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美术教学中个别教育的策略

2011-11-13关世兵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2011年10期
关键词:策略

关世兵

【摘 要】 个别教育是注重个性发展的广义上的教育;他不仅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而且是一种教育思想和信念。实施个别教育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个性发展特点的全面、深入了解。个别教育的对象包括全体学生,旨在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发展个性。

【关键词】 中学美术教学 现代教育观 个别教育 策略

现代教育观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现代教育关注人的精神、个性和感受,在崇尚个性发展,以人为本的新时代,教育的目的和功能是帮助学生个人的潜力得到更大的发展。而长期以来,虽然理论上充分认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其学习的影响,但实践上却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现代教育是不强调学生“一致性”的,现代教育更大限度地发挥其宽容性: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平台,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人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美术教育是培养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潜能的最有效手段,它独特的优势,就是可以发展学生的艺术个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然而,纵观当前中学美术教学,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造潜能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表现在教学过分强调统一: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方式,统一的教学评价,忽视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个性差异,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个性化研究,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新潜能。我校申报了有关“因人施教”的个别教育的科研课题,形成了“因人施教”的科研氛围,给个别教育科研工作带来了更新的使命。中学美术教学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大部分教学时间集中在课堂上,因此,笔者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个别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使学生的美术学习成为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学习过程的始终。

遵循个别教育的充分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实施以下发展策略:

1鼓励成功

由于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的基础都是不相同的,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也是各不相同的,“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发展和成功的潜能,因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最有效方法就在于鼓励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学习中的每一步都应视为是成功的。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我是最好的”观念,引导学生不断走向成功。

1.1目标性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学业成就代表了他所有的人生成就,也就是说,在他的学习过程中,常以完成每一个短期的学习目标为阶梯,努力调动内外因素,循序渐进,逐步达到以优秀为视点的中长期成就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会有新奇,也会有迷茫,有兴奋,也有颓废,多变性伴随着学生的学习。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他确定学习目标和成就目标。

1.1.1确定一节课的成就目标。每一次美术学习过程就是完成一个学习目标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在每一次作业之前或之中向学生传递目标信息,以便他能把握和理解学习目标和任务,这有利于培养他积极的心理感觉。例如:在校园景物写生课上,即向学生表述了本次学习的目标:感受校园景物中的线,以表现性线描的手法表现地平线、建筑、树枝、电线、路灯等等,这些线是有生命有个性的。这些线可以是用各种工具材料来表现,如铅笔、碳笔、水笔、粉笔、麦克笔、荧光笔等。这使学生明确了任务,产生了表现欲望,为达到目标作了预期的心理明示,推动了目标的完成。

1.1.2确定一个单元的成就目标。成就目标以短期的学习目标为基础,所以,在某个阶段之前也要向学生明示目标。在《简捷地捕捉物象的方法——线描写生》这一单元前,向学生明示的目标为:了解绘画作品中线的运用,感受和掌握绘画作品中线的艺术品质,提高对线描绘画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勇于尝试运用线描方法进行写生练习,充分展现每个人的造型表现力。在表现性线描写生时心理暗示为:挑战马蒂斯,也就是说本阶段的参照人物为马蒂斯。在表现性线描写生前对马蒂斯作品进行了赏析。据此,在肯定学生在线造型上已获得的经验的同时,启发独特的感受,鼓励大胆表现。在七年级学生校园景物写生中,由第一次的小心翼翼到后来的大胆体验,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体验了成功的欢乐,由此,走向了良性循环,肯定自我。

1.1.3确定一个学期的成就目标。中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对绘画模块的成就标准中要求学生通过“绘画”模块的学习,能够:积极参与绘画造型活动,灵活地运用材料,选择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和相关技法,创作一件以上的绘画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每学期在第一节绘画课上就明确目标,要求学生成就大师之梦:每位学生一学期出一件自己满意并珍藏的作品,出一件在学校展出或参加各级比赛的作品;每个班要求在学校进行一次个性画展,并且评出最佳个性画展班集体。

1.1.4确定长期的成就目标。美术教育为社会培养有美术感知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美术教育的目标还包括培养立志美术的专门人才。高成就动机的坚忍不拔、努力攀登、追求卓越的精神,对学生美术创作技能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经过几个单元的训练,部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更深厚,更广泛,明确了一定的创作技能的掌握是高素质社会人群的必备素质。

1.2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成功,成才的心理素质,是对自身能力的科学评价。高成就动机与强自信心成正比关系发展。中学生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审美能力迅速提高,相比小学时显得“眼高手低”了,因此在美术创作上有点缩手缩脚,表现得不自信。

