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应向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经验学什么

2011-11-24毕华

今日海南 2011年9期
关键词:城镇国际化城镇化

□毕华

海南应向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经验学什么

□毕华

核心提示

城镇化的过程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海南在城镇化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在世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浪潮下,海南该如何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则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全球一体化发展加快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组合,促使世界城镇化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海南城镇化的发展,不仅要充分吸收中国城镇化的成功经验,还应该站在世界产业一体化的高度,顺应世界城镇化发展的趋势,进行正确的定位。

世界城镇化发展趋势

世界城镇化发展的主流转向发展中国家。当前,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很高,一般都超过了70%,城镇化进入稳步发展阶段。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城乡二元结构明显,随着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的发展,城镇化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迅速城镇化的结果,使发展中国家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数量已占世界总数的70%。但这只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点低,城乡差别大,农村人口需要向城市转移的基数庞大,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大都市连绵区化。人口和产业向郊区转移是大城市扩散效应的结果。实践表明,只有向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扩散,才能达到大城市向外扩散的目的,才能保证人口和产业不再回流。所以,大城市人口和产业向郊区转移,主要造就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中等规模城镇。

另外,农村、小城镇人口和生产要素继续向更大规模城镇集中,是城镇化的传统演变方向。虽然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已经非常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城镇化进程已经结束。事实上,西方国家人口迁移的总体趋势仍然是由农村向城镇迁移,只是人口迁移的方向有所变化,不再更多地向大城市的市中心迁移,而是向大城市的郊区,或由小城镇向规模更大一些的城镇、主要是中等规模的城镇转移。

上述城镇化发展趋势,随着信息化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将进一步强化,从而加速推动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进一步融合。工业区、居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可以毫不困难地分布在广大的城市郊区,形成许多规模不等、功能各异、分工有序、相互补充的围绕城市中心的小城镇群。当若干个大都市区继续发展并连成一大片时,将形成更大规模的城镇化地区,即大城市绵延区。

城乡产业一体化。西方发达国家在推动城镇化过程中非常重视城乡产业的整体布局,形成城乡产业共融共生。因此,在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不能人为地把城市产业与农村产业分割,而应该把城乡产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布局和规划,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同时,实现城乡产业一体化。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定位

充分发挥城镇化发展的后发优势。我国正进入一个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时期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我国充分吸收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发达国家高度城镇化中产业、技术的溢出效应,借鉴城镇化发展比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发展道路的模式,立足于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发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后发优势,走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以国际化产业发展为支撑。世界城镇化发展实践证明,城镇化的实质内涵是城乡产业和各种生产要素的相互流动和融合,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过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产业发展的国际关联性更加强化,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和商品的国际化流动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这就要求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必须站在国际化、开放化的高度,大力发展国际化产业,通过国际化产业要素的流动和组合,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国际化奠定坚实基础。

形成国际化都市连绵区。我国作为一个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中的农业人口大国,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绝对不能封闭化培植城市和发展城镇化,必须站在国际化城市产业分工的高度,培植一批在国际经济社会发展中有重大影响的国际大都市,并以国际大都市为龙头,按照城镇产业职能互补的原则,在一定区域空间内,形成国际化的都市城市群和国际化的都市连绵区。

建立多层次开放式城镇结构体系。要根据各区域的实际,面向国际化产业分工格局的实际,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以产业、技术等经济关联为纽带,形成跨国界和跨区域的国际化大都市。这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一个基本定位。要使这种多层次开放式城镇结构体系真正建立和有效发挥作用,就必须建立跨区域的协调组织机构,强化协调机构的作用。

海南城镇化过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失地农民的保障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1、补偿机制不完善。土地红利的利益分配仍欠公允,缺乏可持续的补偿机制。2、就业保障不足。失地农民城市化创业、就业能力不足,短期培训无法迈过人力资本投入长期性的门槛。3、社会保障不健全。如对农民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机制设计不够健全。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机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分依赖土地财政,风险加大,影响政府投融资平台(城投公司及城市资产经营公司)的建设,导致政府的“角色”“财政能力”均出现问题。

