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炎黄的气势 中华的传统
——《吉龙如意》壶的创作意趣

2011-11-16蒋建军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年11期
关键词:茶具宜兴紫砂壶

蒋建军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炎黄的气势 中华的传统
——《吉龙如意》壶的创作意趣

蒋建军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从唐朝开始,品茶便成为了是我国自古而来的一件雅事,品茶自然离不开茶具。作为茶具的紫砂壶原产于江苏宜兴,泡茶不走味,藏茶不变色,盛夏不易馊。

紫砂壶;宜兴;吉龙如意

茶壶乃中国人家居生活必备之物,在由各种不同材质制成的茶壶中,又以宜兴紫砂壶名气最盛。宜兴紫砂陶起源于宋,历经明、清两代发展,到今天,紫砂壶的造型日趋丰富、完善。关于紫砂壶的起源,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中有记载,大意是:宜兴金沙寺有一和尚,常到陶工制缸的地方去,他利用陶工们丢弃的陶土,经挑拣淘洗,捏成胎,制成壶状,烧制而成。

制作紫砂壶的紫砂泥包括: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紫砂壶由这三种泥单独制造,或以不同成份配比,用不同温度烧成。独特的紫砂材质赋予紫砂壶理想的实用美:具有双重气孔结构,冷热应变性强,不易破裂,热天盛茶也不易酸馊。粗砂制成的壶易吸茶汁、蓄茶味。另外紫砂壶传热慢;不烫手,常年使用后越发显出其自然光泽。

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从造型上大体可分为三类:自然物体型(花货)、几何形态型(光货)、筋纹器形(筋瓤货)。另外还有一种分法是:商品壶、工艺壶。在紫砂壶上雕刻花鸟、山水和书法作品,始于晚明而盛于清乾隆以后,并逐渐成为紫砂工艺中独具的艺术装饰。不仅如此,紫砂壶的创作设计也不同于一般的工艺品制作,它要求设计者不仅要充分了解制作工艺和熟练掌握制作技巧,更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素养,这就要求设计者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表达紫砂壶深厚的内蕴。在充分了解紫砂壶文化的基础上我创作设计了《吉龙如意》壶。

该壶形制饱满,泥色古朴,质地细腻,壶身圆润饱满,壶身所饰书法形质规整,端庄清秀,飘若浮云,广采众长,冶于一炉,为该壶起到了点睛之笔,壶嘴设计成龙嘴的模样,顿生威武之气,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分时登天,秋分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为四灵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此,“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龙是华夏民族的代表!是中国的象征!正是因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精神的象征,表达了一种肃穆端庄的威武感,也表达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爱戴,符合作品主题,使紫砂壶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得到了一定层次的提高,在壶嘴、壶把与壶身的连接处采用了祥云图案做装饰,也为整个壶体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祥云作为中华传统元素的一种,素来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与作品题意相得益彰,与龙的组合更为该壶带来了一种和谐的艺术美,该壶整体造型威武大气,雄壮磅礴,赏用俱佳。

立足传统、继承弘扬、开拓创新,是我们新一代紫砂壶艺工作者肩负的光荣而艰巨任务。当代壶艺作品,应当具备强烈的时代气息,鲜明的民族特征,能够结合个人的文化素养,自然的审美情趣,抒发造型艺术语言,完美表达创意构思,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艺术感受,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富有强烈的个性,那么紫砂艺术就是具有真正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就能在传统的基础创造出更好更完美的现代新作品。

【1】《宜陶之膂》台湾《茶与艺术》杂志社

【2】《宜兴茶具-中国雅趣品录》台湾禧美术馆

【3】《宜兴紫砂陶艺》台湾南天书局据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猜你喜欢

茶具宜兴紫砂壶
《香林德水》茶具设计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美轮美奂的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