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微博”力量不微薄

2011-11-15宋芳朱梁

党政干部论坛 2011年9期
关键词:政治

宋芳朱梁

“政治微博”力量不微薄

宋芳朱梁

一、政治微博的意义

(一)有利于网民进行监督

利用网络进行舆论监督是网民政治参与的一个基本手段,以前的网络舆论监督方式有BBS论坛“灌水”、“人肉搜索”等等,但随着微博这种方式的崛起,它迅速成为网络舆论监督的又一利器。

原本只是一件普通的交通事故案,但是“官二代”、“公安局长”这几个简单的关键词,借助微博的力量将李刚父子推上了风口浪尖。在众人的严密监控下,此事已经基本尘埃落定,责任人也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在这一事件中,每一个微博网友不但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评论者和记录者,他们不断转发的行为,就是推动事情解决的持续动力。尽管当事人李启铭并非政府官员,但是通过这件事,使我们认识到,通过微博的监督,人民对官员的监督不仅仅局限在工作的8小时之内,而且是纵贯24小时的不间断监督;不仅仅是对官员本人的监督,而且是对官员家庭的全方位的监控。这使人民对官员的监督更加立体了。2010年9月30日美国《福布斯》杂志曾对中国的微博现象作出评论:“就现在而言,中国人已经发现一种针对地方腐败的新工具,那就是微博。”

(二)有助于政府科学执政

知屋漏者在雨下,知政失者在网络。2010年9月10日上午,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凤冈镇发生一起因拆迁引发的自焚事件,三人被烧成重伤。受害人钟家姐妹欲到北京上访被截,由此展开一场微博直播。最后在舆论的密集关注下,此事的相关责任人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通过微博,民意不通过任何中介直接表达。人们将心里最想说的话通过微博传达出去,这中间甚至没有言语的润色和语法的纠结,简单直白的话语更直接体现人民的真实想法。这一事件将现实中屡次出现的暴力抗争事件推向了高潮,使得民生问题成为领导人时刻惦念的重中之重。江西省人民政府也因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诉求,促进社会和谐。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叶海林先生在谈到微博对政府决策的作用时说:“(微博)提供了一种非常便捷的民意表达工具,好处是把信息变得更透明,更透明的信息会为政府的决策提供非常强的指引作用。传统媒体的表达形式是不顺畅的,只有在网络的时候,你会看到它是直接的民意观点,在这种情况下,它的反馈是不失真的。”

当然对于网络民意,要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政府如果无视网络民意的存在,就会闭目塞听;如果过于相信网络民意,有可能会偏听偏信,仅仅依靠网络民意作出决策可能会缺乏科学性。在处理解决的过程中,要及时、灵活、谨慎,防止被一些虚假的信息所误导。

(三)有利于公民参政议政

2011年两会期间,有超过700名代表、委员热衷“织围脖”,微博问政成为2011年两会上民众参与国事的新兴渠道。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一些代表、委员就向博友发出了民意征集的邀请,征求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收集网友的意见和建议,起于草根的“围脖”从地方两会“织”到了全国两会上。“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我想它不仅仅是代表、委员的两会,更是全国人民的两会!本人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现通过新浪微博,向各位博友征集意见和建议。希望我能够成为您的代言人!”2011年1月18日,全国人大代表王明雯通过微博发出了这样一条消息。

微博在成为民意直通车的同时,无疑也会激发广大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人民通过这样一种方式,锻炼了参政议政的能力,当他们的意见毫无阻碍地在全国人民面前呈现时,这极大地改变了以往他们在政治参与过程中人微言轻的局面,使他们获得了极大的政治效能感。《环球时报》旗下的环球舆情调查中心最近进行的电话和网络在线调查显示,在使用微博的受访者中,71%认为微博提高了他们对政治的关注度。

二、政治微博中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微博在改善中国的政治环境方面的确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它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

