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篮球传统紧逼防守与破紧逼防守战术体系研究

2011-11-13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前场中国篮球中国男篮

于 量

(长治学院体育部,山西长治 046011)

中国篮球传统紧逼防守与破紧逼防守战术体系研究

于 量

(长治学院体育部,山西长治 046011)

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传统紧逼防守与破紧逼防守的基本思想以及战术体系,指出当今中国篮球正在丧失紧逼防守的传统战术风格,陷入缺少破对手紧逼防守方法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篮球应该继承、发展、完善传统紧逼、破紧逼的战术体系。

全场紧逼;战术体系;传统风格

1 前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篮球界经过多年的篮球运动实践,逐渐形成了中国式的“快攻、全场紧逼、突分跳投”的传统技战术风格,这成为屡屡战胜外国球队的三大法宝[1],1959年先后战胜了来华访问的匈牙利队(1957年莫斯科篮球比赛冠军)、捷克斯洛伐克队(1959年欧锦赛亚军)、保加利亚队(1959年世锦赛第四名)、前苏联国家青年队;在1963年举行的社会主义友军篮球赛上,仅次于前苏联队位居亚军[2]。这一段辉煌的时期为中国篮球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21世纪以来,中国篮球中的传统紧逼风格已经消失殆尽,几次世界大赛中,中国男篮的防守大多局限于半场人盯人和区域联防,全场紧逼防守上几乎被束之高阁;与此相应的是中国男篮在破全场紧逼防守上亦是一筹莫展,在对方的紧逼防守下溃不成军。

全场紧逼与破紧逼战术体系作为克敌制胜的传统风格,是中国篮球文化的宝贵财富,本文旨在总结传统紧逼防守与破紧逼防守的战术体系,为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2 传统紧逼防守的战术体系

2.1 传统紧逼防守的思想

前国家男篮教练陈文彬就紧逼防守认为:“紧逼防守战术是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防守手段来运用的,而非以被动手段来使用的,我们认为,这一点正是中国篮球防守战术的特点与风格。”[3]

紧逼防守作为一种主要的防守手段,同半场盯人、各种形式的联防、一盯四联等混合防守,是中国男篮传统防守风格的主要形式。

传统防守风格不仅体现在积极主动上,还体现在灵活多变:当对手适应了这种防守战术,立刻变换新的防守形式,使对手处于被动之中。

2.2 紧逼防守的理论体系

2.2.1 紧逼防守的强处和弱点

如图1所示,紧逼防守的强处是进攻队前场的四个角、边线和中线,依靠两名防守队员就完全可以把持球队员“夹死”在角里或者中线。

紧逼防守的弱点是罚球线附近,依靠三到四名防守队员才可以控制住持球队员,被紧逼的队员如果运球到罚球线或将球传到罚球线,紧逼战术就可瓦解。

因此紧逼防守争夺的是前场的四个角和中线,力争将对方控球队员逼到场角或中线,其他队员迅速展开夹击行动,迫使对方传球困难,进而失掉球权。

图1 紧逼防守的强处和弱点

2.2.2 “五个人当七个人用”的紧逼防守理念

五个人当七个人用的防守理念是建国初期专家提出的建议[4]:对有球的强侧实施以多防少、对弱侧实施以少防多的战术思想,如图2所示,②与①形成夹击,③轮转换位,⑤在弱侧形成以少防多,随时抢断传向弱侧的球。

当时中国男篮利用迅速的脚步移动,从容有效地控制了对方前场的面积。

2.2.3 紧逼防守应注意的细节

图2 紧逼防守示意图

紧逼防守的目的不是直接从持球队员手里抢获球权,而是利用时间规则、两人的夹击,造成对手传球困难,防守队员伺机抢断球发动快攻。

对有球队员的紧逼不能上手掏球造成不必要的犯规,力争将有球队员逼到前场的四个角,同就近的其他防守队员形成夹击。

一旦掏球失误造成漏人,持球人突破到罚球线附近,会导致其它队员的补防而导致以多打少。

3 传统破紧逼防守的战术体系

3.1 破紧逼防守的思想

传统破紧逼防守的战术体系是建立在紧逼防守体系的基础之上的,利用紧逼防守的强处和弱点,力争将球打到紧逼防守的薄弱之处:罚球线附近。破紧逼防守的基本思想是在对方紧逼和夹击前迅速将球传到前场的罚球线附近,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如图3所示。

