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学术书评的比较*

2011-11-25李彩霞徐筠

外语与翻译 2011年2期
关键词:语步书评英汉

李彩霞,徐筠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英汉学术书评的比较*

李彩霞,徐筠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比较了英语书评与汉语书评在语步结构和评价策略上的异同点。样本是英汉书评各30篇。Motta-Roth(1998)提出的英语书评普遍采用的语步结构M1-M2-M3-M4也适用于分析汉语书评,但汉语书评中以省略M4为特征的M1-M2-M3的语步类型则更普遍。就内包式语步类型来说,M2(M3)更受英语书评的青睐,而汉语书评更多采用M3(M2)的形式。英汉书评都表现为肯定评价多于否定评价的特点,但英语书评比汉语书评承载着更多的否定态度意义。肯定评价与否定评价在英汉书评中的语步1和语步4无显著性差异,而在语步2和语步3显著性差异较大。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学术写作的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学术书评;语步;肯定评价;否定评价

学术书评是学术写作的基本形式,可以为学术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美国波斯顿大学要求主修应用语言学方向的博士必须撰写一篇能达到发表水平的学术书评,而在中国,研究生学术书评撰写能力的培养一般未得到重视。关于学术书评的研究,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以Motta-Roth(1995)[1,2]和Hyland(2000)[3]做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然而,国内对学术书评的研究相对处于初始阶段,研究者或是从体裁分析(柳淑芬,2005)[4],或是从评价理论(唐青叶,2004[5];唐丽萍,2004[6];唐丽萍,2005[7];李健雪,2007[8])的某个角度对学术书评进行某一侧面的分析,笔者目前未见到把评价策略纳入学术书评的宏观体裁语步的研讨。

本文以Motta-Roth(1998)提出的英语书评结构图式及Martin(2008)[9]的评价系统理论为基础,把微观上的态度意义融入书评的整体语步结构对英汉学术书评进行比较研究,目的在于揭示英汉学术书评的异同点,并间接有助于研究生撰写学术书评能力的培养。

研究的样本由30篇英语书评和30篇汉语书评组成,英汉样本分别从近十年(2000-2009)四种英汉核心期刊中选取。英语期刊分别来自Applied Linguistics和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汉语期刊分别来自《现代外语》和《外语教学与研究》。从这四种期刊我们下载的语言学书评共412篇,为了保证样本的可比性,60篇样本均是关于二语习得或二语写作方面的学术书评。

一、语步结构的比较

在宏观分析过程中,我们依照Motta-Roth(1998)[2]提出的英语书评四语步模式,分析英汉书评的语篇结构。Motta-Roth根据每个语步(Move,缩写为M)在体裁篇章中扮演的角色和聚焦重点的不同,将英语书评分为四个语步:M1:介绍书籍,这一语步主要呈现该书的主题和主旨;M2:简介书籍内容,即让读者了解该书的内容轮廓和每一章节的概要;M3:突出该书重点部分,即对该书籍集中地评价;M4:概评书籍,书评作者在这一语步往往对书籍采取推荐或保留的态度并以总括性的点评来结束行文。研究结果表明,Motta-Roth提出的英语书评语步分析模式同样也适合于汉语书评,因为这种对书评的宏观体裁分析捕捉到了英汉书评共通的体裁特点。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英汉书评都符合标准式M1-M2-M3-M4四语步结构。针对交际目的的不同,差异和偏重在所难免。

通过对英汉各30篇书评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英汉书评中共有三种显著的语步类型。即线性结构、省略式结构和内包式结构。线性结构语步类型通常以M1-M2-M3-M4这种标准的语步类型为代表。研究表明英语书评更多地与M1-M2-M3-M4的语步结构相吻合,占到了30%,而这种语步结构在汉语书评中仅为16.6%。相比之下,汉语书评中以省略M4为特征的M1-M2-M3的语步类型则更普遍(达33.3%),而我们的样本中却没发现英语书评有此类结构。语步结构的差异体现英汉书评交际目的的不同。对M4的偏重与否清楚地阐述了英语书评的双重交际目的,而汉语书评则重学术价值、轻直露推销。样本中除了一篇英语书评出现M1(M2)(表示:语步M2包含在M1中,下文类似标示不累述)的情况外,内包式语步类型基本出现在M2和M3这两大中间语步,或是M2(M3);或是M3(M2)。就内包式语步类型来说,M2(M3)更受英语书评的青睐(达26.6%),具体以M1-M2(M3),M1-M2(M3)-M3-M4和M1-M2(M3)-M4的形式出现,可见英语书评习惯在简介部分(即M2语步)穿插点评,而此类语步结构在汉语书评中没有。相比之下,汉语书评更多采用M3(M2)的语步类型(达33.3%),倾向于在重点评价部分用事实内容支撑并增强论点的力度。

