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败的力量——评《大败局十周年纪念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1-11-20杨吉

全国新书目 2011年3期
关键词:吴晓波政商商业

■杨吉

2000年之前,吴晓波还只是一个财经记者,非著名的财经作家,偶尔的财经时评人。因为职业上的便利,他至少采访过500家以上大大小小、各行各业、知名或不知名的中国企业。他还曾经或深或浅地参与到一些知名企业的新闻、行销策划中,目睹过无数激动人心的辉煌和令人揪心的陨落。所以,用“见过世面”、“开过眼界”、“有过历练”来形容彼时的吴晓波一点也不为过。至于他为什么不写企业的卓越、企业家的成功,却反其道而行之地写“失败”,大致基于以下两个缘由:第一,2000年左右,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及知名跨国品牌的进入,随着市场的日趋规范及竞争台阶的提高,随着网络年代的到来及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中国企业界终于迎来了激情年代的终结,一代草创型的民营企业家行将面临被集体淘汰的命运;第二,当人们向左,我就向右。这是迅速崛起、一飞冲天的品牌营销捷径。对于财经图书市场来说,也不外乎如此。如果读者读多、看腻了“成功学”,那么也不妨来读读“失败经”,不知死,焉知生,失败乃成功之母。

两册《大败局》,记录了过去20年间发生在中国企业界的、最著名的19起失败案例。案例中的企业名、主人公,个个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巨人、爱多、瀛海威、三株、太阳神、健力宝、科龙、德隆、华晨、顺驰、三九,史玉柱、胡志标、张树新、吴炳新、怀汉新(后改名骆辉)、李经纬、顾雏军、唐万新、仰融、孙宏斌、赵新先……这些人、这些事都发生在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试验之中。面对一个剧烈转型的年代,他们无所畏惧,勇于实践,积极投身于那个时代最大的实验,缔造其人生轰轰烈烈的事业。他们以自己的想法、胆识、行动打破了陈旧的体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们是改革初期的先行者,他们是市场经济的探路人,他们还一度是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带头者。然而正是这帮被亨利• 卢斯称为“最伟大职业”的群体,以自己的失败为代价,记录下了一个时代所有的光荣、梦想与悲哀。

吴晓波曾说,他“以史为鉴”地记录着中国企业的兴衰史,目的就是为了探寻“中国式失败”的基因。抛开书中的历史回眸、故事讲述部分不谈,两本书的初版序言,一则是“从中国企业的‘失败基因’谈起”,一则是“关于‘中国式失败’的思考”,值得细读。在吴晓波研究之下,中国企业遭遇败局主要有三大原因:第一,政商博弈的败局。它具体又分三种情形,即产权明晰化过程中的政商破裂、宏观调控中的利益分野、地方性利益竞争格局中的牺牲者。第二,创业原罪的困扰。人们至今缺少对一种简单而普适商业逻辑的尊重,缺少对公平透明游戏规则的遵守,缺少对符合人性商业道德的敬畏。第三,职业精神的缺失,主要表现为违背商业逻辑、企业家内心欲望膨胀、模糊了“野心”与“梦想”,“工程师+赌徒”的商业人格注定了企业难逃失败的命运。对于失败诱因的分析,既有国家宏观,也有企业中观,更有经营者个人的微观,可谓层层考虑,面面俱到。

“所有我们从苦难中学到的东西,都不会没有价值。”“对于一段不算太短的商业历史来说,失败并不可怕,甚至还值得期待。”当然,这是吴晓波的看法。你可以表示同意,也可以持不同见地。正如我在3年前评论《大败局ІІ》时所说,大败局中提到的英雄豪杰也好,乱世枭雄也罢,他们都是一群不甘平庸的人,都渴望一夜之间功成名就,从此超凡脱俗。类似疯狂的梦想加之刚刚赶上百废待兴、亟需改革的狂热的商业时代,梦想就容易成为痴妄。然而,商业终究是一个讲究规则,需要节制的游戏,任何超出能力极限的欲望,都将招致可怕的后果。

猜你喜欢

吴晓波政商商业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政商关系对数字政府建设的影响机制与理论进路
吴晓波:我的自信害了我
政商亲清,行稳致远
双面吴晓波:最有钱的文人,最纠结的商人
吴晓波的“IP证券化”?
明星人物以商业化透支声誉得不偿失
记录二十年商业社会的风云变幻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