(一)在微博上传播情绪,制造戾气,阻碍政治微博效能的实现

微博在促进公平道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巨大作用,但是在传播情绪,制造戾气方面的力量也不容小觑。

第一种情况是无意识地传播情绪。李启铭撞人事件中正是“官二代”这个关键词起到了吸引眼球的作用。不可否认,现实中的确存在贪腐、贫富差距、公权力运行、民生等问题,这种负面情绪日益积累,最后通过很小的一个事件引发网民的情感共振。李启铭案的出现无疑刺激了网民和社会公众最紧绷的神经,微博更是加剧了网民对这个问题的敏感反应,这对社会上仇官仇富心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意识地制造戾气。一些别有用心的“网络操盘枪手”利用微博恣意造谣,通过转发的数量,造成一种三人成虎的现象。仅仅制造出金庸先生逝世的虚假消息就已经引起巨大轰动,不难想象如果利用微博编造政治方面的虚假消息将会造成多大的后果。日本地震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士,在网络上散播我国盐场食盐受到核污染、食盐能防辐射等等虚假消息,微博的转发力量更加使得这一谣言在一夜之间传遍全国大江南北,不少地方掀起“抢盐潮”。“流言止于智者”。试想如果每个博友在转发盐慌消息的时候,稍微理性一点,就不会被人钻了空子,最后使国人落下“盐慌子孙”的笑柄。

(二)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政府议程设置失效,限制了政治微博效能的实现

在前博客时代,一般都是由传统主流媒介来决定该向受众提供哪些话题,该对受众如何呈现有关这个话题的各类信息。媒介能够通过其对新闻、时事与评论的生产及传播,有效地引导公众的注意力聚焦于某一些已经经过选择、给予限定和赋予解释的问题,同时忽略社会中现实存在的另一些问题,由此来“影响人们头脑中的图像”。过去几乎95%以上都是通过传统媒介来制定,政府是议程设置的主体。

而在政治博客出现之后,对公众议程的设置便不再只是主流媒介机构的特殊权限,政治博客者们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社会网络搜罗各色信息,同样有望创造独家新闻,引导舆论热点。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表示:“微博可以产生核裂变效应,形成信息的高速大范围传播,它可以让每个人都发挥过去只有媒体才能发挥的作用。”根据人民网、人大舆论研究所的监测,近年来中国老百姓热点议题中有34%是由草根推动的,普通老百姓日益成为议程设置的一种新主体。

宜黄事件发生当日,也就是《凤凰周刊》记者邓飞等媒体人的“围脖”,搅动、占领、引领、主导着网上舆论,其他海量博友则跟随他们奔跑呼号,铺天盖地的评论和转发信息把“九一八国耻日”这一热点给压过去。这就是博友主动设置议题的一个典型事例。

(三)数字鸿沟使得微博使用情况不均衡,民意反映不全面,制约着政治微博作用的实现

首先,数字鸿沟体现在空间上,我国存在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网络使用差异,在微博使用上也显而易见。在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发布的《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中显示,在各省级行政区域中,江苏省开通机构微博的数量最多,达279个,开通数量超100个的还有福建、广东、浙江、四川、江西五省。由此可见,经济发展程度与政治微博有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其次,体现在结构上的巨大差异。根据CNNIC的统计结果显示,不同的年龄和学历在使用网络方面的情况是大不相同的,这也大致决定了他们在使用微博参与政治方面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1 2009.12-2010.12网民学历结构

图2 2009.12-2010.12网民年龄结构

以上差别造成的数字鸿沟、结构失衡,使得微博反映的社情民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网络的“马太效应”。从长远来说,这对于我国网络政治参与具有根本性的阻碍作用。

