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销战略:找到“该做的”

2011-11-14■文/肖

中国石油石化 2011年13期
关键词:红方战术概率

■文/肖 阳

营销战略:找到“该做的”

■文/肖 阳

营销战略是“想做的”“能做的”“可做的”三个圆汇聚、重叠的部分。这部分很小,但这才真是企业所需要的,称之为“该做的”。

什么是企业的营销战略?

简单讲就是三个圆的重叠。第一个圆是企业的激情梦想,我们称之为“想做的”。这一点不必过多解释。但在现实中,不少企业只根据“想做的”就设定了自己的战略,这显然过于草率。第二个圆是企业的先天基因,我们称之为“能做的”。企业成长和个人成长是一样的道理,先天基因不同导致擅长的领域不同,发展方向当然要有所区别。第三个圆是行业的发展趋势,我们称之为“可做的”。

如果说前两个圆是从企业内部出发,这第三个圆就是从外部出发,考虑行业的走向和成长空间。这就是说,除了自己“想做的”、“能做的”,还要看未来环境允许不允许,可做不可做。营销战略要有前瞻性和提前量,这和人们炒股、炒楼是一个道理,当“傻子都赚钱”时你进入,就会发现“自己成了傻子”。

那么,如何找到企业“该做的”的事情呢?笔者提出四种解读方式,权作一家之言。

不可误读战术为战略

战略与战术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可以形成巨大合力。简单讲,就是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上,聚集企业研发、生产、物流、营销多部门的力量,打一场轰轰烈烈的歼灭仗。

这可以用管理学中的“蓝彻斯特平方原理”来表述。“蓝彻斯特平方原理”起源于二战中飞行员战术的运用。日本学者其后将之应用于营销,美国库普曼教授、戴明博士将其发展为商业竞争战略模式。

举一个简单例子。

假设战场上红方三个师,黑方一个师,双方每个师战斗力基本相同。如决战当然红方胜,但问题是红方把敌人全部歼灭掉,自己还会剩下几个师呢?

关于这个问题,营销老总们的直观判断各有不同。有人说,还是三个师。这显然不对,古语说“杀人一万,自损三千”,不可能一点损失没有。有人说,剩两个师。这也很可能不对。如果是“3-1=2”这样的简单问题,根本没必要探讨。还有人说,剩下一个师。这就更不对了。你三个师打人家一个,最后你死得比别人还多,未免太窝囊了一些。

“蓝彻斯特平方原理”表明,应该还剩下2.8个师,换言之,红方仅损失0.2个师的兵力,就消灭了全部敌人。也就是说,部队战斗力和数量之间是平方关系。3的平方减去1的平方,得数为8,而8则近似等于 2.8的平方。

换一种情况,如果红方还是三个师,而黑方是六个师,红方采用每次打一个师的方法,不但可以消灭敌方六个师,而且自己即使不补充兵员也还会有一个半师以上的兵力。

这就是战略的魅力。制定营销战略,必须懂得“平方原理”。当所有资源集中在一个方向上时,产生的效益将是以平方形式激增的。

现实中,我们发现许多企业的营销战略是发散的,形不成整合力。

从架构上,产品、价格、渠道、促销,4P无内在联系,都要做好,都没做好;从手段上,公关、广告、促销、终端、渠道,各有一套思路,关联性不够高;从区域上,各大区之间缺少联动、各自为战,经验不能交流、队伍不能协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营销战略战术的制定是高于一切的先导。供图/东方IC

用《亮剑》中李云龙的话讲,一个连一个连地上去送死,这叫“添油战术”,为兵家大忌。如果对战略的认识仅停留在简单的战术层面,不能形成战略合力,那么营销的结果自然会让人大跌眼镜。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许多人知道战略来自于调研,却不知背后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有规范的调研部门,二是要有正确的调研方法。

不少企业对战略调研部门还缺乏深刻认识。

有些中小企业老板喜欢“凭企业家直觉”做事,在市场上看到什么,在酒席宴间听朋友说什么,自己就归纳出了战略构想。企业上了规模之后这样做就行不通了。一个人怎么可能行行是专家,战术细节都明白?

