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城区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

2011-11-21熊建萍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11期
关键词:空巢健康状况子女

熊建萍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河南城区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

熊建萍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目的 研究河南省城区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方法 以老年心理健康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为工具对399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社会支持与是否空巢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主效应显著;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在性格、情绪状态、人际交往、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绝对空巢老年人的性格、情绪、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与社会支持有显著相关。结论 提高社会支持水平是改善城区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社会支持

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将达到90%,届时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相对于非空巢老年人,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1,2〕。社会支持是一个既包含物质环境因素,又包含个体认知因素在内的多维度概念,同时也是一种信息,它能够使获得信息的人感到自己归属于某个相互交流和相互负责的网络,因此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主要社会心理因素之一。家庭空巢可能导致老年人来自子女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减少,同时由于退休或健康问题来自同事和团体的交流也会减少,由此推测社会支持减少可能是影响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揭示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状况间的关系,同时为改善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可行性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河南省新乡市、郑州市和南阳市各选取100名空巢老年人和50名非空巢老年人为调查对象。空巢老年人包括绝对空巢组(子女全在外地或无子女)和相对空巢组(子女在同一城市,但吃住不在一起)。由于调查中的多种原因,导致51份问卷无效,最终有效问卷为399份,其中,绝对空巢组老年人129人,相对空巢组132人,非空巢组138人。

1.2 方法 采用吴振云等编制〔3〕的老年心理健康问卷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该问卷包含性格、情绪、适应能力、人际交往和认知功能五个维度,共50道题,采用4点计分法,为“不符合”、“较不符合”、“较符合”、“符合”,分别计1~4分。社会支持调查采用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手册中肖水源等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量表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量表设计合理,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较好地反映个体的社会支持水平。在调查前先对调查人员集中培训,统一指导语和调查时间。在调查过程中由调查员讲解,被试自填,由于身体原因不能自填者或文盲者可据其回答由调查员代填。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学分析软件包,组间差别性比较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空巢及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以社会支持平均数为标准,将研究对象划分为高低社会支持两组,同时以是否空巢为标准,将被试分为绝对空巢组,相对空巢组和非空巢组。以社会支持和是否空巢为自变量,以心理健康总均分为因变量,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主效应显著(F=7.19,P<0.01),具体表现为社会支持水平较高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社会支持水平低的老年人。是否空巢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主效应显著(F=4.76,P<0.05),绝对空巢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相对空巢组和非空巢组(P<0.05),相对空巢组与非空巢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和是否空巢对心理健康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0.98,P>0.05)。见表1,表2。

表1 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s)

表1 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s)

组间比较:1)P<0.05,2)P <0.01,下表同

绝对空巢组 129 2.91±0.41 2.72±0.47 3.05±0.46 3.12±0.542.67±0.46 14.47±1.69相对空巢组 132 3.11±0.39 2.96±0.41 3.07±0.50 3.24±0.49 2.71±0.52 15.09±1.57非空巢组 138 3.18±0.37 3.09±0.51 3.13±0.41 3.19±0.46 2.69±0.44 15.28±1.78 F 2.971) 4.932) 2.01 3.191) 1.04 4.761)

2.2 绝对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

相对空巢组老年人和非空巢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明显,因此在此只对绝对空巢组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相关分析。见表3。

表2 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s)

表2 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s)

组别 n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支持利用度 总分绝对空巢组 129 19.46±5.01 8.65±3.74 6.97±2.96 35.08±6.45相对空巢组 132 22.08±5.24 8.47±3.12 7.53±2.64 38.08±7.42非空巢组 138 23.11±5.10 8.54±4.01 8.10±3.06 39.75±7.16 F 3.461) 0.93 2.691) 2.931)

表3 绝对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各维度的相关系数(r)

3 讨论

本研究将空巢老年人分为相对空巢组和绝对空巢组,相对空巢组老年人尽管不与子女一起生活,但同在一个城市,联系较方便,而且可以经常相聚,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空巢的孤独,属于“分而不离”型。在被调查的绝对空巢组老年人中一小部分无子女,大部分都是子女外出工作长期不在身边,尽管可以电话联系,但相聚较少,很难及时得到子女的精神慰藉和生活照顾,属于“又分又离”型。本研究结果表明,将空巢老年人分为相对空巢组和绝对空巢组有一定理论和学术价值。由此也可以推测,绝对空巢老年人在心理健康方面显示出来的问题可能主要是由长时间的“空巢”环境所引发的,缺少子女的亲情和精神慰藉是引发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老年工作中,应特别重视对绝对空巢老年人的关心和照顾,尤其是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

社会支持是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观的支持,指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另一类是主观的支持,这类支持是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与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目前关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有两种假设:主效应模型(main-effect model)和缓冲器模型(buffering model)〔4〕。主效应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无论个体当前的社会支持水平如何,只要增加社会支持,必然导致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提高。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认为社会支持能缓冲压力事件对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保持和增进个体的身心健康。

本研究结果发现,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社会支持水平较高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社会支持水平偏低的老年人,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一致〔4,5〕,可见给予老年人丰富的社会支持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不同组别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的比较结果发现,绝对空巢组老年人的客观支持和总体社会支持状况明显低于相对空巢组和非空巢组老年人,在支持利用度上也明显低于非空巢老年人。绝对空巢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明显不足,客观原因可能是绝对空巢老年人独居一室,缺少与子女的人际互动,有的老年人还会由于老伴、兄弟姐妹、亲密朋友先后去世,导致家人、朋友、邻居、同事支持明显减少。主观上,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自身健康状况变差,参加社会活动次数明显减少,来自社会团体的支持也会降低,更主要的,可能空巢老年人自身并没有意识到社会支持对自身心理健康的作用,因此主观上不可能主动寻求支持,对于来自社会的支持也不能有效利用。因此,社会在给予空巢老年人更多关注与关爱等的同时还要大力宣传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价值,使他们认识到社会支持的重要性,从而有意识地寻求支持,利用支持,实现空巢老年人的心理自助。

绝对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结果再次证明社会支持水平与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除了认知功能是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退化导致外,性格、情绪、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都与社会支持有不同程度的内在相关。因此提出建议:①社会应尤其重视绝对空巢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健康,给予其更多的客观支持和精神慰藉;②整合多渠道力量,形成家属、邻里、社区、单位综合关照体系,但家庭成员还应成为空巢老年人的主要精神支柱;③社区应大力宣传老年心理健康知识,提高空巢老年人的心理自助能力。

1 李德明,陈天勇,李贵芸.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7):405-7.

2 余昌妹,祝雪花,姜文莉,等.温州城乡585例空巢老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6):751-3.

3 吴振云,许淑莲,李 娟.老年心理健康问卷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1):1-3.

4 陈立新,姚 远.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人口研究,2005;29(4):73-8.

5 王建英,崔冬梅,邢华燕,等.郑州城区老年人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40(5):917-9.

R161.7

A

1005-9202(2011)11-2068-02

2010年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B370)

熊建萍(1979-),女,讲师,主要从事发展心理学研究。

〔2010-10-11收稿 2011-01-06修回〕

(编辑 袁左鸣/张 慧)

猜你喜欢

空巢健康状况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