作的过程中大部分也习惯用同样的方法,这对于习惯用体验式、研讨式甚至游戏式方法学习语言的学生来说是极其枯燥的。专家担心,不“适用”的教材、不“适当”的教学方法,不仅使海外汉语教育不会取得好结果,而且还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造成不利影响。

在目前状况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要发展突破,我们认为走“基本技能+专业特色化”而不单纯以语言为主的路线不失为可行,当然这里专业特色不是一些简单的才艺,而是扎实的“硬功夫。”作为中医药大学,中医方向应该成为主要的突破口,因为我们在培养MTCSOL上具有如下特色和优势:

①传统医学、针灸推拿、保健体育和食疗专业学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众所周知,这些都是学习中文和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眼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如果我们以这些文化符号为突破口,将汉语教学知识与实践和以中医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知识有机结合,必然会为MTCSOL的培养开拓一条新的路子。

②综合院校在语言学、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上的优势固然不言而喻,中医药院校其实在医古文、中医文献方面有很多既有中文功底又有古文献知识的教师,而且传统医学本身包含丰富的语言文学和文化知识;有很多传统医学的双语教师,他们经常到各个国家交流,传授中医药知识与文化,在对外教育方面很有经验;还有部分教师具有在国外教授汉语的经历和经验;同时也有外语和心理学专业课程,在专业整合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这些师资及课程与中文课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开发具有中医药院校特色,又符合MTCSOL培养要求的语言文化及专业课程。

③中医院校的对外教育学院每年吸引大量学习语言和传统医学的留学生,具有开展教学实习的便利条件。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和海外高校和机构的广泛联系,输送MTCSOL到目标国家进行实习。

我们要克服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门户之见,即那种只有语言专业的学生才能当好语言教师的偏见。殊不知就学生海外实习和志愿者反馈的信息,经常是学化学的却教了汉语拼音,学语言的教中文和国际贸易,学计算机的教中国文化史……这看似牛唇不对马嘴,但告诉我们一点,那就是国外在语言教师的任用方面弹性很大,评价标准主要是教学效果和学生反映等等,这与在中国的外籍语言教师的情况是一样的。在国内我们过于强调系统性和知识性,反而造成输出教师不得不在对象国进行“二次适应”。因此,在培养MTCSOL和设计课程方案时,我们必须紧跟国际市场,看到海外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真正需求,针对实际培养应用型人才。

中医药院校在对外教育方面的巨大潜力,长期以来为教育界所忽视。作为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中医药院校在对外教育方面担负的应该远远不只是培养专业学习者这么有限的工作,因为中医药院校在对外教育方面既有熟悉传统语言与文化的教学和师资力量,又有观摩和体验的场所,这是一般院校不具备的条件。中医药院校应该成为传统文化交流学习的大本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成为对外教育的亮点,促进对外教育的发展。

[1] 教 育 部 网 站: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58/info27658.htm《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说明.

猜你喜欢

中医药汉语院校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学汉语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