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污染场地分类管理程序与方法研究

2011-11-16单艳红王国庆张孝飞林玉锁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年12期
关键词:导则危害污染物

单艳红 王国庆 张孝飞 林玉锁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2)

中国污染场地分类管理程序与方法研究

单艳红 王国庆 张孝飞 林玉锁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2)

借鉴发达国家对污染物场地的管理方法,探索了我国污染场地分类管理的程序:从疑似污染场地的申报建档、疑似污染场地的初步调查、场地的危害分级、污染场地的详细调查、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到污染场地的治理修复,以及贯穿场地管理始终的环境监测。在上述管理程序中还缺失危害分级的方法,其他步骤已有相关技术文件支持。本文进一步构建了其中场地危害分级的方法:即根据污染源是否存在,污染物的性质、赋存状态、迁移性、含量水平,周围是否有敏感目标及其类型,分成不同的危害级别和管理级别,并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以江苏省八家氯丹、灭蚁灵生产企业场地为例,经初步调查和危害分级,将8个场地分为3类:B类场地(有1个场地)环境介质中无超标污染物检出,但场地上的有害废弃物需要处置;C类场地(包括3个场地)局部有超标污染物检出,但场地不具备详细调查采样和修复的条件,需要对污染区进行隔离处置,以降低人体健康风险;还有D类场地(包括4个场地)需要详细采样以确定污染范围并进行风险评估。根据最后一类4个场地进一步调查评估的结果,并考虑到场地实施修复的经费、技术可行性及场地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决定优先对其中1个场地实施修复治理。

污染场地;分类管理;危害分级;风险评估;修复

所谓“污染场地”,即因堆积、储存、处理、处置或其他方式(如迁移)承载了有害物质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或具有潜在风险的空间区域[1]。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污染场地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发达国家对污染场地的管理起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各国形成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法律体系和管理模式。国外污染场地修复的实践证明:污染场地的治理和修复要花费巨额投资,因而对污染场地的管理也逐渐趋于理性和务实。如美国超级基金的管理程序是:发现场地、初步评估(多是基于案卷调查)、场地调查、经过危害等级系统评分(决定是否列入国家优先处理名单)、对列入名单的场地进行修复调查和可行性评估(决定是否实施修复)、场地修复的实施直至修复完成从优先名单中删除[2]。

我国环保部门正酝酿出台《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3],在目前专门法律缺失的情况下暂时作为我国污染场地管理的法律依据。关于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修复的一系列技术文件也即将颁布[4-7],这标志着我国污染场地的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从我国技术经济现状考虑,我国还不具备对污染场地进行大规模全面修复的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这就更需要对污染场地进行分类管理,分轻重缓急采取不同的管理对策,以最小的管理成本最大程度地降低污染场地的环境风险。本文以江苏省八家氯丹、灭蚁灵生产企业场地管理为例,对污染场地的分类管理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

1 污染场地分类管理的程序

1.1 疑似污染场地的申报建档

污染场地责任人向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疑似污染场地的信息,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立本行政区域内污染场地档案,包括疑似污染场地的位置、行业性质、使用历史记录、利用现状,以及后续的土壤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等相关文件,并在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根据对我国企业数量及排污负荷量的调查分析[8],下列行业的场地需要关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电池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9]。尤其涉及这类企业关停并转、搬迁再开发的场地需要优先关注。

1.2 疑似污染场地的初步调查

疑似污染场地初步调查主要是针对场地使用历史信息的调查和少量的采样测试。调查的数据信息用于场地的危害等级划分(见1.3),以确定场地是否需要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

即将出台的《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4]规定了分阶段进行场地调查的方法、调查的内容、数据的评价判断等内容。其中第一阶段调查主要就是利用现场踏勘、人员访谈及案卷查阅分析,获得疑似污染场地使用历史、利用现状等数据信息,进行下一步的危害等级划分。

