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菇发生球形菇的原因调查*

2011-11-13安秀荣王庆武兰玉菲

食药用菌 2011年5期
关键词:菇农病毒检测平菇

安秀荣 王庆武 兰玉菲

(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泰安 271000)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平菇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市场行情看好。但随之而来的球形菇问题 (图1)则影响了平菇的产量和质量。为了解球形菇的发生情况、发生规模,查找产生球形菇的原因,我们通过大量走访调查,实地咨询菇农及各地食用菌技术人员,并从不同地方采集球形菇进行病毒检测和组织分离,用组织分离的菌种进行出菇栽培试验。经归纳整理,认为栽培环境条件、管理措施和农药药害是产生球形菇的主要原因。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病毒检测材料采自山东省莱芜市石桥子村、泰安市徂徕镇。

1.2 方法

(1)球形菇调查方法。在平菇主要生产区,采取抽样调查,走访菇农,与技术人员座谈,填写调查问卷等方式,掌握第一手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病毒检测。参照文献[1]方法提取球形菇的dsRNA(双链核糖核酸),进行电泳检测。2009年和2010年各检测一次。

(3)球形菇组织分离。采摘莱芜石桥子村菇棚内球形菇的典型子实体,在实验室无菌条件下进行常规组织分离、提纯、复壮、扩大培养。

(4)球形菇栽培。采用生料栽培。培养基配方为棉籽壳96%、石灰3%、石膏1%,栽培袋用26×55(厘米)聚乙烯塑料袋,采用4层菌种3层料装袋法,装料均匀,菌种紧贴袋壁。每袋装干料1 650克,适龄菌种300克。采用微孔发菌,温度22~26℃,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暗光培养,每天通风6小时。定时检查发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采用墙式两端全开口出菇。出菇条件:环境温度控制在正常出菇范围内,湿度为90%~95%,通风根据温度和湿度灵活掌握。

图1 球形菇症状

2 结果与分析

2.1 球形菇症状 因平菇子实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受到干扰和抑制,导致子实体菌柄由侧生变中生,较长且肿胀;菌盖较小,不分化或分化成球形、漏斗状;子实体整体成球形,质地较硬。

2.2 山东球形菇发病情况调查结果 共抽查泰安市岱岳区、泰山区、宁阳县、东平县、肥城市、新泰市,莱芜市莱城区、钢城区,淄博市淄川区,日照市莒县,潍坊市寿光市、青州市、临朐县,烟台市牟平区,临沂市费县等15个县市区计154个栽培大户和技术人员,重点走访、调查新泰食用菌研究所、莒县食用菌研究所、寿光食用菌研究所等单位,结果表明:调查的大部分地区都有球形菇发生(表1)。

表1 山东省球形菇的发病情况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各菇棚球形菇发生程度不一,有的全部是,有的出现一部分,有的则为极个别。不同栽培方式、不同配方、不同管理措施下均有发生;新菇棚、老菇棚均有发生;不同品种均有发生。总体球形菇的发生率为18.5%;发酵料小孔出菇方式的球形菇发生率42.9%;墙式直接开袋出菇的球形菇发生率11.5%;原料处理及发菌期使用杀虫农药的球形菇发生率63.6%。

2.3 球形菇病毒检测结果 提取球形菇子实体的dsRNA,取5微升进行电泳检测,结果如图2。泳道1为MRDV阳性对照,泳道2~5均为球形菇样品。从图2可以看出,2~5的4个球形菇样品中均无dsRNA,说明球形菇样品中不含dsRNA病毒。

2.4 球形菇组织分离后的栽培结果 采摘球形菇典型子实体,经组织分离后进行常规栽培出菇。设3个小区,每小区100袋,进行出菇试验。结果其后代子实体均未出现球形菇。

3 讨论

3.1 球形菇的发生与病毒的关系 根据实验室部分球形菇的病毒检测结果,球形菇子实体中未发现病毒。初步判定球形菇的产生与病毒无关。

3.2 球形菇的遗传性 通过对球形菇子实体的组织分离,常规栽培,其后代未出现球形菇。初步表明球形菇无遗传性。

3.3 球形菇的发生与品种的关系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发生情况是不同的,说明其发生与品种无关。

图2 球形菇电泳图

3.4 球形菇发生与农药的关系 近几年平菇市场行情好,价格较高,菇农大都提前到8月底、9月初开始栽培。此时环境温度高,病虫害发生较严重,为预防病虫害的发生,菇农在栽培料中常过量添加多菌灵、克霉灵、高效氯氰菊酯等杀虫、杀菌剂,而大部分的球形菇是出现在第一潮,第二潮菇后不出现或零星出现,从而认为可能与农药药害有关。随着栽培时间的推移,栽培料中的添加剂逐渐分解,残留量逐渐降低,因而球形菇不再或很少出现。

栽培环境温度高时,一旦发生病虫害,菇农即用化学农药喷洒袋口,多次喷洒,或高浓度喷洒,或几种农药交替使用,此时农药大部分聚集在袋口处,致使浓度超标,毒素积累,有可能导致球形菇的发生。由于小孔处更容易积累农药,因此发生尤其严重。

3.5 球形菇发生与栽培环境的关系 冬季栽培时,菇农为了提高菇棚内的温度,在晴天将遮荫设备全部去掉,以增加棚内温度。在这种情况下,平菇原基、幼嫩子实体全部暴露在阳光下,光照度可达到2万勒克斯以上,紫外线浓度过高,可能诱发球形菇的发生。

冬季菇棚内温度较高时,为增加空气湿度,菇农在菇棚内建水井,喷水时将潜水泵抽上来的水直接喷洒于菇体上,子实体突然受到冷水刺激,也有可能诱发球形菇。

[1]Morris T J,Dodds J A.Isolation and analysis of double-stranded RNAfrom virus infected plant and fungal tissue[J].Phytopathology,1979,69:854-858.

[2]张金霞,谢宝贵,边银丙,等.食用菌菌种生产与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菇农病毒检测平菇
2021下半年加州鲈病毒检测总结与建议
菇农装袋忙
资源禀赋、技术认知与农户技术选择偏好
——基于10省700份菇农的调查数据
绿色发展战略视野下菇农法律援助工作的对策探索*
平菇种植记
不同规模菇农经济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平菇菌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基于WinPcap的校园网ARP病毒检测防御系统设计与实现
GeXP多重RT-PCR技术在呼吸道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平菇冬季提温发菌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