二、全文中肯定和否定评价的比较

书评中蕴含着多重而复杂的人际关系:包括原书作者,书评作者,编辑和预期读者。因此,书评作者在对书籍进行评价时,必须兼顾到其中复杂的人际关系。这就使得评价在构建书评者和学术界其它人际关系时显得尤为重要。Thompson&Hunston(2000)[10]定义评价为作者或说话人对其讨论的实体或命题所持的态度、立场、或感情。我们可以看到无论作者或说话人讨论的实体或命题是什么,他都会表明自己的态度,明确立场。

评价系统本身分为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级差(graduation)三个子系统(Martin,2008)[9]。态度子系统与我们的情感有关,包括情感的交流,对行为的判断以及对事物的鉴赏。我们对态度的分析可以以肯定或否定为轴线进行讨论,因为无论人们的情感、行为态度还是鉴赏评估,都会涉及正面和反面。

我们应客观地看待肯定和否定评价。就学术书评而言,对书籍“肯定”评价与“否定”评价的实质是书评作者与学术界的其他声音之间的对话和协商。肯定评价不仅能加强各类人际关系,而且能维护学术界的和谐氛围。但书评作者的赞扬意识理应适度,过度的赞扬亦不可取。与之相反的是,由于书评作者的评价行为代表的不仅仅是其本人的观点,在公开发表的意义上也是他所处的学术共同体的态度和立场,因此否定评价对特定的作者可以构成潜在的挑战和威胁。但否定评价不是恶意诽谤。只有通过讨论不同的观点才能构建新的知识,从而推动学科的发展。

研究结果表明英汉学术书评的微观评价部分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表1 英汉学术书评中肯定评价和否定评价的出现次数及各自在肯定和否定评价的总和中占有的比例

就英汉书评中整体的肯定和否定评价而言,我们看到英汉书评均表现出肯定评价远远多于否定评价的相似性。可见,英汉书评都倾向于使用肯定的,积极的话语,尽量避免使用否定的,消极的话语。这正如Hyland(2000)[3]所言,在学术书评中,赞扬是共同的,而批评则是特定的。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首先,不同于其它的学术写作,学术书评中包含了更为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书评作者不仅要与编辑协商,与所评原书作者构建平等的对话关系,还要尽量与预期读者建立团结一致的关系,以说服读者接受并购买书籍。其次,Brown&Levison(1987)[11]的礼貌原则也可以解释这一现象,既然礼貌用以建立并维持社会关系,避免误解、矛盾和社会冲突,因此肯定评价可以被看作是有效的礼貌策略以维护原书作者的积极面子,而否定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被看作是损害面子的行为,所以在书评中一般尽量减少或避免否定评价。

就英汉书评的否定评价来看,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t=2.053,df=58,p=0.045)。首先,比较而言英语学术书评的否定态度意义的表达比汉语更多。其次,英汉书评的肯定评价和否定评价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对等。我们可以推算出,英语书评中否定评价行为大约占肯定的49.5%(约为1/2),而汉语书评中否定评价行为约占肯定的27.1%(约为1/3)。可见和汉语书评相比,英语书评承载着更多的否定态度意义。这可能是西方文化更强调差异、个性和批判性的结果。英文书评作者通常不把对书籍某一方面的批评看作是对原书作者的不尊重,而看作是与原书作者之间的交流,同时是在为读者提供有根据的信息。而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和谐”,因此中文书评作者言语谨慎,注重与原书作者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我们的样本中,英语书评中有一篇书评对所评书籍进行了劈头盖脑彻头彻尾地批评,而汉语书评中如此“痛快”的批评是没有的。