1.3 疑似污染场地危害分级

由于污染场地的污染物类型、污染范围和程度、场地所处的环境等千差万别,再加上场地修复治理需要高昂的成本,所以不可能做到同时对所有污染场地进行治理修复,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借鉴美国、加拿大的做法,制订了污染场地危害等级划分的方法,根据危害等级确定场地进一步管理的策略。

1.3.1 危害分级考虑的因素

(1)污染物性质:包括污染物赋存的介质类型(固、液、气态)、污染物毒性、含量水平与超标率。

(2)迁移性:污染物随地下水的迁移的可能性、随地表水迁移的可能性、土壤迁移的可能性(与坡度有关)、污染物是否可挥发、污染物随底泥的移动性。

(3)暴露受体性质:是否有对人体健康产生事实的或潜在的影响,周围是否存在敏感受体等。

1.3.2 场地危害分级方法

(1)以下情形的场地划为A类场地,无需进行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正常进行土地利用:

①场地没有污染源存在,场地从未从事过生产、经营、处理、贮存有毒有害物质,观察不到有害的环境影响。有毒有害物质的判断依据为《需重点审核的有毒有害物质名录(第一批)》(环发〔2005〕151号)。

②疑似污染区(如曾经的车间、仓库等)环境介质初步采样显示,无超过相关环境标准的检出,并且场地内不存在有毒有害废弃物,无需进行废弃物处理或处置,也没有明显的环境影响存在。

(2)以下情形的场地划分为B类:

场地及周边环境介质中无超标污染物检出,无需进行详细的场地采样调查,但场地上存在固体有害废弃物,或封装的液态/气态废弃物,需要进行废弃物处理或处置。

①场地及周边环境介质有少量超标污染物检出,但场地不具备进一步详细采样的条件,采取局部清理、隔离处置。

②场地及周边环境介质有超标污染物检出,但是场地周边1km内没有敏感目标(如居民点、饮水井、渔场、蔬菜地等)。

(4)以下情形的场地划分为D类:

场地及周边环境介质有超标污染物检出,并且场地周边1km内有敏感目标(如居民、饮水井、渔场、蔬菜地等),但未观察到对敏感目标造成实际的危害。

(5)以下情形的场地划分为E类:

场地及周边环境介质有超标污染物检出,场地周边1km内有敏感目标(如居民、饮水井、渔场、蔬菜地等),并且已观察到对敏感目标实际的危害,如食用农产品超标,或饮用水超标,或者有难闻刺激性气味,等等。

从A类至E类,场地危害等级依次增大,优先关注的程度也依次增大。一般地,D类、E类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

1.4 污染场地详细调查与风险评估

总之,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预习工作做得好,学习就会事半功倍,预习工作做得不好,学习就会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只有这样,才能学好数学。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中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调查所规定的调查信息内容用于场地风险评估。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5]规定了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的程序、方法和技术要求。导则规定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启动值(土壤污染物含量阈值),作为前期调查评价的标准,判断是否需要风险评估;导则规定了两大类用地方式下(住宅用地、商业和工业用地)6种暴露途径的暴露量评估方法,并推荐暴露计算模型和部分参数。

对致癌污染物,如果评估的致癌概率>10-6(或10-5,这是政策选择),则认为风险不可接受,必须对超过的场地区域进行修复;否则,致癌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必进行场地修复。对非致癌污染物,如果评估计算的非致癌危害指数>1,则认为非致癌危害超过可接受水平,需要对超过的场地区域进行修复;否则,非致癌危害在可接受的范围,不必进行场地修复。

1.5 污染场地的治理修复

风险评估结果证明场地需要修复的,由责任主体承担相应修复费用;对于历史遗留的、一时责任主体不明确的污染场地,可以借鉴美国联邦环保署的作法,先由政府垫付修复费用进行修复,再由政府追究责任主体,由责任主体承担相应修复费用,无法明确责任主体的场地修复由政府承担修复费用。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6]规定了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原则、技术筛选程序和修复技术要求,为场地土壤修复技术方案的制订及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提供了指南。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提供了场地修复目标值的计算方法,可作为场地修复方案制订和修复验收的依据。

