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

2011-12-01单宏健

青年文学家 2011年21期
关键词:发声声乐作品美声唱法

摘要:美声唱法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一门科学的有其自身科学系统的发声方法,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完善。美声唱法既追求嗓音完美又强调吐字清晰。在国内,各高校的美声教学所选用的歌曲以意大利歌曲居多,如何用美聲唱法演唱好中国歌曲,一直是声乐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美声唱法;声乐作品;发声;中国歌曲

作者简介:单宏健(1973— ),男,江苏扬州人,乌克兰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声乐硕士,扬州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理论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1-0128-02

歌唱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它包括歌唱的呼吸、发声、共鸣、歌唱中的咬字吐字等等。其中最为基本的是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通过气息冲击声带而产生声音,声音在经过共鸣腔加以扩大及美化,从而产生优美动听的声音。在歌唱活动中呼吸、发声、共鸣这三者是同时存在、共同演变的有机整体。

在声乐教学中,大多时候是采取一些精典的外国作品作为教学曲目,也常常听到一些学习美声唱法的人演唱中国歌曲很不自然,不如外国歌听着舒服,感觉声音不如唱外国歌好听。有很多学生把中国歌难唱当做唱不好中国歌的理由。但是,我们毕竟是中国人,唱不好中国作品始终是令人遗憾的,西方人能用美声唱法演唱好自己本土语言的歌曲,作为中国人没有理由不去研究怎样唱好自己的母语歌曲。

老一辈艺术家应尚能先生提出,美声唱法演唱好中国作品的关键是如何把美声唱法与中国字结合的问题。民族唱法提倡“字正腔圆”、“腔随字走”、“字领腔行”,咬字是行腔的灵魂,特别强调嘴皮子功夫。同样美声唱法也是要求吐字清楚,即“字正”,但与民族唱法的“字正”概念有很大差别。美声的审美原则是把声音的共鸣形象及艺术规格放在第一位。讲究旋律线条的连贯优美、一气呵成,不为歌词的语言韵律及节奏所限制,讲究以声传情,咬字要服从发声、行腔。在训练上既要咬清中国字,达到“字正”,又要使中国字的咬字发声符合美声唱法的艺术规格,不破坏声音整体共鸣效果,达到纯正的美化声音形象的“腔圆”。由于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语言基础、咬字、艺术规格上都存在很多的差异,所以不可一味的、机械的强调中国汉字的发声规律,使其背离美声唱法。这也反映了我国现今美声歌坛在演唱中国作品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咬字咬的死,声音紧,共鸣位置低,口腔音重,致使歌唱发声的整体形象与美声唱法的艺术规格有较明显的差距。

一、歌唱中的语言重要性

呼吸、发声、共鸣是美声唱法中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科学正确的呼吸,就不可能产生好的共鸣,嗓子的合理运用便是空谈。想要产生歌唱所需要的声音,必须用正确的呼吸方法,进而才会产生歌唱所需要的共鸣,这样目的才可以达到。但是强调呼吸的重要性不是歌唱者只单一的考虑呼吸,忽视辅助因素。辅助因素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语言,语言即歌唱中的咬字与吐字。语言是人类独有的特点,它使得歌唱艺术在传情达意上独具特色,使之升华超越。美声唱法实际上是从西欧专业古典唱法发展而来的,文艺复兴以后逐渐形成美声唱法。西方音乐大多是建立在多声部教堂音乐,复调音乐基础上,唱法本身没有脱离宗教音乐,在语言上大多是双音节,歌曲非常强调连贯性、柔和性,歌唱风格、形式、情绪、情感处理丰富多彩,美声发展到现在已不完全是文艺复兴时的唱法。现在唱十七、十八世纪的歌曲,还是用现在的唱法,只是不脱离音乐本身一些风格特色。现在的唱法,包括欧洲的歌剧、音乐剧、清唱剧等舞台上常用的唱法,都是美声唱法。美声唱法在语言上非常讲究科学的吐字,它要求吐字有力且放松,圆润而集中,吐字应与良好的声音加以融合,使声音在低、中、高转换的地方不露痕迹,使之巧妙“过渡”,美化声音。

