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影摇风
——试论《提竹壶》

2011-11-16范勤芳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年11期
关键词:花货器形竹影

范勤芳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竹影摇风
——试论《提竹壶》

范勤芳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古人道:宜兴茗壶“无铜锡之败味,无金银之奢靡,而善蕴茗香”。特别是壶类造型,可谓是“方匪一式,圆不一相”。

生机;紫砂

紫砂壶器形逐渐丰富,样式日益增多,按大的形制可分为光货、筋襄货、花货。前两种器形更多的是以几何造形、线条上的变化来达到创新求美的目的;花货则是模仿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器物、人物等加以艺术抽象而制作出的紫砂壶。花货种类繁多,可分为四种:以自然界中的树木如松、竹、梅、柏、桃等形态艺术变形成树桩壶;以自然界的事物如瓜、果、鱼、虫等形象制作的象形壶;沿袭古代青铜、玉器、瓷器等各种器形变化而成的仿古壶;取材于人们现代生活创造出的新生事物而制作的紫砂壶。

提梁壶是紫砂壶中的传统壶形,有许多名士大家都做过,但托物言志,因人不同,做出的紫砂壶也就不同。

我的这把《提竹壶》就是结合提梁壶和竹子造型制作而成的,在中国传统中,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与梅、兰、菊被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它以其中空、有节、挺拔的特性历来为中国人所称道,成为中国人所推崇的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等美德的生动写照。

竹子它没有什么香味,但却能闻到了一股清气、清香,竹子在中国文人的理想世界里,给它附上了很高的品格。

用竹子的的高风亮节融入到紫砂壶的创作设计中,体现了紫砂壶的韵味和文化气息,成为更高层次上的艺术品。

《提竹壶》借用了提梁壶的壶形,是提梁壶的一种,大方端庄,肃穆凝重。

传说宋朝大学士苏东坡晚年不得志,弃官来到蜀山,闲居在蜀山脚下的凤凰村,他喜欢吃茶,对吃茶也很讲究。 苏东坡对于当地的紫砂茶壶总感美中不足,于是决定自己做茶壶自己用!他按照屋梁的样子来做茶壶。最后终于做了一把让他自己满意的壶,并且起名字叫“提梁壶”。因为这种茶壶别具一格,后来就有一些艺人仿造,并把这种式样的茶壶叫做“东坡提梁壶”,或简称“提苏”。

其实,这只是一个传说,“东坡提梁壶”可以说和苏东坡没有任何关系,因为,紫砂壶是明代中期才出现的,小壶更是到了明晚期才有,宋代都是喝点茶,还没有出现冲泡茶叶的饮茶方式。这个壶只是后人对一代大文豪曾在丁蜀居住的一种美好纪念而已。

所以说提梁壶是文人气息最浓重的壶形之一,这也提高了提梁壶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修养,《提竹壶》胎质细腻,色泽古朴光洁,稳重而挺拔,壶嘴为竹节型,遒劲曲折,壶把亦为节节竹段弯成,虽曲而不揉,展现了竹这一物德生长态势,有蕴含着不曲的生命力,壶身饰有蝙蝠图案,寓意年年有福,幸福圆满的美好愿望。

宜兴的紫砂壶艺人制作了大量品位高雅、韵味古朴的竹节壶。而实践表明,要做出一把好壶,必须反复思索、琢磨,体悟那些树的精、气、神,这样的作品才有内涵、有气质。

[1]《中国工艺美术大词典》吴山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

[2]《简明陶瓷词典》汪庆正主编上海辞典出版社1989年版

[3]《中华文物鉴赏》罗宗真、秦浩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猜你喜欢

花货器形竹影
月夜情思
紫砂花货的艺术特色分析*
偶感
竹影垂帘
铜铃山中
浅论北宋汝窑瓷器的风格特征与审美价值
艺术奇葩——宜兴紫砂壶象形器
浅谈紫砂花器
浅析紫砂《南瓜壶》的田园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