图3 传统破紧逼示意图

3.2 破紧逼防守的理论体系[5]

3.2.1 通过传球而非个人运球突破后场防线

紧逼防守是把全场分成三道防线:后场、中场、前场,由此紧逼防守除了全场紧逼人盯人外,还出现了区域紧逼的防守方法。

为了迅速将球穿越后场防线,持球队员尽量不要运球,通过传球将球转移到中、前场。运球破紧逼不仅会遭到对方夹击,造成转移球困难,而且极易被对手抢断。

3.2.2 通过“横向移动、纵向传球”接应突破中场防线

全场紧逼除了紧盯发球队员外,对其他不持球队员采取紧逼的错位防守,逼迫进攻方移动到边线。传统快攻的横向移动、纵向传球很好的解决了这个接应问题。接应的队员四散分开,拉开彼此的距离。后场接应的队员横向移动跑弧线,利用一肩半步的优势将错位防守的防守队员压在身后(一脚脚内侧、另一脚脚外侧着地,类似于弯道跑技术),这种横向移动的弧形路线可以制造多个传接球接应点(如图3:粗线条即为横向移动路线),创造性地解决了在紧逼中的接球问题[6]。

一次接应不能将球传到前场,中场队员可以通过二次接应突破对方的中场防线,技术动作相同。

3.2.3 中锋移动到罚球线接球策应,在前场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

中锋个人摆脱,上提到罚球线,接中场传球形成策应。罚球线附近是前场的腹地,对手不易进行夹击。

中锋接球后,①号位、③号位可以迅速空切,形成以多打少的优势局面。

3.2.4 破紧逼防守应注意的细节

持球队员切忌运球到前场的角,落入对方夹击的陷阱。一旦被对方夹击,力争将球传到个人摆脱到罚球线中锋或者大前锋。

4 当前中国男篮实施紧逼和破对方紧逼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紧逼防守的篮球理念日益淡化

中国男篮紧逼防守的传统理念不复存在,纵观几次世界大赛,中国男篮注重前场的半场攻防的阵地战,稳扎稳打的战术理念导致基本上舍弃了后场乃至中、前场的场角夹击战术。

半场扩大人盯人和联防防守战术是中国男篮的主要防守形式,据王小安的研究[7],中国男篮在29届北京奥运篮球比赛中放弃了全场紧逼防守,见表1。

表1 中外防守战术运动统计

防守篮球理念的改变,必然导致传统篮球训练指导思想:积极主动、快速灵活的丧失,中国男篮不仅丧失了防守理念的多变和求变来制约对手,而且丧失了快速的脚步移动等技术风格。

过分注重强调身体对抗、忽视传统篮球文化积累,使中国男篮走上了一条完全背离传统之路。

4.2 缺乏紧逼防守的战略和战术

熟悉紧逼防守的强处和弱点,自然也会破全场紧逼,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男篮就形成了“快攻、全场紧逼、跳投”为特长的技战术风格,其中快攻与全场紧逼是相得益彰的攻防战术统一体,利用紧逼打快攻,同时也是破对方紧逼的法宝。

当今,破对手全场紧逼却成了中国男篮的顽疾,21世纪以来的国际大赛中,中国男篮在对手的全场紧逼面前捉襟见肘、溃不成军。

通过录像观察,中国男篮破紧逼不是靠传统的传球、横动接纵传球的接应来进行,而是通过后卫运球突破,遭到对方夹击后的接应队员不是横向移动跑弧线,而是原地不动接球或是纵向回撤接横传球,往往被对手抢断。据王正丰、藤朝阳的研究[8](见表2),目前的中国后卫后场至前场的控球时间长达12-15s,甚至更多,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后卫宫鲁鸣控球时间为6-10s,据中国篮球前辈陈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打快攻从后场推进到前场仅仅2-3s[2],差距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表2 不同时代中国核心后卫后场至前场控球时间(秒)