二、共鸣是美化声音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共鸣是美化声音的重要手段。经常听到老师讲“唱歌时,声音要放在腔体里唱”,换句话说就是把声音放入“管道”里唱,那么问题就是声音怎样才能科学地进入管道,放入腔体。

首先,跟一开始提到的一样,正确的歌唱方法原动力呼吸是基础,但呼吸方法正确并不等于正确的歌唱方法,因为正确的歌唱方法还有在于靠声源、声道二者之间的协调。声源、声道、呼吸横膈膜、胸、腹在歌唱中缺一不可。具体讲,高音差些的学生,头声是重要的;缺乏共鸣的学生,声道调节是重要的;而那些共鸣好也有高音,只是歌唱技巧不完善的学生,无疑呼吸是最重要的。有句话说“歌唱是呼吸的艺术”。在整个歌唱过程中,呼吸始终不能脱离其核心元素—“咽腔”,不管什么唱法,都不能完全脱离咽腔。完全没有咽腔,声音就无法进入“管道”放入“腔体”。只有进入“腔体”的声音,才能正确完善的获得集中明亮的堂音,从而获得科学的共鸣。此种声音有金属光泽,柔和明亮,头、胸、腹三者间的共鸣协调。所以“腔体”是获得共鸣的非常重要的手段,是美声唱法的实质。明朝魏良辅音乐思想在唱法上强调“吐字、过腔、收音”等技法,他在《曲律》中写道:“听其吐字,板眼,过腔得宜,方可辨其工拙……”所谓“腔”就是“共鸣腔”,在明清以后使用非常广泛,它是声音类型、强弱、风格的简称,也是共鸣的标尺,其中指出的“共鸣得宜”就是指声区的转换无痕迹,很自然连贯。现代声乐证明,科学的美声发声方法(获得好的共鸣)是腔圆的保证,只有这样歌声才可以“声情并茂”,以声传情达意。

再者,想要获取好的共鸣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握声音的强弱,这是美声唱法美化声音的重要方式。人体声音共鸣区共分三个部分,第一共鸣区是头部后脑和头颈以及肩部位置。第二共鸣区是前额,鼻腔及上额部位置,第三共鸣区是胸腔位置。特别注意第一共鸣区,第二共鸣区不是单一指的发声点的位置,若是把第三共鸣位置向后移动和第一共鸣区及第二共鸣区,连接在一起,则完全形成了人体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有穿透力,共鸣丰满,反之声音干涩,难以入耳。所以必须先懂得声音“前”、“后”的道理,换句话说是先明白“开口音”和“闭口音”的关系,才能做到有强有弱的声音。所以无论哪个声部,如果做到“开”、“闭”、“前”、“后”协调的关系,声音“强”、“弱”关系就大体解决了。共鸣问题也就找到了答案。

共鸣的获得要分清“喉头”与“面罩”的问题,实际上“喉头”与“面罩”并是完全独立的,喉头如果相对放松、稳定,面罩自然要自然的多,共鸣当然也就好得多。反之则不然,意大利美声唱法本来就有“面罩学派”与“喉头学派”之理论。“面罩唱法”即“面罩学派”此种说法由来是因为歌唱中震动的部位在面部,包括鼻腔、额窦与蝶窦的共振,很像16、17世纪欧洲宫廷假面舞会中所带的面罩。“喉头学派”是指发声时注意力集中在对喉头的技巧控制上。由于歌者生理条件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音色与特征。两种唱法是否能永远共存最重要的是歌者根据自己的条件,科学准确来选择适合于自己自身各器官协调与搭配的唱法及处理。从而获得科学正确的共鸣,为之科学准确的演唱。科学规范的歌唱离不开“面罩唱法”和“喉头唱法”的合理运用,二者相互依存。

