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结构转喻的理据

2011-11-24龚翼蓉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理据外延丑闻

龚翼蓉

(三峡大学,湖北 宜昌 443002)

“××门”结构转喻的理据

龚翼蓉

(三峡大学,湖北 宜昌 443002)

“××门”新词结构大量涌现,已成为一种新兴的修辞结构。本文从“××门”结构的认知修辞动因出发,以“××门”意义演变的过程为线索,挖掘此语言现象背后的转喻理据,即以外延内涵传承说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转喻在“××门”结构中为什么可能。旨在对语言现象到语言思维,语言表层到语言深层的认知过程作尝试性的分析与研究。

外延内涵传承;转喻理据;“××门”

一、前言

“××门”结构如显卡门在现代语言中使用广泛。国内专家学者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了研究,如刘桂兰、李红梅(2009)从模因论角度分析“××门”现象的来源、语言复制并揭示了语言发展进化的规律;李佳(2009)从构造、形成和运用三个方面对“××门”词族进行描写和分析,进而对附缀构词法的引进和汉化提出了看法。但如何从认知修辞角度来分析“××门”结构为什么可能,此类研究较为少见。故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徐盛桓(2008)构建的“外延内涵传承”分析框架(Denotation-Connotation Inheritance Analysis Framework)为理论基础,将网络收集的语料进行分类总结研究,从而揭示语言表层“××门”背后的转喻理据。

二、“门”的本义及“××门”的意义演变

《新华多功能字典》对“门”的意义归纳如下:1)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2)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3)途径,诀窍:门径,门道儿。4)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指一般的家庭。后来,名词可转化成量词,如一门亲事,一门功课等。

根据Pustejovsky(1995)的特征结构(Qualia Structure)理论,可以把“门”的语义图式概括为:门:[+出入口]+[+家族的一支]+[+途径]+[+量词]+[+姓氏]。“门”的这些意义反映了人类认知从具体到抽象的重要法则。

除了象形字“门”以外,又增加了新义,《新华多功能字典》(2006年商务版)的前言指出“门”作为后缀,表示“丑闻,不光彩的事件”等意义,例如伊朗门,电话门等,即本文所讨论的“××门”结构。

“××门”结构的意义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第一,原始阶段,它的始作俑者是20世纪70年代导致美国总统尼克松被弹劾下台的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从那以后,“门(gate)”就变成了政治丑闻的代名词。第二,国产阶段,“门”是由“gate”音译而来,第一个国产门是杭州上塘高架桥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这辆日本牌车的质量因此引起了置疑,后被称为婚礼门。第三,泛化阶段,“××门”结构再概念化,由丑闻性质的“门”转向具有轰动效应或炒作效果的重大事件的“门”,如快男门。

以上意义的转变依据的是什么模式?下面将从转喻的思维模式对其进行分析。

三、“××门”结构中的转喻

转喻,一直只单纯的作为修辞学研究,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认知语言学家(如徐盛桓,2008abc等)对隐喻和转喻进行了全新的研究,他们认为转喻也可以是认知域的映射关系,即目的域和源域,只是他们必须在同一个功能域中。现在,转喻已被看作是一种思维模式,很多语言现象就是人类转喻思维后的表现形式。

转喻涉及的是一种借代关系,它的转喻模式有:1)部分代整体2)整体代部分3)容器或处所代内容4)材料转喻物体 5)生产者代产品6)地点转喻事件7)地点转喻机构8)受控的转喻控制的9)原因与结果相代10)特定与普通相代等等。这些转喻模式是如何在“××门”结构中运用的呢?我们通过百度与Google两大引擎对“××门”结构进行了搜索(2010-5-1),其中百度有关“××门”的新闻达1200多条,Google达1800条,我们根据转喻模式对部分门结构进行分类分析,以期用转喻思维来解释“××门”这一语言现象。举例如下:

1)整体代部分:例1,这个夏天人们经历最多的莫过于各式各样的“门”:先是世界杯140 个精彩的射门,紧接着就是当下国内车坛一系列的漏油门刹车门熄火门。

例1中的漏油门、刹车们、熄火门均用了整体代部分的模式,这里用车这个整体分别代替了油箱、刹车、灭火器这些零件。

2)容器代内容:例 2,接下来是那个刚刚走过酒瓶门的××率一群贼眉鼠眼的丑星出来唱歌。例3,茶杯门——农民用乡长茶杯喝水被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例2,3中的酒瓶门、茶杯门及录音门均用了容器代内容的转喻模式,酒瓶及茶杯代里面盛装的酒和茶,录音机也相当一个容器,这里指代录音机所录下的内容。

3)地点转喻事件:例 4,尼克松深陷“水门”事件,政治生涯令人堪忧。例5,北影门的主角北影女-张雅茹身份得以证实。

以上两例中的水门及北影门是事件与事件地点相代,符合转喻模式,也符合语言表达经济的原则。

4)原因与结果相代:例6,最近,孙俪深陷资助门事件。资助贫困生,本是让人称赞的事,可在资助门事件中,资助一方与被资助一方却反目,原因让人费解。

“事出有因,事出有果”,“××门”结构表达了事件的核心内容,例7中的资助门、错字门都是因为资助和错字而引发的风波,它们都用来体现这一事件的结果。

我们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转喻已成为一种思维方式,解读着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现象。