1.2.1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培养自信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就美术作业评价,这句话有一定的可行性。对表现性线描临摹和写生两次作业的分析,发现学生临摹水平普遍有所进步,但创作能力还停留在小学的水平上,因此应该对学生作业进行鼓励性评价。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2.2从行为角度培养自信心。美国的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通过学校及社会各级的美术作品评展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方法之一。在教室里选择一次作业中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一个班或者几个平行班级的优秀作品展示;以及参加全国、省、市、区及学校的美术作品比赛,使学生的作品不断地被肯定。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向他人展示,激励学生进一步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做出积极反应,从而表现出“有为”的“成就感”反应模式。

2情感沟通策略

师生间建立一种更密切和谐的新颖关系,有利于个别教学的有效实施。“亲其师”然后能“信其道”,随着沟通的加深,情感的交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调动起来。

中学美术鉴赏教学,往往是在学生个体身上发生的,以个体活动形式完成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生活情境之间的对话,有效的认知过程是主观通过多向互动的情境化学习而形成的。所以,美术鉴赏提倡对话,通过“情境化”学习的情感沟通,相互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在合作与对话中实现审美能力的建构。

2.1与教师引导之间的对话。与教师引导之间的对话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美术课堂教学中来。学生把握美术学科的表现能力,实际上最佳方式是通过一种教师与学生语言的对话就可以解决。

如在八年级上册《多彩的风景》课中,贯穿了不同美术作品对自然风景的表现语言和表现形式,内容涉及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不同美感;以造型为主的表现形式;以色彩为主的表现形式;中国传统山水和欧美风景画的表现形式等。在学生的把握上不是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形式,而是依据学生的心理顺序,将学科要素与概念打乱,由教师组织学生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中,产生一种对话与沟通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地获得美术学科能力,让学生在一种思考中自己学会学习的心理认知过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传达沟通的过程中,只要能够在几个局部适时地提示学生,就能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对美的感动。这其中有他们过去的经验,又有对新知识探究的兴趣,这样的对话和沟通能够使他们自己主动地获得想要得到的结果。

2.2与同伴观点之间的对话。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创造机会,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审美见解,给予更多与同学讨论的机会,在思维冲突中建构理解,在吸纳相左观点中完善理解。

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三课中欣赏梵高的《向日葵》系列作品时,在我简单的导入之后,便让学生比较这几张作品的异同。下面是与同学间的对话:“它们的色调不同,有黄色调、红色调、绿色调等。”“它们的笔触相同,都很豪放、粗犷,像燃烧的火。”“用色都很鲜艳强烈。” “这几幅作品都反映了梵高超前的艺术境界以及对艺术充满热情、执著。”学生的评述都很生动、准确,也很感人,每个学生交流了自己个性化的观点。学生由浅入深地把握作品,集体地参与,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品的心灵交流,每个人的看法都是有鲜活生命力的,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

2.3与生活情境之间的对话。生活经验——审美活动的原动力,学生的审美经验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生活层面上的,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发表超越他们生活的所谓高深的观点和言论。而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又是不同的,欣赏依赖他们的生活,从生活出发,去寻求对艺术作品的解读与理解,他们在各自层面上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这意味着他们对艺术作品的解读与理解也存在着个别的差异。

在《多彩的风景》中以色彩为主的造型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下列活动:活动一: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怀抱,闭上眼睛,深深地吮吸大自然的气息;师生对话:你闻到了什么?活动二:交流有关春夏秋冬的风景,城市每个精彩的风景……活动三:感受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形式对大自然的赞美。活动四:结合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引发自己大自然的感受等等。分小组进行绘画创造,除正常的美术工具和材料之外,还可以就地取材,采集各种树叶、石子、小草、小树枝、野花等在画纸上拼贴出美丽的风景,重在用色彩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学生的审美理解是基于生活现实基础上的,审美能力形成、发展是依赖于生活经验的一种重新建构过程。FD教育最本质的含义是“人”的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学思想正逐步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学习的和创造的兴趣,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心理及情感基础。个别教育已经把美术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从前的被动学习者已经从不爱学习美术变为了喜欢学美术、主动学美术,这种变化的背后体现着个别教育的成功性和必要性,它已经作为一种新的教被大家所接受。发展个别教育就像一把钥匙,它既能帮助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又能帮助学生解决在美术课上因个性差异所带来的问题。个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正逐步被大家接受,它将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

参考文献

1卢家楣.《学习心理学与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皮连生.《智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常锐伦等著.《中学美术教学》

5严抒勤.《中小学美术综合课程研究综述—调制中的鸡尾酒》.江

苏教育出版社,2005

6《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