三、完善政治微博管理的方法探析

(一)制度方面

改变微博的草根地位,给政治微博以合理的“名分”。现在连网络政治参与都处在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地位,更何况政治微博,因此,首先确定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地位是当务之急。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那么再好的想法与行为也可能引发纠纷。如果我国对网络问政、网络参政议政、网络监督没有详实的制度和法律保障的话,那么网络微博就可能被人利用以至发生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建构主义认为,事物是通过社会建构而存在的。当前,我国对现实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参与建构了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因此可以考虑在我国现行的政治制度体系框架下,结合实际情况,从整体战略上建立健全有关网络政治参与的分支制度体系,以内在制度为基础,加强外在制度体系的建设,用制度体系保障网络政治参与的常态化健康发展。

(二)法律方面

首先是要明确我国法律明文规定赋予并保障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权利。我国《宪法》总纲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其次,立法规范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行为。“法律没有舆论的支持几乎毫无力量”,同样的,舆论没有法律的保障更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尽管我国已出台一系列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比如,《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这为清理网络上存在的不良政治参与现象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些法律规章尚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立法的瓶颈在于网络犯罪的定性和试用难的问题。比如,隐私权,政务公开与党政机密,社会监督与造谣诽谤,言论自由与人身攻击等,没有明确的法规对其界定。有关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律法规建设还是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需要各界仁人志士的共同努力。

(三)技术方面

首先,完善微博的传播手段。研究人员参照海外国家和地区经验,结合国内政府机构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10条有利于政务微博健康发展的传播技巧——内容上体现行业和部门特点;权威信息原创发布,大众话题转发评论;鼓励基层、服务部门开设政务微博;使用亲民话语,注重真诚平等;合理配备人手;把握发布节奏和更新频次;注重多媒体的呈现效果;及时权威回应争议话题;针对重大事件设立专门账户;面对质疑保持“淡定”。

其次,强化信息把关人的作用。传播学理论认为,媒体对新闻报道的选择是信息传播的“把关”过程。微博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制造新闻,这就使网民面对纷繁复杂的过载信息时难以进行深入的思考,感性的刺激超越了理性的分析。“无边信息萧萧下,不尽资源滚滚来”。针对这一情况,相应的网络媒体要及时筛选合适的内容,使各位网民不至于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

再次,加速微博的建设。在电话调查中成功接触到的共842名被访者中,有81.7%的人表示“不使用任何微博”,另外18.3%的人表示“正在使用微博”。从这一比例可以看出,微博还不是绝大多数人的行为表达方式。这说明微博仍然属于新型、较为小众的媒体,即使在城市居民中,使用率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加强政治微博的建设,是提高政治微博使用效率的重要方面。

(四)伦理道德方面

其一,政府要大力发展网络政治文化,加强对网络政治参与的正面舆论引导。政治文化属于主观意识范畴,是人们对于政治生活的政治价值取向模式,它能够影响着政治体系中每一个政治角色的行动。发展网络环境中的政治文化,一定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标体系的基本内容,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发展网络环境中的政治文化和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来规避公民在网络政治中的盲目参与、无序参与和非理性参与,有效促进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步,必将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序。

其二,网络传媒要明确自身的角色规范。一些网站出于商业动机为了赚取浏览量而刻意制造耸人听闻的新闻话题。用激烈刺激的标题来吸引受众,在一些敏感、涉及道德底线的问题上设置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网络秩序的混乱。微博成为了他们炒作的种工具。网络媒体具有专业性,他们的自律对于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至关重要。因此要加强对网络媒体的引导,使博客或者网络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的阵地。

其三,树立网民的道德自律精神。马克思曾经说过:“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唯物辩证主义也认为,内因决定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来起作用的。因此,增强网民的自律精神与责任意识是根除政治微博不文明现象的根本与关键所在。

尽管在过去的一年中,微博以其蓬勃的速度跳入人们的视线,在惩治腐败、城市建设等许多热点问题上,中国网民都通过微博积极参与其中,但是它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的。政治微博在中国的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靠所有博友与非博友的共同努力。期待微博让个人的力量不再微薄。

(作者单位 安微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责任编辑 崔光胜)

猜你喜欢

政治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办公室政治
长抓政治生态
“政治问题”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领导不能“空喊”——必须从实讲政治
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