1.6 监测与验收

一旦场地初步调查确定了污染源的存在,监测则贯穿污染场地管理过程的始终,从用于危害等级划分的初步采样监测,到风险评估的详细采样监测,或是修复工程的实施与验收,都离不开场地环境介质的监测。《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7]规定了不同时期、不同目的监测的范围、监测介质、监测项目、监测点位的布设方法等。

2 污染场地分类管理案例研究

江苏省曾有八家氯丹、灭蚁灵生产企业,为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对八家已停止生产氯丹、灭蚁灵的企业场地进行环境调查,根据场地不同风险状况分类采取不同的环境管理措施。

2.1 场地信息资料的调查

根据前期对八家企业场地的档案卷宗查询、相关人员访问、现场踏勘,详细地了解场地的利用现状、企业生产历史、生产工艺水平、三废处置情况、场地用途历史变迁,判断污染源存在的可能性以及可疑的污染区域,以制订场地采样计划。场地现状详见表1。

2.2 初步采样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根据场地信息资料的调查,对场地进行实地勘查,制订初步采样计划。初步采样点位主要布设在污染可能性最大的场地区域,如曾经的生产车间、仓库、污水排放口、废弃物堆放区域,等。采样检测数据与《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中的风险评估启动值比较。此阶段采样只确定是否有污染(超标检出),不确定污染范围。

表1 八家氯丹灭蚁灵生产企业场地环境现状Tab.1 Environmental Circumstances of Eight Sites

2.3 场地分类

根据对八家氯丹灭蚁灵生产企业场地进行的信息资料调查和初步采样结果,按1.3中的规定将场地分为三类,见表2。

2.4 场地的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

根据以上筛选出的四家D类场地,进行的详细的采样调查,确定污染物超标范围,依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报批稿),考虑了8种暴露途径(见表3),对4家D类场地进行健康风险评估,评估结果如表4,管理建议见表5。

2.5 污染场地的治理与修复

风险评估的结果表明4个D类场地都需要进行修复。考虑到修复的经费限制、场地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决定优先对企业Ⅷ场地采取修复治理。

3 结束语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城市的外延不断扩张,再加上产业结构和城市规划布局调整,以及国际履约的要求,使得很多污染企业停产、搬迁或转产,原企业场地面临二次开发利用。由于这类场地的基础设施配套、交通等区位条件大多比较优越,在当前我国土地供应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如何保障这些场地的环境安全使用,是关系到人居安全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大事。因地制宜地分类管理无疑是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的必经之路。

表2 八家氯丹灭蚁灵生产企业场地初步环境评估结论和管理建议Tab.2 Sites ranking and practice suggesting

表3 场地主要暴露途径Tab.3 Exposure routes in sites

表4 四家氯丹灭蚁灵生产企业场地健康风险评估结果Tab.4 Health risk assessment result of four sites

表5 四家氯丹灭蚁灵生产企业场地健康风险评估结论与管理建议Tab.5 Health risk assessment conclusion and management suggestion of four sites

Reference)

[1]李发生,颜增光.污染场地术语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7.[Li Fasheng,Yan Zengguang.Manual of Terms and Definitions of Contaminated Sites.[M].Beijing:Science Press,2009:7.]

[2]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The Hazard Ranking System Guidance Manual:Interim Final[M].Office of Solid Waste and Emergency Response:Hazardous Site Evaluation Division.Washington DC:EPN/540-R-92-026.

[3]环境保护部.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EB/OL].2009 -12 -25.http://www.zhb.gov.cn/gkml/hbb/bgth/200912/t20091223_183364.htm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Provisional Regulations of Soi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Contaminated Sites(Exposure draft)[EB/OL].2009 -12 -25.http://www.zhb.gov.cn/gkml/hbb/bgth/200912/t20091223_183364.htm.]