三、科学系统的发声训练

美声唱法在呼吸上要求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声音位置安放在“高位置—面罩共鸣”腔体里;而且要求声区统一、声音连贯、能强能弱的音量控制、声音灵活音质优美等。所以在训练中常采用无字练习或哼鸣练习来找声音的位置,已获得高位置的唱法。再者用意大利五个元音,或加上几个常用的辅音组成简单的音节训练。在五个元音中应多用u音来练习,因为u元音可以强迫内部力量来打开喉咙,它的喉位最低,发的声音最通,容易建立起u通道,使声音具有“管子声”。

研究表明,呼吸、发声、语言是美声唱法的重要条件,共鸣是美声唱法的必要条件也是美聲唱法基本元素,更是声乐艺术的内涵与精髓,只有科学、完善、准确掌握美声唱法的要素与规律,才能真正体会到美声唱法艺术的巨大魅力,唱出歌曲的真谛。

四、汉字的安放

要演唱好中国作品,当在追求美声声音形象的前提下,在咬字方法上打破中国传统手法,采用意大利语的5个母音,按照共鸣规则,训练声音的美声形象及共鸣位置;在声音形象以及共鸣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安放中国字。

歌唱需要语言,无论哪国语言,都是由元音辅音两个因素组成的。在汉语中元音被称为韵母,辅音成为声母。在意大利和其他外语中元音被称为母音,辅音被称为子音。在咬中国字时,一定要把母音、辅音和声音共鸣位置搞对。即把辅音形成部位放在口腔前半部,母音形成位置放在口腔深处,把声音共鸣位置放在面罩里,这样就可以把嘴的前半部分最大限度的解放出来。唇、齿、舌灵活自如,做千变万化的改变也不会影响声音。形成声母时,要清楚敏捷、释放快速、能迅速连贯准确的形成韵母,并保持韵母的腔体共鸣;行腔时遵循连贯的原则,形成正确纯正的美声化规格。不采取传统咬字将字头、字腹、字尾夸张支解的方法,而是采取美声唱法竖咬字、靠后咬字的原则。“歌唱家的嘴巴在咽部”,在咽部形成母音。在用中文演唱作品时,一是咬字发音符合美声唱法原则,而使声音形象与艺术规格达到一定标准。这样用美声唱法唱中国歌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五、结语

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以后传到其他国家,逐渐形成以意、德、法、俄等语言为基础的世界性歌唱艺术。我国引进美声唱法,已有许多年的历史,但是运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作品,一直是一个困扰已久的问题,用美声唱法演唱古老难度很高的汉语的却有很高的难度,但是我们相信,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中国汉语的发声歌唱同样能达到美声唱法的要求。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美声歌唱艺术已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爱,学习美声唱法的队伍不断扩大。“美声”作为一门艺术,亦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发声原理和规律。若想成为一名好的歌者、好的声乐教师,就必须掌握了解美声唱法的特点规律,沿着正确科学的途径刻苦练习。美声唱法的技术即基本功要求要扎实,是唱好美声的基础。但最终好的歌声是通过充满感染力的音乐及真挚的情感打动听众的。歌唱是一种借助音乐抒发内心情感的艺术,是人性化的,假若失去音乐失去情感的话,那么歌唱也就失去了它的艺术价值。因此,每个学习声乐的人都该不断增强音乐修养和文学修养,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我们要本着求实、严谨、不断进取的科学态度学习声乐,将其推上新的艺术高峰。

参考文献:

[1]黄友葵.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2]薛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3]吴李红.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之我见[J].音乐探索, 2010,(03) .

[4]张权.关于演唱中国歌曲的问题[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7,(01) .

[5]郭瑾.浅谈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J].黄河之声, 2007,(07) .

[6]朱敏.试析美声唱法演唱作品“中西兼顾”的可行性[D].西安音乐学院, 2007 .

[7]贺卫华.论歌唱中呼吸的重要性[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7,(01).

[8]刘福瑞.谈声乐教学中的三大要素——歌唱的呼吸、共鸣位置、打开喉咙[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04).

猜你喜欢

发声声乐作品美声唱法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浅析文化艺术修养对声乐作品创新的重要性
浅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体现
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分析
浅谈歌唱演员的基本演唱技巧
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
流行演唱元素在美声唱法中的运用
巴格达迪“发声”破重伤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