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梳理及发展趋势的探索研究

2011-11-13张玉兰朱书祥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理论教学模式

张玉兰 朱书祥

(商洛学院体育教学部,陕西商洛 726000)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梳理及发展趋势的探索研究

张玉兰 朱书祥

(商洛学院体育教学部,陕西商洛 726000)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根据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特征等进行系统梳理,着重对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整优体育教学模式群是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最佳方向;“俱乐部型”教学模式将成为未来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主旋律。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发展趋势

1 引言

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在全国所有普通高校中施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如雨后春春笋全面展开,一时间成为体育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但是多数理论研究层次不深,造成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混乱。为了使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更顺应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有必要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为今后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提供参考依据。

2 体育教学模式的界定

2.1 教学模式

美国教育家乔依斯(B.Joyce)和韦尔(M.Welly)首次提出教学模式的定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和计划。根据我国《教育大辞典》:“教育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为实现某种教学的任务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从以上对教学模式的认识,可以初步确定教学目标、理论假设、操作程序和操作策略,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框架。

2.2 体育教学模式

2.2.1 概念

综合学者研究结果(表1),体育教学模式可界定为: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纽带,是对体育教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的整体设计。

2.2.2 特征

1)系统性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有一套系统的结构,在实施当中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即:学生的认知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运动负荷规律、情感体验等,只有理论成熟了才能指导实践教学,两者相互作用,最后系统形成一个完美的体育教学模式。正是教学模式的这一特性使它能驾驭理论与实际经验,产生优化效果。

2)稳定性

一套完整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是在理论或教学思想上提出来,然后经过反复的实践证明,所以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是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带有普遍规律性,它不涉及具体的学科内容,只是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教学行为框架,通过运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使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并实现程式化,便于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运用自如。

3)概括性

体育教学模式是某一理论的浓缩和实践的提炼简炼的语言、象征的图像、明确的符号,具有很强的概括性。

4)优效性

体育教学模式的确立必然依赖于一系列相应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必须经过教学实践的不断验证完善而形成,目的在于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学环节更为科学化。如果一个体育教学模式达不到这种效果,将会被教学实践所淘汰。

5)针对性

任何一种体育教学模式不是万能的,它有一个适应范围,由于现在高校体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都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决定了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所以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要根据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所处地域和学校实际的特点来确定适用范围,使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味追求体育教学模式的“万能钥匙”是不客观的。特定的教学模式要达到特定的教学效果,因此,每一种教学模式都要有其明确的效果评价的标准。

表1 各学者对教学模式的界定

3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发展趋势的探索

3.1 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趋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性,即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体育的兴趣和能力,懂得体育的内涵,形成体育意识,使体育朝“快乐化、生活化、终身化”的方向发展,这是当代体育教学模式的时代特色。

3.2 整优体育教学模式群是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最佳方向

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新思想不断涌现,《纲要》体现出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目标多样化: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这势必将会出现多种体育教学模式并存的发展趋势。诸如“三段”型体育教学模式、“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分层次型”体育教学模式以及“学分制”体育教学模式等。每一种教学模式只能适合于特定的教学情境,这就要对已有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整合,将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按照教学目标要求进行优化组合、综合运用,对于整合的体育教学模式,倡导以科学的理论为先导进行创造,并实验对比,来证明其合理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形成比较稳定的教学模式。

3.3 “俱乐部型”教学模式将成为未来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主旋律

多种体育教学模式并存是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特征。俱乐部型体育课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较理想的体育教学模式,它最大的优越性在于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体育教育,使学生在接受体育时有选择权,使体育教学弹性化。这种“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增强了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使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这有利于把大学生的体育教育过程延伸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因此,从发展趋势来看,“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将是未来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模式。

[1]曲宗湖.体育教学模式问答[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3]邵伟德.体育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4]方建新.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6(1).

[5]樊临虎.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6]郑旭东.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类型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7(5).

[7]张磊.体育教学模式基本属性的系统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6).

[8]聂东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现状与趋向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

[9]郑李茹.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与发展趋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6).

The Theory Carding and Development Trendency of P.E.Teaching Model in Universities

Zhang Yulan,Zhu Shuxiang
(Departmentof P.E.Teaching,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gluo,726000,Shaanxi,China)

By using of literature ,comparative analysis ,expert interview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P. 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this paper combs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 of P. E. teaching model ,and it fouces on the modern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model research trends :the whole group of physical education model is excellent at this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P. E. teaching the best direction ;“club”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will b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theme.

universities;P.E.teaching;trends

G807.01

A

1672-1365(2011)04-0097-02

2011-04-05;

2011-06-06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09Jk069)。

张玉兰(1976-),女,青海乐都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理论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坚持理论创新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普通高校冬季冰上课安全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