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漫谈《劲松》壶的创作

2011-11-16范惠萍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年11期
关键词:松间劲松清泉

范惠萍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漫谈《劲松》壶的创作

范惠萍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壶闻名于世,首先源于其独特的材质,还在于其独特的工艺技法,更在于其变幻莫测的创意趣味。

紫砂壶;松

自紫砂问世50 0多年以来,不断有精品传世,再之加上文人的参与,是紫砂壶具有了其他工艺品所没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修养,一度受到皇亲贵胄和平民百姓的追捧,纵观所有的紫砂作品,有些作品重视作品的理性法度,较为注重壶身线条的曲直变化,壶嘴的宜曲宜直,身段的或高或矮,通过这些来展现作品的精工细作,较好地展现了紫砂壶的使用价值;而另一些作品则更加注重内在的情趣体现,通过作品来表达一种蕴含的文化深度和怡然之趣。

但是无论是哪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嘴是曲是直,盖是平是高,都在乎于趣,有趣才能产生情感,怡养心灵,百玩不厌。毕竟,艺术讲究的是一种审美感党,这需要靠心声的共鸣,心灵的理解,才能达到。当然,它的实用性也十分重要,使用上的舒适同样也可以愉悦身心。“劲松”便是一件以意趣为宗旨的创新作品,审美与实用并存,既琢磨于外形的别致新巧,含义的深刻有意,也注意使用时的方便与顺畅。

《劲松》壶是我回读唐代诗人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时得到的灵感,尤其对其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颇有情锺,“明月、松林、清泉”,如果能把这种朦胧美丽的大自然意境寓于壶中,那该多好?于是乎,我经过多番修改和探讨,终于成功创作了《劲松》壶,该壶圆润饱满,泥色中透露着含而不露的光泽,形制优美,成功地把“明月、松林、清泉”浓缩在紫砂壶的情态里,壶体的壶把和壶嘴以松为题材,苍翠的松枝,遒劲的树干,表现得淋漓尽致,连那枝干上的树瘤都好似活的一般,引人遐想,壶嘴短小精悍,出水顺然。壶把比例协调,既稳定的整个壶体的重心,又显得古雅朴质。壶盖犹如一轮圆月又仿若一汪清泉,俯视而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好意境跃然于壶上,可谓巧夺天工。壶钮制成一枚成熟的松果形状,和壶身相辅相成,又表达了丰收的喜悦之情。在壶身的侧面,有一池“清泉”从上流下,沿着壶壁流淌,意蕴深厚,极富诗情画意。灵感源于生活而且高于生活,艺术并不是生活原形的再现。吸取自然形态和造型或是将自然形态的东西浓缩入紫砂壶的创作设计中,将生活中美的东西提炼出来,去粗取精,浓缩美化,进行创造,也就是追求自然生气的魅力所在,在创新中求突破,关键要抓住作品的意韵和气韵,最终达到神韵的境地。一件作品是体现作者本身的艺术素养、思想境界、技艺水平的综合反映。紫砂的成型工艺和其他陶瓷成型不一样,必须从设计选料到成形制作的全过程,由个人独立完成。所以说一件紫砂艺术作品的好坏,也全面反映出作者的综合素质。艺术是个性很强的东西,艺术必须走自己的路。时代的发展总是会带来不一样的变化,而时刻注意观察这些变化,思考这些变化,就能抓住创新的机会。但是创新必须依壶而定,而不是生搬硬套,倘若人人都只知道跟风随流,见梅花好,就去做梅壶,见莲荷好,就去做莲壶,总是一色的花样,又有什么意义呢?艺术需要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我们每个艺人都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心思,自己的想法来做壶。当然,前人的经验也是值得学习的,但学习的目的不是模仿,而是要将它融为自己的。层层经验铺叠而上,方能越积越厚,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既有精湛的工艺,又不失个性的紫砂壶。

[1]《紫砂春华-当代宜兴陶艺》香港市政局香港艺术馆

[2]《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中国美术家协会、日本中国陶艺交流协会

[3]《宜兴陶艺》香港市政局茶具文物馆

猜你喜欢

松间劲松清泉
庄劲松美术作品
清泉醋业
石上清泉
汨汨清泉:宁条梁“找水记”
书法
松间小旅馆
春行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digital valve control servo system based on CMAC-PID control method①
余劲松
古民居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