三、语步内部肯定和否定评价的比较

从图1我们看出,当把肯定和否定评价置于语步结构中具体分析时,英汉书评中的M1和M4呈现出极大的相似性,而M2和M3受中西方文化因素的影响较大。

英汉书评都倾向于在M1和M4使用肯定评价来开始和结束书评。汉语中无一学术书评在M1开篇使用否定评价,30篇英语书评也仅有4篇在M1开门见山提出批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M1对书籍给予肯定评价有助于开篇展示书评作者的积极态度,为所评书籍营造整体的良好印象。同时,结束语篇部分的肯定评价可视为协调前面语步中提出的不同观点和见解,不至让批评显得太突兀以达到整体的平衡,抑或结尾正面强化以突显书籍的肯定的一面。从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来看,无论肯定还是否定评价,英汉书评的M1和M4都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图1 英汉书评各30个样本中各语步内部肯定和否定评价出现次数的比较

英汉书评M2语步中的肯定评价与否定评价均具有显著性差异(M2肯定t=3.604,df=41.946,p=0.01;M2否定:t=2.313,df=29.827,p=0.028)。图1让我们看到英语书评中的M2更多地包含肯定或者否定的评价特征。这和宏观体裁部分的研究结果即英语书评中更多出现M2(M3)这种内包式语步结构是完全一致的。英语书评作者更倾向于在内容介绍部分涉及对原书内容的取舍和看法。虽然M3部分的否定评价在英汉书评中基本呈现均衡分布,无显著差异(t=0.965,df=58,p=0.339),但M3中的肯定评价英汉则呈现极大地差异(t=-3.342,df=42.602,p=0.002)。表现在汉语书评的M3集中了大量的肯定评价,达到高峰,远远超过了英语书评。这可能与汉语书评作者习惯采纳的书评模式普遍相关。我们可以看到,汉语书评作者通常避免开篇批评,以试图削弱批评带来的人际伤害。随着语篇的推进,再用相当的篇幅渲染原书的优点,继而用小的篇幅谈及其非尽善尽美,有待改进之处,最后以“瑕不掩瑜”来结束全文。

四、结语

本文不仅对英汉书评宏观体裁结构和微观评价策略进行了分析,更为重要的是对肯定评价和否定评价这些评价特征在各个语步的分布做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揭示了英汉书评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分析了英汉学术书评的表现特征与其原因和交际目的的关系。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研究生撰写学术期刊文章和学术书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Motta-Roth D.Book Review and Disciplinary Discourse:Defining a Genr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ESOL 29th Annual Convention&Exposition[M].Long Beach,California,1995.

[2]Motta-Roth D.Discourse Analysis and Academic Book Reviews:A Study of Text and Disciplinary Cultures[A].I.Fortanet,S.Posteguillo,J.C.Palmer and J.F.Coll(eds.).Genre Studies in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Castello de la Plana:Publications de la University Jaume I)[C].1998:29-58.

[3]Hyland K.Disciplinary Discourse: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E-conomics[M].Harlow:Pearson Education,2000:48.

[4]柳淑芬.对比修辞:英汉书评比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1):104-108.

[5]唐青叶.书评的语类结构及其情态的力量动态阐释[J].外语学刊,2004,(1):51-55.

[6]唐丽萍.学术书评语类结构的评价分析[J].外国语,2004,(3):35-43.

[7]唐丽萍.英语学术书评的评价策略[J].外语学刊,2005,(4):1-7.

[8]李健雪.论实据性策略对英语学术书评动态建构的制约作用[J].山东外语教学,2007,(5):31-35.

[9]Martin JR,White P R R.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34-37.

[10]Hunston SG.Thompson.Evaluation in text:Authorial st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5.

[11]Brown PS.Levinson.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011-05-31

中南大学研究生培养扶持基金项目(2008);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项目(2010)

李彩霞(1977-),女,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语步书评英汉
书评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书评
书评
裁定书的语步结构分析
《重读〈石头记〉》书评
英汉石油学术论文摘要的语类结构对比研究
英汉量词分类及语法与表意功能的对比
中外光学学术论文摘要非常规语步的对比分析
专家作者与学术新手间的摘要修辞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