调研方法也同样重要。经常看到企业开探讨会时,老板总是愿意先“抛砖引玉”,“这个问题大家是怎么看的呢?我是这样看的……”

这样的会议基本可以不开。因为一旦老板先说话,会议上马上会出现两种人。一种人是正找不到机会拍马屁的。给老板送礼没有机会,那么就利用给老板的观点打圆场,来进行“业务拍马”。另一种人,则认为老板“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对领导真心崇拜。既然老板想了,自己也就不用再费脑筋。

探讨会上领导一定要最后发言,多听少说、先听后说,学会基本的调研方法,这样才能得到真实的结论。防止批量出现专门投老板所好的人,坚定企业的错误决定。

不懂战术不可以轻谈战略

任何一种战略都必须由具有可行性的战术来构成。不懂战术会导致最严重的判断失真,战略的制定就一定会出问题。

典型的例子就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当时,红军军事最高决策者是共产国际顾问李德。由于缺乏对一线战术的了解,李德照搬照抄所谓国外先进理论,制定了以“堡垒战”和“短促突击”为主的防御战略,希望“御敌于国门之外”。

这种战略显然是没有考虑红军自身特点,缺乏战术支撑。在“堡垒战”方面,红军一无重炮二无钢筋水泥,凭借木桩和沙袋搭建的“半永久性工事”,只能被动挨打,敌人几发重炮下来就能炸掉我们一个营。

与之相反,毛主席在制定战略时,会充分考虑到用什么样的战术来配合,是否符合红军的战术特点,这样就能使战略不再成为“空中楼阁”。

不懂战术不可以轻谈战略,这是一项基本原则,现实中却往往被企业忽视。没有营销实战经验,就敢制定营销战略,就像没当过厨师却非要写菜谱一样。一棵白菜放一吨的盐,谁敢吃啊?

而当战略结果不尽如人意时,决策者总是在下属的执行力上去找原因,却很少检讨自己在战略制定时所存在的不足。细节决定成败,表面看执行细节只是下属的事,但决策者是否了解细节?是否将其纳入到战略制定的思维过程之中?

不是可能而是最大可能

企业的营销战略是谈未来的事,既然是预测,那么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种战略都有成功的可能。

经常看到这种争论,有人说:“我这种设想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吗?”这是不对的。因为战略比的不是可能,而是最大可能。

通常我们会遇到三种情况:有A一定会推出B,我们称之为“必然事件”,即大概率事件;有A可能产生B,但也可能得不到,两者各占50%可能性,这是“或然事件”;有A很可能得不到B,这叫“偶然事件”,即小概率事件。

战略只能追求大概率事件,而不能用小概率去冒险。

三国时期,曹操决定北征乌恒。出征前,众谋士大多反对,认为此去凶多吉少。曹操力排众议,最后历尽千辛万苦取得胜利。众谋士为此心惊胆战:“当初力阻出兵,没想到还真的胜利了,主公回来岂不要我们好看?”没想到,曹操回来却重奖反对出征的谋士。他的话翻译到现在来讲,就是“此次出征我九死一生,虽然取胜但太过冒险,如果总这样做事,那早晚有一天会玩完”。这可以看做是曹操对自己追求小概率战略的一次反省。

企业战略制定也是一样的问题。

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战略不能保证企业100%成功,但它一定是追求最大概率事件的发生,不能因为小概率事件的存在,就孤注一掷。这是因为企业在营销战略上的投入往往和曹操一样多。从这个意义上讲,战略制定不可心存侥幸,更不能反复折腾。

猜你喜欢

红方战术概率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犬用战术头盔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概率与统计(一)
概率与统计(二)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
提示棋例的盲点
巧用翻边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