5 继承、发展传统紧逼和破紧逼的篮球文化

5.1 坚持紧逼防守的传统篮球文化

传统紧逼战术风格是中国篮球前辈经过大量运动实践总结和创造出来的,是适合中国篮球运动员身体特点的宝贵财富。中国篮球前辈总结了中国篮球运动的三长(快攻、全场紧逼、突分跳投)、两短(内线攻防能力、抢篮板球能力),由于身高、身体素质的差距,中国篮球不可能过分追求半场攻坚,而应通过全场紧逼、快攻展开全场的运动战和快速反击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这也应合了中国的军事文化思想中的“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同身体条件比我们有优势的欧美球队比半场攻防不是我们的长处,目前即便是欧美强队,也把全场紧逼等各种形式的防守战术运用到实战中,中国男篮应该立足于传统篮球文化,吸纳国际先进的篮球元素以求不断向前发展。

5.2 坚持攻破紧逼防守的战略和战术

中国篮球前辈不仅创造了中国式的全场紧逼的战术理念,同时也发明了破对方全场紧逼的先进打法:通过传球、连续策应将球打到罚球线附近形成以多打少。

目前的中国男篮显然丢掉了我们的传统打法,究其原因,我们不是沿着传统的理念走持续发展的路子,相反我们在全盘接受欧美篮球理念。

中国男篮的平均身高已经达到了2 m以上,与世界强队不相上下,但是我们的身体对抗与世界强队依旧存在不小的差距,全盘吸纳欧美国家的注重身体对抗的西化篮球之路值得篮球界思考。

6 结语

中国篮球队员的大型化不会成为影响“积极主动、快速灵活”技战术训练思想的阻碍,快速灵活本就是中国篮球运动员的身体运动特点,我们应该加强高大队员的快速脚步移动、快速行进间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在传统篮球文化的基础上寻求长远的发展。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5.

[2]北京男女篮老队友BLOG.中国篮球快攻战术的崛起[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4b9557c401008f93.html,2008-02-12.

[3]北京男女篮老队友BLOG.中国篮球“三把利剑”讲解——第二把利剑:全场紧逼(上)[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4b9557c40100p0x9.html,2011-01-24.

[4]北京男女篮老队友BLOG.中国篮球“三把利剑”讲解——第二把利剑:全场紧逼(下)[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4b9557c40100p0ya.html,2011-01-24.

[5]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63-268.

[6]王家宏.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23-226.

[7]王小安.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防守竞技能力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9):60.

[8]王正丰,藤朝阳.中国篮球核心后卫缺失所引发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4):55.

Study on Chinese Traditional Basketball Tactics System of Whole-Court Man-to-Man Defense and Offense

Yu Lia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Changzhi University,Changzhi,046011,Shanxi,China)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are applied in this article to state the traditinal basic idea and the tactics system of whole - court man - to - man defense and offense. It is concluded the tradional style was being lost and troubled Chinese basketball teams’difficulties. On this situation Chinese basketball team should inherit ,develop and improve the tradtional style.

whole-court defense;tactical system;traditional style

G841

A

1672-1365(2011)04-0057-03

2011-03-03;

2011-05-09

于量(1974-),男,山东青岛人,讲师,研究方向:篮球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前场中国篮球中国男篮
第18届篮球世界杯视角下的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差距审视
中国篮球服饰文化研究
18届篮球世界杯中国男篮篮板球数据分析
北纬二十五度的前场小镇
近年内西班牙国家队防守战术分析
中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
第28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夺冠成因分析
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子单打运动员李雪芮的前场技术分析
从第27届亚锦赛中国男篮的失利反思中国竞技篮球
中国篮球掀起头脑风暴