四、“××门”转喻结构的理据分析

关于转喻为什么可能,认知语言学家徐盛桓(2007abc;2008abc)从认知与心智角度构建了“外延内涵传承”说的分析框架。所谓外延内涵,即每一个概念都有它一定的外延内涵,例如杯子,它的外延是各色各样的杯子,内涵是人们用于盛装液体的工具,有易碎甚至保温等特性,杯子所有属性的总和即内涵。转喻之所以可能,是因为转喻所涉及的两个概念(源域和目的域)在内涵外延有传承关系(Inheritance)。其基本观点是:

作为一般的认识,x与y原来不属一类,经过分类的格式塔转换后在认识上归属一类(W)了,就可以说二者都继承了W的属性,因而x就具有y的基本属性。分类的格式塔转换之所以能发生,这里的关键是y在Y类基础上越出Y类。y是Y类,是指y是Y的外延并具有Y的主要和基本属性;但从y的内涵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来说,又可能同其他类的事物的内涵所涉及的某种情况相似。在这里,作为 Y的外延,先继承了 Y类内涵的主要内容,并以其内涵的某些内容(如Β)同 x联系起来,使原来从外延来说属于 X类的x其内涵内容之一的Β得以彰显,从而以Β为特征与y临时归为同一类(如W);或者说,这是x和y“引入了常常人们所忽略的更高层次或更为抽象的联系”,使得用y喻x成为合理的、可通达的(2008c:6)。

“××门”结构可以从这一角度作出解释。门的外延是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门,内涵是门能遮风挡雨、能确保安全,是人们出入的必经途径,同时也具有遮掩真相、揭发事实的功能等,门的其他属性还包括它的制作材料、形状、性价比、质量等。至于门的内涵与外延是如何传承的关键是看它们的哪一部分会得以彰显。那么从门到“××门”是如何成功传承的呢?如下图所示:

图1 “门”到“××门”的外延内涵传承关系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从“门”到“丑闻”再到“轰动效应”,始终有外延内涵关系的传承,才使得“××门”结构的转喻成功。徐盛桓(2008)将转喻为什么可能理解为一个简单的表达式:

CONX‖[A是B]META/O(即在特定语境下,隐喻和转喻可以抽象为“A是B”)。

结合本文所讨论的“××门”结构,参照“门”的外延内涵传承图,我们可以理解,门(A)是丑闻(B1),也是轰动效应的事件(B2),它们之间的转喻依靠的是本体 A与与喻体B进行了认知上的联系,是B在特定语境下对A作出还原的认知效果。门通过功能属性之一(遮掩曝光)与丑闻产生认知联想,即丑闻需要遮掩,如果遮掩不当即将曝光,一旦曝光,必然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故丑闻又通过社会属性与轰动效应产生认知关联,从而实现丑闻是“轰动事件”的转喻。A、B1、B2三者之间的转喻是层层递进、层层相扣,在特定语境中,发挥其作用,为“××门”结构的出现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五、结语

“××门”词族为何大量涌现,关于其背后的产生机制及思维过程李宇明(1999:146)提出了“词语模”的概念。本文认为这个“词语模”即现成的框架背景,可以是外延内涵传承关系,它很好地解释了“××门”这一转喻修辞结构为什么可能,为语言现象背后理据的探索提供了一个认知框架,也为更多的新词如“×奴、××族、××秀、晒××”等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

[1] Barcelona A. Clarifying and Applying the Notions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with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 update [M]//R Driven, R Poing (eds). 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Comparison and Contrast.Berlin,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2000.

[2] 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3] 李宇明. 汉语语法特点面面观[M].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4] 李佳. 试论类词缀“门”构成的“××门” [J]. 语文学刊,2009,5.

[5] 刘桂兰,李红梅. 从模因论角度看“××门”现象[J].外语学刊,2009,2.

[6] 沈孟璎. 试论新词缀化的汉民族性[J]. 南京师大学报,1995,1.

[7] 徐盛桓. 转喻为什么可能[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

[8] 徐盛桓. 隐喻为什么可能[J]. 外语教学,2008,3.

[9] 朱德熙. 语法讲义[M]. 商务印书馆,1997.

The Metonymy Motivation behind the Structure “×× gate”

GONG Yi-rong

The structure “×× gate” is very popular in language expressions. Based on the meaning changes of “×× gate”, this paper is inspired to investigate the rhetoric motivation of “×× gate” and to explore its metonymy motivation behind language phenomenon. That is, it analyzes why metonymy is possible in “××gate”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denotation connotation inheritance”. It is hoped to reveal the cognitive process from language phenomenon to language ming, from surface language to deep language.

Denotation-connotation Inheritance; metonymy motivation; “×× gate”

H05

A

1008-7427(2011)01-0085-02

2010-09-18

猜你喜欢

理据外延丑闻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从理据出发展开高品质评价——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走进文言文深处
造车这些人,谁还没点黑历史 汽车公司不想回首的11起丑闻
关于工资内涵和外延界定的再认识
入坑
爱情的内涵和外延(短篇小说)
英语中爱情隐喻及其认知理据分析
全译繁化机制的内涵、理据与类型
“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
澳大利亚:“走地”肉类再曝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