征地补偿款得不到有效利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一般会获得一笔比较可观的补偿款,以保证农民失地后的生活与生产资金。但如果这些补偿款得不到合理利用,不但不能给农民带来收益和稳定的生活保障,反而会引发大量社会问题,甚至导致社会危机和家庭危机,与补偿款的初衷相违背。由于农民缺乏人力资本,缺乏创业经验,如果单纯靠农民自己创业,会出现各种问题,风险加大。

城镇化过程中产业链选择、设计与经济转型问题。城镇化进程中,既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要促进其经济形态成功转型,是一个必须解决的大问题。产业链的设计、构建和资源整合,必须充分考虑到各个地区不同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人力优势,使该地区的产业在未来市场中具备竞争力,并能有效增加当地的就业,保证失地农民有充分的就业机会。

对海南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海南小城镇建设的每一步发展是与海南经济和社会发展大环境相融共生的结果。因此,在新的发展时期加快海南城镇化建设,必须在全省范围内,坚持科学谋划、高标准定位,才能确保海南小城镇建设在科学的轨道上前进。

从海南经济发展需求上思考城镇化定位。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各项建设进程加快的同时,也促使许多农业富余人员转移到非农领域,需要人口转移平台和空间;新兴工业的发展增强了产业的聚集度,需要产业集聚平台和空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入小城镇潜在人口规模迅速增加,对社区、家政、信息服务业,物业管理等提出了新要求,需要三产聚集平台和空间。这些方方面面的要求都需要城镇化来构建平台。因此,海南城镇化进程,必须定位在可以有效推进产业、产品和就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可以推动经济资源重组整合,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上;必须定位在可以充分发挥城镇聚集效应和辐射作用,促进新兴工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刺激城镇多样化消费等经济需求上。

从海南社会发展需求上思考城镇化定位。随着海南交通、通信条件的根本改善,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服务覆盖能力和辐射能力将会不断增强,对服务人群的规模和资源分配占有额都提出了新的发展需求。解决这种发展需求,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改变人口居住的结构,提高城镇人口的居住比例,通过城镇化聚集人口,形成有利于社会事业发展的人口环境。在此基础上推进城镇化,有利于扩大城镇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从海南文化发展需求上思考城镇化定位。黎苗文化、热带海岛文化、热带雨林文化等都是海南的特色文化,要使这些特色文化在人文文化平台上融汇和提升,形成一种文化力、文化发展力和文化提升力,需要一个大文化场所,需要配套的文化设施搭建好大文化平台,进行文化信息、文化产品交流。而这一切都要依靠人口的聚集形成规模,形成人文文化内在需求这样一个不可或缺的环境和条件。因此,要从发展海南科技、教育和卫生的角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海南文化,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素质上为海南城镇化定位。

从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看城镇化定位。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城镇化,可以加强海南中心城镇和重点城镇之间的联系,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有序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实现以现代服务业、新兴工业促农、以城带乡,最终达到共同发展繁荣;可以更好地配置海南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进一步发挥城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提高海南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整体竞争力;可以发挥海南生产力的优势,使海南在区域经济中农业现代化、农区产业化的位置凸显;可以发挥海南城镇化的优势,把小城镇发展的比较优势变成发展强势和胜势。

从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需求看城镇化定位。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看,海南城镇化应当是人口分布密度、产业聚集规模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三者之间实现最佳组合的城镇化。因此,加快海南小城镇发展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全面节约资源,合理、综合利用资源,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不断提供和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形成对环境保护的自身需求,提升对环境保护的投入能力和管理能力,进而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控性。◎

(作者单位:农工党海南省委员会)

猜你喜欢

城镇国际化城镇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简述我国城镇老年群体轻体育运动的常态化开展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城镇化与报纸双赢——二论赢在守护这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