[4]环境保护部.场地调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EB/OL].2009 -10 -21.http://www.zhb.gov.cn/info/bgw/bbgth/200910/wo20091009550671773755. pdf.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People’s Republic ofChina.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Site Investigation(Exposure draft)2009 -10 -21.http://www.zhb.gov.cn/info/bgw/bbgth/200910/W0200910095-50671773755.pdf.]

[5]环境保护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EB/OL].2009 - 10 - 21.http://www.zhb.gov.cn/info/bgw/bbgth/200910/W020091009550671773755. pdf.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Guidelines for Risk Assessment of Contaminated Sites(Exposure draft)[EB/OL].2009 -10 -21.http://www.zhb.gov.cn/info/bgw/bbgth/200910/W020091009550671773755.pdf.]

[6]环境保护部.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EB/OL].2010 - 2 - 8.http://www.zhb.gov.cn/gkml/hbb/bgth/201002/W020100208572809009978.pdf.[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Contaminated Sites(Exposure draft)[EB/OL].2010 - 2 - 8.http://www.zhb.gov.cn/gkml/hbb/bgth/201002/W020100208572809009978.pdf.]

[7]环境保护部.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EB/OL].2010 - 3 - 15.http://www.zhb.gov.cn/gkml/hbb/bgth/200912/W020091223374051880140.pdf.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Guidelines for Soil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ites(Exposure draft)[EB/OL].2010 - 3 - 15.http.//www.zhb.gov.cn/gkml/hbb/bgth/200912/W020091223374051880140.pdf.]

[8]马京奎,舒庆.2007年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Ma Jingkui,Shu Qing.2007 China Statistical Yeatbook on Environment.[M].Beijing:China Statistics Press,2007.]

[9]国家统计局.GB/T 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EB/OL].2007 - 12 - 5.http://www.hntj.gov.cn/yz_xttj/tjzs/tjbz/hydm.html.[Nationg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GB/T 4754 -2002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of Industry[EB/OL].2007-12-5.http://www.hntj.gov.cn/yz_xttj/tjzs/tjbz/hydm.html.]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of Contaminated Sites

SHAN Yan-hong WANG Guo-qing ZHANG Xiao-feiLIN Yu-suo
(Key Lab.of Soi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Pollution Control,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China(MEP),Nanjing Jiangsu 210042,China)

In order to launching items of contaminated sites management,this paper draws lesson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about the management of contaminated sites in order to develop a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procedure of contaminated sites in China.The preocedure involves registration, initial investigation, hazard ranking, detailed investigation, risk assessment,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ite,and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There is no method of site hazard ranking in the steps of management files.This paper sets up the method of hazard ranking:based on presence of contaminants source,the property,status and concentrations of contaminants,release potential of contaminants,and presence of any major targets,contaminants ar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hazard,ranking levels and management levels and different management practices are taken to deal with the hazards.Taking eight sites which produce chlordance and mirex in Jiangsu Province as the samples,according to the initial survey and initial testing investigation,contaminated sites can be classified to three types:In the first type of sites(one site)sample was not found containing contamination that exceeds the standard level,but there is hazardous waste that needs to deal with in the site.In the second type of sites(three sites),Contamination of some samples exceeds the standard,but site conditions limit detail testing program.The isolation of contamination area is required to reduce health risk.Four sites need detailed testing program to confirm the boundaries of contaminant range and necessary information should be provided in order to make risk assessment.Considering the results of investig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in four sites,feasibility of technical solutions,financial budget and the advices of stakeholders,one site must take precedence remediation.

contaminated sites,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hasard ranking,risk assessment,remediation

X32.022

A

1002-2104(2011)12-0075-06

10.3969/j.issn.1002-2104.2011.12.013

2011-07-15

单艳红,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染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与修复。

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编号:201109052)。

(编辑:王爱萍)

猜你喜欢

导则危害污染物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药+酒 危害大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一)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二)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